【作者简介】唐珊,1984年出生于四川,自幼酷爱历史文学,毕业于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从事期货交易。

中西文化比较
文/唐珊
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自然科学如井喷爆发,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文化的路径不一样而已。文明的诞生与地形地貌、精神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西方近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文明的兴起进而推动了工业文明,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市场竞争,产生自然科学是不言而喻的。中国近代以前处于农耕文明时代,重农抑商,没有市场竞争,加之内忧外患,使自然科学的发展滞后于西方。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近代虽然没有诞生自然科学,但并不代表文化不优越,反而提醒人们应该关注中西文化不同的部分,从而进一步发现中国文化真正的核心价值。
西方文明带着古希腊、古罗马的基因从中世纪孕育而来。西方文明认为人类心智最高的成就便是“理性”,认为理性可以把人带向绝对确定,这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自然科学也是西方哲学重逻辑演绎论证的一脉相承。然而理性并不是唯一真理,任何理论都有它的边界条件、适应范围。牛顿理论很伟大,可是超出这个边界条件,我们就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了。社会科学同样如此,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也有边界条件,如果到处都是“看得见的手”,那“看不见的手”便不会起作用了。人类的理性在自然永恒的秩序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故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因为理性而伟大,又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中国文化带着儒释道的基因,从秦汉帝国的母体孕育而来。儒家把我们生命感受提升为道德境界,道家把我们生命感受提升为天地境界,佛家把我们生命感受提升为心灵境界。中国人诵读经典是在读代代相传的生命感受,只有带着生命的共情阅读这些经典文字,才能展开中国哲学的思辨,也就是才能对天道形成体认和觉解。中国文化的表达,是乎很难看到概念的推论和范畴的演绎,没有区分出纯粹的感性和纯粹的理性。先秦哲学著作,你看到的是生动的文字,充满了种种隐喻和例证的文字,还有天人合一的宏大境界!因为中国文化认为人类心智最高的成就是心灵主体的塑造。
中西文化并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而是对世界的不同领悟,注定了中华民族与欧洲民族不同的天命之路,从而做出对人类文明不同的贡献。实际上华夏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作为两大轴心文明,其内部都博大精深、结构丰富,都有多元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两种文明相遇不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零活博弈”,而是“冷暖气流相遇”,共同为全球文明带来一场及时雨。中西文明互鉴交流,对传统创造性的转化,放在当今时代,才可能“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芽”。
在工具理性盛行的今天,人们是乎往往会忽略价值理性,以万物之灵自称的我们,如何在科技面前保留最后的荣光,还需要中西文化各自的传承、创新,更需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双方的有机融合。人之所以为万物灵长,正是因为人有可“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道德;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宏阔想象;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唯美豪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统担当!正是这样的价值理性才能为工具理性提供人类广阔的前途。
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要在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未来的同时,更关心心灵的富足、自我的觉知。读圣人之书,养浩然正气,行万里河山,仿高人名仕,以文化传承温润内心。无论沧海桑田,人终究要找到自我,在修行中得到独立自由丰盛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