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济民老师
巜五言绝句五十法》点评集
点评1:
初学写诗,往往从模仿开始,这是入门的捷径。
但模形容易模神难。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为立意服务的。
写诗要从立意入手,诗无意不立,立意好再加上形式好 、内容好,离好诗就不远了。
从大家习作第一法的作品来看,不乏比较好的作品,形 式模仿到位,有诗意,有新意。
但也有一些作品只注重形式,没有在立意上下功夫,这 是我们在以后学习中要多加注意的。谢谢大家。
点评2:
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
虽然我们在讲五言绝句的写法,好像十分重视怎么写。其实我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希望大家重视写什么。
写法是形式,形式好不等于就是诗好,关键是内容要有新意。形式就好像是一只旧瓶子,我们希望在这只旧瓶子里装新酒,而不是水。
所谓新酒,最好是有时代特征的立意和内容,至少是有个人特点的立意和内容。这时旧瓶子才有意义。
点评3:
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诗歌创作重在有思想内容,又必须注意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要有真切的内容,形式的或圆或方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诗中有真切的、新颖的、奇妙的内容,再加上有华美的形式,那就是好诗了。
我们在学习五绝写法的时候,一定要在内容上下功夫。
点评4:
下功夫把对仗写好。
第一,词性要对品。
实词对实词,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代词对代词;
虚词对虚词,即: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叹词对叹词。
第二,结构要对应。
主谓对主谓,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宾对动宾,等等。
这些都必须严格遵守。
点评5:
诗的内容写什么?
写诗的人往往困惑于不知道写什么好。
总结古代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十种类型,可供我们参考,这十种类型分别为:
感时节令诗、抒怀言志诗、会友怀亲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
以上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
点评6:
诗要写得好必须突出主题。
诗按主题分大致可为十类:
生与死,情与怨,功与名,家与国,物与我,穷与达,进与退,今与昔,离与合,悲与喜。
这些基本上囊括了一个传统诗人所要面对的生命境遇和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我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主题予以尝试。
点评7:
五绝的语言要准确凝练。
写诗的第一要义是通顺。如果为了套用五绝的写法而凑字、凑韵,那就适得其反了。
第二是要准确。五绝一共二十个字,要做到字字不可移易,并不容易。
第三是要凝练。要把内容、立意、感情浓缩在二十个字里,让一首五绝成为精华。
点评8:
写诗要注入情感。
绝句要成为情感的浓缩版,要把丰富的、真实的感情浓缩到五绝中去。
没有感情或者感情贫乏是写不出好诗的,形式再好也无济于事。
有感情的诗像一杯新茗沁人心脾,也像一杯咖啡香气四溢,而没有感情的诗有时候还不如一杯白开水。
有了感情,诗才会感动人,才会有人看。
点评9:
诗词的风格多种多样,没有好坏之分。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
这些我们都可以学习、模仿、练习、养成。
但最后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最高境界。
点评10:
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诗的人要多读书,包括多读古人的诗词作品、当代诗词高手的诗词精品。
许多人连唐诗三百首都没有好好读过,指望他们写出像样的诗词来,无异于缘木求鱼。
还要多练习,反复模仿,反复练习,反复修改,直到有点心得体会。
点评11:
要用意象而不是用概念写诗。
符合平仄、押韵等诗词格律,只是写诗的起步而不是写诗的终点。
中国古诗词的重要特点,是用“象”说话。
中国古诗词创作的本质之一,是意象。用“象”说话,使诗丰富、含蓄、有层次感,甚至有更多能指与解读性。
中国古诗词的阅读本质之一,是解“象”,体味含蕴其中、已经与“象”融为一体的“意”。
点评12:
写诗必须注入感情。
古人云:好诗无非近人情。
写诗不可无感情。诗应该抒发什么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家国情怀、豪情壮志、悲天悯人等等都可以入诗。
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写诗,勉强写来,纵有千言,毫无价值。
点评13:
用平水韵还是用中华通韵?
写格律诗词,一般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曲用中原音韵,也可以都用中华通韵,但需注明:(通韵),以防读者和编审者误解。
用平水韵和中华通韵没有优劣之分,都能写出好诗。
但用平水韵时要注意有平仄通用的字,如醒、听、看、望、忘、凭、皖、凝、叹、笼、他、潸、霓、吭、探,这给用平水韵创作带来方便。但这在通韵里面是绝对没有的。
点评14:
写诗要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般而言,诗词有十种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绚丽飘逸、简洁明快、雄浑壮丽、粗狂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哀怨。
诗词语言风格的形成有个过程,开始是不考虑风格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接着是学习别人的风格,再接着是探索自己的风格,最后是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中间,自觉探索适合自己的风格是最重要的。
点评15:
小诗反要写得精深,短章更要写得蕴藉。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就是说丰富的意蕴不一下子说完,留一些让人慢慢品味,这恰恰是五绝应该追求的,
盆景的空间不大,但唯独其小,而能咫尺千里,容纳万象。
小反而收到了大的效果。
点评16:
写诗要有趣。
诗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欣赏者审美情趣的满足。
诗词的趣味可以分为很多类,比如情趣、理趣、意趣、机趣、动趣、静趣、野趣、天趣,等等。
让诗词作品充满趣味是我们一个努力追求的。
点评17:
学写诗先要学诗,要先成为合格的读者,才会逐渐成为合格的作者。
学写格律诗词,如果连唐诗三百首也没有读过,很难想象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作者。
当然我们也提倡看一些当代大家、名家的优秀作品。
可惜的是现在的作者多于读者。
点评18:
学习写诗的人要读点书。
现在的文化是快餐文化,这点不假。但学习写诗的人如果仅仅满足于快餐文化,要写出好诗估计比较难。
诗词要写得有书卷气。不能满足于顺口溜、无主题、无情感、无立意。必须沉下心来,认真读一点书,至少一个读一点与诗词有关的书吧。
点评19:
诗词创作要用形象思维。
诗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更不能堆砌概念。
用形象思维写诗必须要用意象去写诗。
要不断地去学习、收集、发现、改造、直至塑造和创造意象。
点评20:
写诗的三个面向。
一是面向生活。向生活学习,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从而创作出反应时代特征的诗词作品。
二是面向内心。从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挖掘所思所感,创作出有情怀、有情感、有思想的作品,也能感动读者。
三是面向书本。从书本吸取养分,化为自己的东西,写出有书卷气的作品,但要防止掉书袋、炫知识、堆砌典故、故弄玄虚。
当然,这三者不是割裂的。
点评21:
诗要尽可能反应当代生活。
诗要尽可能把当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写出来。
不要刻意去模仿古人的东西,如果让人觉得你写的诗像唐宋元明清的人写的诗,那不一定是好事。
点评22:
写诗填词的第一要义是通顺。
袁枚说:“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言,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
我们学习五绝写法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通顺二字。不要为符合“写法”的要求而去凑合。
点评23:
学诗也应临帖。
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从临帖开始的,学诗也应该有一个临帖的过程。
我们学习七绝56法,学习五绝50法,都是在临帖。
临帖有像不像的问题。要尽可能学得像,而且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仅仅满足与形式的像。
点评24:
诗言志。
写诗要写出作者的“志”。当然这个“志”不仅仅是所谓的豪情壮志,更不是政治性质的标语口号。
《尧典》说:“诗言志”,《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简单理解就是诗要写出作者的思想、抱负、志向、意愿、感情;再说得简单点,写诗要让读者能体会到作品的中心思想。
点评25:
诗缘情而绮靡。志、情具不可废。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汉书·翼奉传》也说:“故诗之为学,情性而已。”
这里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
今天我们写诗,除了要注意“诗言志”,还要注意“诗缘情”。
简单理解就是:写诗要体现作者的感情。作者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要通过你的作品把它体现出来。
点评26:
诗的好不好主要看语言和意境。
从语言角度分析,主要看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吸引读者。华丽的语言和平淡的语言,都能写出好诗。
从意境角度分析,意境有深邃、隽永、苍茫、凄凉、开阔、雄伟、幽僻、明丽、悠远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得首先要有意境。没有意境的诗必然是味同嚼蜡。
点评27:
学诗与练书法一样,也需要临帖。
所谓临帖,就是学习和模仿前人优秀诗词作品的立意、用词、造句、对仗、用韵等等,乃至谋篇布局。
这种临帖多了,自然会悟出一些道道,在后续的创作中得手应心,融会贯通。
点评28:
好诗是修改出来的。
清·袁枚《遣兴》中写道:“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及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嘉三大家,论诗主性灵说,写诗讲究灵感,堪称捷才。如此大诗人,老年时写诗还似青少年时一样谨慎用心,“一诗千改”,诗未改定前不拿出来给别人看。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常常是“新诗改罢自长吟”,对自己的诗作反复推敲修改吟诵,至老不衰,“晚节渐于诗律细”,精雕细琢,最终奠定了他“诗圣”的地位。
前人曾说:“作诗十首,不如改诗一首”。更有说“作诗百首,不如改诗一首”的,可见改诗对于写出好诗的重要了。
点评29:
学习写诗的人一定要读书。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破”字可以作“超过”解,即指读书的数量要多;更应该作“突破”解,即不要死读书,而要能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融会贯通,有所突破,站立起来,有自己创造性的成果。不读书无以为诗。
点评30:
诗是作者内心的表达,是作者诗心的自然流露。因此,千万不要写不出硬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有诗意,既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那些摇曳生辉的生动意象,犹如天风甘露,大地清流的词句;那些让人读之热泪盈眶的诗句,只能来自作者真实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
点评31:
通俗易懂与韵味悠长的关系。
当代人写诗,最好是通俗易懂的,别指望当代人看不懂的诗会流芳百世。但是我们不能把诗的“易懂”当作唯一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要写出通俗易懂的好诗,要有超越字面含义之外的余响,有空谷余音。
点评32:
写诗的人应该多读书。
最好能阅读一些古今中外一流的文学作品,精读一写中外名著,至少应该通读一些唐朝及以后的诗词精选,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仅从学诗的角度讲,李白是学不像的,而杜甫的作品是可以学的。因此建议希望自己律诗创作水平提高的诗友,多读、多模仿杜甫的作品。
点评33:
写绝句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写五绝尤其如此。
绝句创作时必须围绕主旨,着眼全局,把笔力集中于某一方面,这样方能收获重点突破、中心突出之效。
同时又要防止单调直露。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使艺术手法丰富多彩。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画面描绘、画面切换、境界转换等等手法,达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点评34:
写诗要有烟火气,即要面向生活、面向环境、面向社会、面向五彩缤纷的世界,不能写得不食人间烟火。
写诗也要有书卷气,即要从古今中外优秀典籍中得到涵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四句虽短,常出文章,信然也。
点评35:
写诗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写诗的第一准则,也可以说是唯一准则。
你的诗必须要表达什么,这个什么,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情、感,也可以是模糊不淸的某个东西,但不能什么都没有表达。这会让人读之味同嚼蜡,离你而去。
点评36:
写诗要克服滞实和空泛的弊端,要有深厚感。
滞实如,写景诗往往滞于物状而缺少发挥,不能由形似走向神似,只知就景论景,缺少灵动与想象,这就是想象一股化。诗中要有个人
的胸襟怀抱的寄托,才能避免单薄。
空泛如,写时事诗、节日诗、祝贺诗,容易流于政治概念,观念性、说理性、政策性太强,流于空泛。写诗的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观念、精神,要把社会责任与独抒心灵结合起来。
点评37:
“儿女情”与“风云气”。
“儿女情”与“风云气”不应该对立起来。
诗人能写儿女情长,不见得就会风云气短,写儿女情与写风云气可以兼擅,而且,儿女之情中,未必就无风云之气。杰出的诗人往往既能写儿女情长,又能写风云气壮。
即使真的只是儿女情长、风云气短,那也不失为诗坛一家;如果其诗确有特色和其风格,也会成为优秀诗人。
点评38:
再说写诗需要“临帖”。
初学写诗,都自模仿始。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诗人杨逸明先生将模仿写作比作书法临帖,曾耗时一年临遍陆游七律中对句。
诗人张庆凯学诗习诗之初曾模仿《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若干。
但模仿之作,终非自家面目,即使将古人的诗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又何足道哉?所以写诗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情怀、格调,但这些得慢慢来,先从模仿开始吧。
点评39:
通俗与直白好不好?
初学写诗,语句难免通俗与直白,缺少文学色彩,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为此苦恼。但通俗易懂的话、直白的话入诗,必须要有点睛之笔,全诗方见其妙。若无点睛之笔,则类同与打油诗,这是不足取的。
这就要求我们有深入浅出的功夫,句子可以通俗、直白,但道理却要深入,给读者以启发。因此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写诗的人一定要从立意入手的道理说在。
点评40:
无景无情不是好诗。
情景相生的诗,诗境才能凸显出来。初学写诗的人,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其实这需要根据诗题来确定。如没有景,可以自己造景,也可以引入古人、前人的景;如没有情,可引入公众能够接受的情感。但切记不可抓到篮里就是菜,或无病呻吟。
点评41:
有法与无法。
这里说的法,不是平仄格律对仗,这是必须遵守的。我们这里说的法是指遣词造句之法。
我们学过绝句56法,现在学习五言绝句50法,其实古人是完全没有这种法不法的,这些法都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但也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但我们必须懂得,诗有法,但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是从不知到知之过程;从有法到无法,则是飞跃之过程;只有写到无法,才可谓诗。
点评42:
学习写诗要有耐心。
循序渐进是学习写诗的不二法门。
模仿就是先得其形似,慢慢再求其神似。这是初学者必经之路。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要谨防欲速则不达。而且,要反复模仿,反复临帖,直至了然于胸,提笔就来方好。
点评43:
初学写诗的朋友,可以从通俗易懂的写法入手,多写多学多改,自会成熟。
随着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诗艺也会同步提升。
有人可能会笑话我们,但有谁不是从这一阶段过来的?我们不应自暴自弃。
当然我们不能一直停留的这一阶段,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万万不可会写几句顺口溜就以为学到了写诗的真谛。
点评44:
初学写诗的人往往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用的是常用字,造的是常见句,似乎不登大雅之堂。
其实以常用字、常见句写朴实无华的诗,用平常语营造意境,读来才会无比亲切。那些晦涩难懂、故弄玄虚的所谓诗句,读之味同嚼蜡,有何诗意可言?
当然我们要向通顺、流畅、飘然、丽雅、深沉等等方向发展,使自己的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得到享受。
点评45: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又说:“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
我以为初学者应该提倡多改,即是通篇推倒从来也无妨,千万不要五言四句二十个字写完就敝帚自珍,再不去改动它一个字了。
点评46:
清·袁枚《遣兴》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及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自古写诗炼字苦吟者多,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无名氏:“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贾岛:“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杜荀鹤:“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
所以,诗写完以后不用急着发,放一两天,每天看看,总会有觉得需要修改和提高的地方。好诗是改出来的,信然也。
点评47:
诗重立意,也重文字。
立意是诗的关键,有立意诗才有主心骨。先立意,再下笔,立意好,诗已功成一半。
文字是诗的皮肉,有优美的文字才会吸引读者。因此写诗的人应努力积累词汇,学会用诗的语言写诗。
点评48:
诗以意为主。意就是中心思想。意是全诗的中心和主帅,在任何一首诗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
作诗自然要求作者的立意要高、要新、要深、要简明、要集中。
退一万步讲,至少要有立意,不能让人看了不知所云。
点评49:
清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说了句大实话:“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四字。”
写景要描摹到位又要别出新意,许多景色为前人写尽,必须要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意。
言情要有与读者共情又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不能老是抒发与古人相同的感情,毕竟时代不同了。
点评50:
诗与房子
诗词可用房子来作比喻,房子有高楼大厦、小高层、多层、矮平房、违章建筑。高楼大厦与小高层的问题可能出在装修上,多层的问题出在设计上,矮平房的问题出在基础上,违章建筑的问题出在非法上。
装修有问题容易改,设计有问题改也难,基础出问题无法改,违章建筑只能拆除。
写诗的人好比设计师兼建筑师,问题在于设计和建造房子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房子是最好的;写诗的人大多数也认为自己的诗词写得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