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丑年的第一场严寒袭来,我正踡缩于斗室,突然接到徐礼军先生的电话,告知他的新著《真有意思》已经放在某处,请我方便时去取。
通过文友的微信,我知悉礼军兄的《真有意思》已出版,好评如潮。原计划近期到徐府拜访,顺便求一本拜读。没想到,礼军兄提前将书送出,让我在凛冽的寒风里,感到一股暖流,瞬间从心头涌起。
信阳老乡。年龄相当。同年参加高考。先后于1980年代在洛阳的教育系统参加工作。1990年代,又各自通过公开考试变换工作单位……回想起来,我与礼军兄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自从第一次相识至今,已逾30年。虽然平日工作和生活中交集不多,但相似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两位同在豫南山区长大的“放牛伢”,交往过程中,心灵多了一份理解和默契。
捧读《真有意思》,仿佛与礼军兄一起品茗信阳毛尖,在亲切温馨的氛围中,听他侃侃而谈,深受教益。全书题材之广泛,思考之深刻,见解之独到,文笔之活泼,常让眼界大开。其解颐妙语,每每让我醍醐灌顶,忍俊不禁。
读罢全书,掩卷沉思,如沐春风。文如其人:亲切,随和。文如书名,一字概括之:真!
因为真,才有意思。
因为真,才传神生动。
因为真,才让人受益。
结合几十年的交往,我感觉礼军兄的特点是:
一、为人谦和真诚。
面由心生,心随意转。
凡接触过礼军兄的人,大都会记住他真诚的微笑。那坦率而毫不做作的待人态度,谦逊低调的处世风格,如春风吹过人的心头,给人留下儒雅而温和的第一印象。几十年过去,他始终那样年轻,好像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总是那样年轻,帅气,阳光,幽默,充满活力,有学问而无学究气,是作家而非书呆子。正因为如此,无论当记者还是编辑,无论做主任还是主持版面,在工作岗位上,是领导和同事眼里的得力干将;业余时间,是文友喜欢的师长,朋友敬重的兄弟。

这种真,时时处处体现在《真有意思》这本书中。从书中读到,他日常生活中所喜欢的,不是名车豪宅、名表名包,而是事物的本质面貌,是天然,是清素,是淡雅。就连朋友圈里流行的整形、美容、化妆、美图等等,他敬而远之,因为在他看来,一旦超越界限,真实就会变质为虚伪、狡诈、欺骗,甚至是无耻。借用转世活佛宗萨仁波切的话,直白相告:《你做得很好,但我知道是假的》。而他喜欢的宝贝是:健康的身体、暖心的亲情、满架的图书、肚子里的唐诗宋词。
正是这种求真本能,使他凭着记者的职业习惯,叩问事实真相时,不忘向书本请教,偶尔还要给图书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检点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有欠缺。“双11”购物节来临,当网民民沉浸在疯狂购物的狂欢时,他到关林游览,“蹭”听导游对景区设置的讲解,“淘”到人生智慧和经验的真“宝”。
二、为文求真务实。
洛阳,作为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
礼军兄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作基础,用灵动的笔触,以敏锐的视角,在行走中解析,在解析中行走,形成自己对洛阳历史文化独到的见解:宜阳甘棠寻爱,思召公敬德保民。偃师伊洛河交汇处,追寻河洛文明的曙光。新安青要山,探寻民族融合的密码。汝阳西泰山,见证地老天荒的爱情……甚至到豫南光山、平顶山郏县寻找苏东坡的心迹,到世界屋脊追寻佛的足迹。
历数洛阳桥从“天子之桥”到“诗人之桥”、再到“平民之桥”的变迁;剖析道家鼻祖老子和儒家集大成者孔子双星会洛造就的思想高峰;探讨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洛阳相会后,迎来唐诗的登峰造极;研究邵雍、司马光与程颐、程颢、富弼、吕公著交流,理学从此发扬光大的原因……隋唐里坊城设计和建造,对今天的城市建设有哪些启迪?打开应天门,对站在它背后的著名历史人物隋炀帝、武则天等,今天应该如何评价?
这些洛阳历史上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涉及史料众多,牵涉面广,礼军兄均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倦的探索精神,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爬梳,并以生花妙笔一一呈现,使我们读起来饶有兴味,余香满口。
对于洛阳城内众多的景点,礼军兄从人们最常见却又最容易忽视的街道名称入手,将勒马听风街、民主街、星星对窝街、幸福街、谷水街、柳林街、夹马营路、上阳路、中州路……等道路上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行介绍,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对白马寺、香山寺、关林、周公庙、邵雍故居、祖师庙、民俗博物馆、河南府城隍庙、山陕会馆、吕祖庙、上(下)清宫、龙马负图寺、范园等知名景点的楹联,一一进行解读,宣传普及了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游客对印象,广受读者欢迎。对于一些著名景点的相关文字介绍,不止于欣赏,还进行严肃的辨析。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对“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一联文字说明中的不严谨;白园道时书屋对联“元刘之外无匹敌,李杜而后见诗豪”刘冠白戴的文史错误;甚至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中,“有心插柳荫更浓”的思辨,既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化功底,又显示了求真务实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敢说真话的勇气,让人钦敬。
三、处事真情豁达。
礼军兄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嫂子温柔贤惠,是出名的贤内助:既能恰到好处地从厨房拿出可口的荠荠菜饺子、浆面条,或者白蒿,让他一饱口腹之欲,又可夫妻手挽手出现在街头巷尾、寻古探幽,洒下一路开心和微笑。儿子争气,从国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后赴美深造,现在高科技行业从事理想的工作。加之前辈给予丰厚的精神积淀,使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能够始终保持善良、纯真这张最好的通行证。
尽管如此,他盘点中年,还觉得不如意。我理解,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少年时代曾立下如云壮志,参加工作后对自己严格要求,总想到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立德、立功、立言于世。即将迈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行列,礼军兄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总觉得不满意,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觉得有些尴尬、纠结甚至恐惧。但从新安县的橿子栎,因为地处偏僻、长相丑陋,免遭刀砍斧锯的摧残,活出“寿星”的名号;汝阳县的桑树,身躯矮小、难成材料,借助杜康“空桑遗饭”的传说,受到额外保护,得以“长生不老”这两个例子,他感悟出:不受人关注,才能自由生长、率性呼吸、乐享自然。因此,“有用”若有害于生命,实际上是无用。而“无用”若有益于保护生命和人格,则是有用或大用。
有了这种生命顿悟,礼军兄不再纠结。生活中,秉持坦荡的君子之风,与人坦诚相处,坦率交流,坦然相处,由此赢得友情和尊重:从没见面的文友,在他不编稿、不组版时,在葫芦上烙画头像赠送,避免“雅贿”嫌疑,显示出对他人品的敬重。春天来临,绿芽新吐,芳邻做好“构薄穗”请他品尝。偶得闲暇,友人分别以信阳毛尖、碧螺春、铁观音、普洱等名茶为其解忧,使他得以领略茗不同饮品之妙。
我俩一起小聚,他主动买单,最后结帐时,老板把就餐时间入帐,引发我的感慨,写出千字文《时间是道最贵的菜》,被《新华网》客户端转载,当天的阅读量超80万,并被《海内与海外》杂志选用。很多人不知道,故事是从礼军兄处发源的。低调、谦和、朴素的礼军兄,赴郑州采访成功的企业家赵好营,午餐只用一碗面就解决了,让好客的赵总大发感慨:你一顿饭又为我省去几百元,我将把它买成不锈钢拐扙,送给需要的老人。简单的一个决定,省钱事小,折射出礼军兄的人格境界,赵老板从他身上学到了朴实,看到了诚实,交到了知己。
已过耳顺之年,身体健康,心无牵挂,礼军兄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系统研究和探讨问题。我知道,他已经在心中筹谋新的人生目标:用真诚做底色,用真实做素材,倾注一腔真情,同有意思的人交往,做有意思的事,创造有意思的社会价值。
期待他的愿望早日实现,再次分享他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