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的爱情》(连载之五)
第一章关关雎鸠一一第四节彭玥的信

第一章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
第四节 彭玥的信
符号大哥:
您还好吗?在您收到这封信之前的日子里,是否产生过一种受骗的感觉,是否因我的杳无音信而失望、难过和恼怒;或者,您只是在焦灼而真诚地等候我的回音。哦,原谅我,符号大哥,这么长时间没有给您回信!其实,这对我也很残酷——为了惩罚自己在实习前误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我给自己订下了几条特别苛刻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许给任何一位朋友写信,当然,也包括您了,可笑吗?但我不认为这是荒唐,我应该要故意刁难自己,这样才可以使我的心智得到磨炼。
今晚是我实习后返校的第一天晚上,这封信我可能在今晚上完不成(我觉得学校的作息制度不利于我做事),只有到明天再补了。

我在家里排行第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上小学一年级),我没有哥哥。进入师范学校以后,班里的一些男同学开玩笑要挟我叫他们“哥”,可是,我是死也叫不出口的。虽然很喜欢很希望有位长兄的呵护,但要强的我却不肯屈身做他们的“乖小妹”。我应该很独立、很坚强,我希望做一棵挺拔的大树。但是,从今以后,我却决定要称呼您为大哥了,因为您的真诚,因为我们的缘分,因为我们未来的生命之路。符号大哥,让我这样称呼您,好吗?不需要您牵我的手,不烦您给我买冰糖葫芦,只渴望您站在乌蒙之巅沉思的时候,能想到远方有一位同您一样用功努力的妹妹。

我没有报考本校的大专班,也没有参加学校的“优秀生”选拔,我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沉默”,但当到了必须要面对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又有一种很深很重的失落,未曾对人说,也不能说,根本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的心境。我并不留恋在师范生活过的美好时光和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让我痛心的是,毕业后的日子里,我担心能否拥有如师范学校那样充裕的学习时间。我必须要努力、拼命地学习!前途尽管渺茫,我还是充满了信心,也怀揣着担心,因为生活是变幻无常的。我害怕环境对人产生的作用,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时,环境也可以毁人,我能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吗?或者说,我能战胜将来环境对我产生的副作用吗?真的不敢对此自信。因此,如果将来您知道我颓废了、沉沦了,一定要骂我、批评我,让我清醒,好吗?

毕业后,我准备先进修大专(参加自学考试),然后再向本科进军。我喜欢学习,也自认为不笨(可是现在我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我想我会成功的。符号大哥,支持我吗?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我却与人吵了一次。其实,根本就是一些无所谓的事,白白地惹恼了一位朋友。事后,我很认真很仔细地想了想,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冲动?那么心胸狭窄呢?现在,我才清楚地感觉到,在那一个月里,我是完全把自己的心思牢牢地锁在心的底层,我不敢也不想流露自己真正的喜怒哀乐。就这样,我那压抑、沉闷、烦恼、忧虑等种种复杂的感情,在对前途的迷茫这一主流的裹挟下,便火山般地爆发了。我现在很担心,毕业以后,生活在家庭、社会、校园的夹缝中,如果我不能独处,又没有心心相印和共同语言的朋友沟通和交流,那我就必将面临精神和情感的双重危机。我性格内向,也不喜欢说一些多余的话去讨好别人,只盼望将来您多鼓励我、支持我,让我加倍地努力工作、学习和生活。若是这样,也许我会很充实很高兴地去面对现实生活的。

H市是H省的一个地级市,包括Q县、J县两个县及S区、J区和H区三个区。由于偏僻落后,难免会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家在Q县H乡L村,属于丘陵地带,所幸我们村的土地较为肥沃,若无大的天灾人祸,这里的人民是完全可以丰衣足食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均有所提高和改善。您在信中说,你们村至今还未通电,仍然用煤油灯来照明,这使我很吃惊,也很感动。您是从那个贫困的山区走出来的,您一定拥有它赐予的一切优良品质,我相信,您一定会成功的。我更加渴望有机会到您家乡去看看,真想!

我们这儿在农村的饭食一般是这样的:早晚是吃馍和玉米稀饭;中午吃面条,有时吃大米、饺子,算是改善生活。你们那儿是不是这样呢?我很想知道。
我会给您寄照片的,可是现在没有,将来一定有,等着好消息!我已把您寄来的《青春美丽》抄在了笔记本上,如果您需要原稿,我下次寄回。谢谢您给我寄的照片,您们师范学校的环境真好啊!“符号”这个名字很富有诗意,告诉我,它是您的真名,还是笔名?

不知您何时才能收到这封信,我想你们那儿快放假了吧?不过,总会收到的。还有两个多星期就要毕业了,我得全力以赴。再谈吧,大哥,祝您工作顺利、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祝愿您在忙碌的生活中拥有自己心灵的闲暇和快乐!
我的家庭地址:H省H市Q县H乡L村。邮编: 345682。欢迎您到我们家来玩,我可以更详细地告诉您路线。对了,最好别往家里寄信,因为偏僻,常常很难收到,半路就遗失了。
您的妹妹:彭玥
1996年6月3日

符 号: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男,汉族,贵州水城南开人,民进会员,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理事,现为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文联主席。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和评论散见《贵州作家》《香港散文诗》《江西散文诗》《师范生周报》《中专生文苑》《贵州政协报》《贵州教育报》《新都市文学》《六盘水文学》《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六盘水教育》及贵州作家·微刊、文学贵州·微刊等。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贵州散文诗选》《高邈的空间与幻想——水城十人散文诗选》,出版有书信体小说集《那些年的爱情》,中篇小说集《远逝的恋情》,散文集《乡土物语》《岁月笔记》。

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