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浦大桥
文/朱勃勃
(卢浦大桥)是上海市中心(黄浦区),横跨黄浦江,通往(浦东新区)的一座新颖大桥,它是当今世界第一座钢结构拱桥,全长3900米,主拱桥长550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大桥于2003年6月28日完工通车。(卢浦大桥)建成时曾有十个“世界第一”之称,它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是第一座全焊接钢结构的拱型大桥;大桥安装了四条“安全带”,如果“千年一遇”而发生了地震,也不会倒塌;它设置了导风器,当遇到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时也安全无事,不用害怕。整座主桥结构用钢量达到3.5万多吨,是世界上单座用钢量最大的大桥。

为什么取名(卢浦大桥)?因为大桥北侧原来是(卢湾区),南侧是(浦东新区),各取其一字而得名。(卢浦大桥)桥名,由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题字。(卢浦大桥)东面,遥遥相对,有一座(南浦大桥),则由总书记邓小平题写桥名。后来上海市先后撤销了(南市区)和(卢湾区),均与(黄浦区)合并,(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桥名也就沿用至今不变了。
(卢浦大桥)如长虹横架在黄浦江上,把上海的浦东和浦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黄浦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整座大桥装饰了五光十色的彩灯,于2007年5月1日首次正式亮灯。大桥北侧,沿黄浦江边,装饰了56支彩色路灯,代表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一到晚上,彩灯齐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卢浦大桥)刚建成时,像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一样,具有旅游观光功能,游客可乘坐高速观光电梯,直达50米高的卢浦大桥桥面,再沿大桥拱肋向上走300多级台阶,登上100米高的顶端,那里有篮球场大小的观光平台,站在观光平台上,浦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即尽收眼底,上海世博会期间,到(卢浦大桥)上观光的游客天天爆满,但最近几年,大桥已禁止游客上桥旅游观光,据大桥门卫介绍,原来是因为游客到大桥顶端观光,很不安全,曾经发生过多次报警事件,无奈,有关部门不得不关闭旅游功能,售票窗口也拆除了。

随着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北侧也天翻地覆日新月异,大量新建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大型高档的商业广场一个接着一个开放迎客,地铁四线、十三线及多条公交车近在咫尺,四通八达,通向全市各区,交通非常方便。新建的(世博会展览馆)及全世界唯一的(乒乓球博物馆)就在近旁,仅一箭之地,均免费开放。上海2010年举办世博会时,共分有ABCDE五个区,就分布在(卢浦大桥)的南北两侧,其中ABC三个区在(卢浦大桥)南侧的(浦东新区),DE二个区在北侧的(卢湾区)。我家住在大桥北侧的高层建筑群里,跨过马路就是(世博会)DE园区,在世博会期间,楼下马路上经常有排列整齐的队伍,精神饱满,高唱歌曲向(世博会)前进,有时领队会高喊“一、二、三、四,”队伍里立即跟随高喊,声音响彻云霄。我站在窗口观看,犹如登临主席台在视察阅兵,心中莫名其妙会有一种美滋滋的、自我感觉良好。有趣的是,我在窗口向他们招手,他们也兴奋地向我挥手致意,人们之间,可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这时楼上楼下却心往一处使,“心有灵犀一点通”,大家都在为我国不断繁荣富强而欢呼!

上海又称(魔都),上世纪20年代,日本作家(村松稍风)来到上海,他看见租界与县城共存,两者文化相互渗透,这些奇特的现象,可以用“魔性”概刮,(村松稍风)回日本后,出版了一本《魔都》的书,书中描写了上海魔性的一面,所以上海便逐渐被人们称为(魔都)。

(卢浦大桥)北侧地处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誉名全国的“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大世界游乐场”、“城隍庙”、“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等著名景点及建筑,都在(黄浦区),有一次,我在(卢浦大桥)下散步,偶然听到一位东北来的游客,在向同伴兴奋地说:“到上海旅游,不到(卢浦大桥)来一次,等于没有到过大上海。”他说得有声有色,虽然有些过分,但到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去看看,各有特色,也不过如此也。可惜日本作家(村松稍风)到上海时,(卢浦大桥)尚未建造,否则在(魔都)这本书中,也一定会加上浓墨重彩一笔文字的。
(卢浦大桥)是上海的“地标”。也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到此一游,将永远难忘。
2021年1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