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诸葛亮“押 宝″
观《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感
作者孟兴华
《三国演义》记载的徐元直走马荐诸葛亮的故事,据学者考证是不确的,然而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不辞劳苦,冲风冒雪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一同打天下,则实有其事。千百年来不知羡煞多少读书人。诸葛亮自己也认为这是生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出师表》中对后主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门耳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为卑鄙,猥自枉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天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次驱驰″。
这口气之大,跟同治帝的皇后对她的婆母慈禧太后辞色谦卑地说,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时候相仿佛,骄傲的心情亦无二致,虽则说话的用意不一样。

不过,孔明先生自称其志向是愿意一辈子拿着锄头“修理地球″,则纯粹是欺世之谈,而如果说他出山完全是看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情面,也是不符实际的。
诸葛亮答应刘备的请求准备大干一场,是为了实现胸中的抱负。《三国志》“隆中对″的叙述显示,诸葛亮早己看出天下将要三分,或者鼎足三分他要肋列备为鼎之一足。倘茗卧龙岗时期的诸葛亮看不出北魏势力强大,孙刘两家根本不是对手,那么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倘若他看出刘备得了四川成了鼎足,到头来依然逃不过三分归一统一一败给北魏的下场,那他伺必“瞎子点灯一一白费蜡″呢?

论者赞叹先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这个中国人心目中的聪明人的代表没有那么傻、那么笨,他选中刘备做“东家″,是要借他的筹码下场一搏一一知其当为而为之。
有思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人是痛苦的。惟一去除痛苦之道是找个刘备“嫁″出去。“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骗人的口号而已,当获赏于韩荆州之后便露出狐狸尾巴了,原来其志仍在于封万户侯。
可惜古来只有一个诸葛亮遇上一个刘备。从历史角度来看,真正的胜利者是诸葛亮。即使“壮志未酬身先死”,即使惨烈经营的蜀汉之了国,他的宝还是押对了。

智者必有一疏,马谡失街亭,流泪痛斩马傻,责备悔恨不己,蜀汉亡国己成定数,做为蜀汉军师的诸葛亮,六出祈山,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火烧袁绍、曾经辉煌让孔明低诂司马诏要冶他于死地。周瑜曾感叹,既生亮,何生瑜吐血而亡的教训。
蜀汉军师诸葛亮一生功过,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前后巜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敢伯中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