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凤国际联合会”群,建立于2015年9月 20日。一路走来,感谢海内外朋友们的参与、支持,使我们这个群发展得还算健康、和顺、宜人。如今,入群的朋友已达数百,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了。
建此群的一个基础,是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热爱龙凤文化的朋友,于2011年8月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发起成立了以“研究龙凤文化,团聚龙凤传人,弘扬龙凤精神,昌盛龙凤事业”“立足中华文化,容合世界文明,关注当下民生,瞩望人类未来”为宗旨的“龙凤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Multicultural Society of Loong Feng)”。
群的本义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大概是中国第一位考论“群”的先哲了。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读了这段话的末一句,有人或许会生疑问:人类之外的大象、野牛、狼、猴、蚂蚁、蜜蜂等动物,不是也“能群”吗?
好在荀老先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谈“群”之前,先强调了一番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禽兽无义人有义。义是什么呢?《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按此解,义就是合宜、适当。代入荀老先生的论断,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知道怎么做对人合宜、适当,禽兽不知道怎么做对人合宜、适当。值得重视的是,五代时的南唐人徐铉、徐锴兄弟在注解《说文解字》“义”时,说了句“与善同意”。按此解,义就是善了。那什么又是善呢?给“善”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更不容易。笔者思来想去,觉得可以笼统地认为:善是用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益、有利的效能。讨论到此,顺着先哲们的思路,综合一下,可以这样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能通过思考和选择,过一种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益、有利的合宜、适当的群体生活。
至于人为什么要“群”?道理就很简单了:人生来就具有依他性,任何人都是他人生养的,离开了他人,人就不能生存。也就是说,人必须也必然地生活在群中,不是这样的群,就是那样的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么,怎样才算“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益、有利”且“合宜、适当”呢?我想到了我提出的龙道信仰的基本理念:“尊、爱、利、和”,即“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龙道信仰主张和倡导在面对和处理人与天即人与自然界、人与人即人与社会、人与己即人与自身这三大基本关系时,尽可能地在“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之间找到公约数、贯穿线、平衡点、合适域。据此,具体到我们的群,我希望入群的每位朋友,都能够尽可能地将“尊、爱、利、和”做到合宜、适当的程度。
好像还需要制订并明示几条“群规”,那么就“约法三章”吧:第一,遵守法纪——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网络管理部门公布的纪律。第二,雅好交流——杜绝低级趣味、恶言秽语。第三,谢绝商贩——本群提供的是一个文化、文学、艺术鉴赏、交流平台,请勿发布牵涉市场交易的广告信息。
(2021年12月3日 图片采自网络)
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