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叶落,已知秋
文/张天贵
“一年人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风拂过,树影婆娑,风过留痕。风吹荷塘起涟漪,凌波移步向天际。琴音弹奏水云碧,绿减红瘦两相宜。层林尽染,枫叶红似二月花。叠翠流金,陶家菊花日渐斜。壮美绚丽,万里征雁何时归。
——题记
一场小雨秋意浓,枫叶落水晚来风。雁南飞去思乡远,梦醉潇湘流年中。
立秋刚过,闷热的天气开始收敛,肆虐的暴雨温柔了许多。
节气的到来,昭示着实际意义上的秋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天天置身闹市,被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包围着,当夏日的余温还弥漫在秋的伊始时,夏秋是很难分清的。谁也不知秋何时降临人间。
也许是一夜“西风凋碧树”,也许是一场“潇潇暮雨洒江天”,亦或是一抹夕阳闲淡秋光至……白露消残暑。
又见秋风起,当大朵的白云舒舒卷卷,当一阵清风送来凉爽的秋意时,我知道,该去看秋了。
蜀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雨绵绵忧情绪,锦衾无寝寂空临。夜来听雨残荷怨,更又平添伤感心。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老颜何惧寒霜侵。雨停了,心情也亮畅了许多。
信步来到郊外,隐隐感到秋的气息。风停了,云淡了,闷热也消了一些。望着青叶发黄,天高云淡。听着鸟儿欢叫,秋虫鸣唱。仿佛秋真的来了。她,无约,无声,好像一带着一些忧郁,悄然无语,步復蹒跚地来了。一夜洗残暑,初秋生微凉,门院多落叶,慨然已知秋了。
微风吹来,几片柳叶悄然而落。嫩柳抽芽的文字仿佛还是不久前的故事,转眼间,已是黄叶舞秋了。捡起那片飘落的树叶,觉得有些凄凉……
古人云“征雁过后字字秋,红笺未满几行愁”。“悲哉,秋之为气也,潇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古今悲秋传统,大多源于宋玉的这首《九辩》吧。且不说作者写作的心情和背景,伫立秋风中,就这句子总能让人生出悲来。悲是消极吧,我怅然!
浮香绕曲岸,园影覆华池。常思秋风起,飘零君不知。
岁月它以飘逸的姿势,轻松迈过了一个个年轮。而落叶以最美的形态选择了这个季节飘落,看风吹叶落,蓦然,一颗淡淡的心,喧染出几多凄凉和伤感。花儿泼墨绚丽了夏,落叶题诗,静美了秋。滴滴清雨和着秋风,一路沁润而来,秋天宛如一幅多彩的画卷,赏心悦目地挂在眼前。
秋风吹,秋雨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西红柿熟了,沉甸甸的象孩童欢乐的笑脸。梨子熟了,压弯了枝条,蔬菜满园绿色,这是大自然恩赐的美丽。
谁家小院栽菊花,千朵万朵压枝低。茂密篱笆锁不住,迎着夕阳吐芳姿。秋菊傲然,胜似春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过再无花”。蜀山下,东篱旁,那位悠然闲逸的诗人陶公,在世间播下了菊花永远芬芳,踩着平平仄仄的句子,嗅着风中摇拽的花香,无言亦无语。秋菊啊!是你用灿烂的笑容,点缀着岁月的清冷,用清冽的情怀,涤荡我怅然的俗念。
月光升起,真的是秋了。“天街秋色凉如水”,秋从古人的诗中凉了出来。静谧的夜充满了神秘的奇特,月亮素净,清淡,不染纤尘。风儿轻抚叶子,沙,沙,沙。“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叶随风舞,何尝不是一种美。满地的落叶,无声的歌谣,不争春色,不羡夏容,从容淡定,豁达干练。端坐夜风中,双手摩挲着叶片的脉络,忽然想起,我们心事为何不能如秋叶,一些生长,一些凋落。
走在幽静的田间地头,携心把秋尽收眼底。你看那一片碧绿的田海将奏出金黄的希冀,那满园关不住的秋色将溢满琼浆,那一派残黄的枯草将孕育春的生命……
衰草寻芳华,红实似繁花。我双目含潮,再一次看秋,满怀收获与新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雁南回,晓来谁染霜林醉?西厢里的秋至今唯美着,红叶黄花绘出秋的特殊色调。待到黄花满地,层林尽染时,也效古人,红叶题诗,寄于有情人。
拾几片飘飞的落叶,悄悄写满秋语,埋在树下,藏在心田。待来年春暖,看绿叶满枝,听遍地情思!
“偷得一醉秋风里,恍如无价平淡心”。又见秋风起,站在秋的风口,我浅浅地笑了,半掩的心扉敞开,半怀的愁绪散尽。笑看秋色,拾一些希冀温暖,凝听秋语,悟一份超然自在。

注:蜀山位于合肥市境内,距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1300亩,海拔284米,是合肥市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
据《尔雅•释山》载:“蜀”为“独”,因蜀山无岗阜连属,孤峰独起,故名蜀山。这莽莽一座青山,给合肥广中增添了一块绿色宝库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自古合肥因蜀山,淝水风光清幽,便是庐州的象征。春来鸟语花香,夏日绿荫蔽日,秋至落叶娑,冬有蜀山雪霁,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是合肥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山在城中,城绕山建。“登蜀峰远眺,揽庐州于怀”成为合肥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张天贵,男,笔名清影,安徽合肥人。平生酷爱古典文化,常在平仄中跋涉。喜欢在氤氲的茶香中追梦唐诗宋词,在陋室微光下把文字叠加。用秃笔展现内心世界,随性练笔,不求收获。有诗词六百多首,散文若干篇,正筹备出版《晨曦诗词集》和《晨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