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清江浦
郭应昭
作为胞衣埋在清江浦的老清江浦人,对清江浦有笃深的感情。
清江浦是明清时期的漕运重镇,淮河、运河在这里交汇,每年百万石漕粮经此北上至京畿。清江浦名源于清江浦河,清江浦河原为宋代沙河故道,经明永乐年间漕运总兵陈瑄率人疏浚后成为里运河的重要一段,贯通了整个京杭运河,它与盐河、古淮河、里运河新河道穿淮安市区而过,而清江浦河更是从淮安市主城区的清江浦区中心地带由西向东折南汇入长江,流向大海。历史上,“十二万漕军,护送一万二千条漕船。”经过清江浦北上,清江浦河面波起澜兴,景象壮阔,千百舳舻首尾相接,沿岸纤工号子呼应起伏,漕粮等重要物资北上南下。
漕运、通京大道使清江浦成为南船北马的九省通衢,引众多的官宦商旅、文人雅士云集清江浦,过客清江浦,清江浦曾实为京杭运河边的大都市。那个时期,清江浦城内外人欢马叫,街陌旗幌招展,茶肆酒楼栉比,肉香酒香飘溢……康、乾二帝六次南巡,多次驻跸清江浦,留下了诸多有关治河、漕运的墨宝和故事。漕运推动了南北饮食在淮安暨清江浦的交融,推陈出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总角至成年,我天天与清江浦的里运河有交集。到河里挑水、淘米、洗菜、浣衣,看惯了或摇橹划桨或扯起风帆或双人踩水车般在船尾用力踩转水翼的木帆船,装上独缸柴油机的水泥船、钢驳船,欣然来往于河心与河岸的双桨小划子,特别是那嘟嘟冒烟突突机响的轮船头拖着十来条货船在河中蜿蜒前行让岸上人兴趣盎然,不由得驻足;听惯了航船扳动木舵的吱呀声,摇橹划桨的击水声,船队前后呼应的汽笛声和哨子声;泊岸的船升起袅袅炊烟,阵阵饭菜香送至岸上,温馨祥和暖心。
清江大闸是如今京杭大运河保存最好的唯一古闸。它的附近曾是清江浦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当年有铁匠铺、土产店,卖铁锚、铁链、太平斧、麻刀、桐油等船用物品,卖铁锹、铜勺锅铲、火剪火叉、鱼网、大米小麦黄豆等生产生活用品的地摊顺着大闸两边河岸排开,有说书的、剃头的、卖狗皮膏药的……清江大闸南北,人群熙熙攘攘,景象红红火火。
改革开放让清江浦张开美丽的翅膀,描绘了让人刮目的新图景。我近日拍得清江浦若干高像素的照片,图景美轮美奂,竟让我陶然。现将组图冠名《美哉!清江浦》,请看看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的淮安环境美不美?并由此想象淮扬菜发源地之一的淮安美食是如何过齿留香、回味悠长吧!
(老清江浦楼)
(新清江浦楼)
(闸槽依然的清江大闸)
(清江浦碑)
(里运河上若飞桥)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
(越河岸边灯笼红)
(都天庙街小巷深)
(京剧麒麟派大师周信芳故居)
(慈云寺)
(东大街牌坊)
(东大街夜景)
(常盈桥)
(里运河上承德路桥)
(水门桥旁夜钓)
(清江浦区里运河)
(里运河上水门桥)
(里运河上长征路桥)
(里运河上北门桥)
(大运河文化广场学演出舞台)
(清江浦文庙)

(现代有轨电车水渡口站)
(和平路)
(万达广场)
(淮海广场)
(清江浦区内的高架桥)
(钵池山公园)
(大运河上新桥)
(位于清江浦区的淮阴发电厂)
(古淮河上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