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师恩难忘,高山仰止
作者:刘全森
朗诵:大梅

恩师子杰先生经过二年多的辛勤笔耕,把自己的一生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作为他的学生,有幸先睹为快。看完此书,我的心灵更是被深深地震撼,老师许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经历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关刘学校度过的,子杰先生教过我三年语文课,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认真严肃,学问渊博,注重仪表,儒雅洒脱的知识分子形象。脑子有学问,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苛求完美,语文课讲的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作文批改的细致认真,错别字词都给你改正过来,每篇的评语都写的有的放矢,让你看后,心里很踏实。

在我的印象中,他上课从来没有迟到过,也没有无故请假耽误我们的课程,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永远一幅自信满满,潇洒前行的学者形象。
对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是:在教我们语文课的一九七九年,我才得知他还报有河南大学的中文函授,每个星期天都要去邓县教师进修学校听教授上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当时,他已四十开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的很艰难,但是遇到学习进步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实现理想的行动,那就是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活到老,学到老,拿个大学文凭,为孩子们上课,知识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讲课更精彩,也给他的所有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七年寒来暑往,七载日升月落,老师往邓县跑了多少趟,去南阳听了多少次课,多少个夜晚,别人休息了,他的窗户的灯光还在明亮闪烁,他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为未来人生谱写新篇章。

老师的这种行动,对学生,对子女,对晚辈影响很大,那就是学无止境,干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耐心、恒心、毅力,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前路一定是柳暗花明、桃花满天……
一九八四年,老师终于获得河南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凭,他的后半生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成为公办教师,进入乡教办室工作,最后七年,到程集学校担任校长。
在程集学校,在他的认真科学工作状态下,带领全体教师,精心教学,维护校风,节约经费,教书育人,身体力行,取得了令全体村民十分满意的结果,为他的人生谱写一首更加完美的华彩乐章。

退休了,更是人离开了工作岗位,心没有退,参加关刘村老年活动组,主持老年活动组日常工作,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写《刘氏家谱》,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在刘克双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老年组成员,不辞辛苦,南来北往,上下奔波,筹集活动经费,拜见各方人士,了解他乡刘氏家族分支,联系出版印刷厂,校对甄别有疑问的地方。经过三、四年时间的工作,苦尽甘来修成正果,一本四百多页的大开卷《刘氏家谱》和所有刘姓后人见面了,大家看的爱不释手、津津有味……
恩师在近四十载的教书生涯中,培养了多少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多少优秀人才,老师用自己的知识,传道授业;用自己的智慧,促进家乡繁荣发展;泽被桑梓,受村民尊敬;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和谐献出自己的心血汗水。

人的一生,能办成几件心满意足的事情很不容易,有的人为自己找借口,碌碌无为,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的混时间,而我的恩师——子杰先生就为我们——他的学生、晚辈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少年有抱负,青年勤学习,中年立事业,晚年献爱心,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干出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就是从这些平凡而又具体的事情上,窥测到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干则已,一干必须成功,这样的思想对任何行业都有很大的启示:做学问,学习,干事业,做生意,哪一行不是如此呢?
恩师的七十五周岁生日就要到了,在这里,让我们祝愿他:一生平安,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恩师才算刚刚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我深深地祝福他:“米寿在眼前,茶寿可期待”。愿恩师的后半生天天开心,日子快乐。
我愿每次回到家乡时,都能看到恩师健康的身体,慈祥的笑容,陪他说说话,听听他对人生是是非非的看法,对未来花好月圆的畅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