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就在不远的未来,它明亮且清晰,指引着我前行。
--题记
近两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开展“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前不久“三标”的创始人孟国泰先生给我们讲了如何当小老师,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孟先生给我们讲了许多的小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大道理。其中讲了一篇关于“三个人正在砌墙的故事”,他们三个人被一个智者问道:“在干什么?”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若干年后,他们的职业都成为当时回答智者时的答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会有多大;目标有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所以,这个故事最终告诉我们:立志就是做人的根本。
有了志向,就有了梦想的源泉;有了志向,就有了实现理想的动力;有了志向,就有了无坚不摧的信仰。
我是我家中的大女儿,“立志、抱负、成就”,父母从小就给我灌输这些。所以,当孟先生说到立志是做人的根本时,我一点也不陌生,并且非常赞同。因为我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所以我一直心怀梦想并不断为之努力着。
我的学习成绩虽没有我班雎小婷、白云鹏优异,但我并不害怕,我要向全年级第一名看齐。因为,没有人规定胜利者的名字必须是谁,没有人限制成功的路上必须有谁,更没有人可以判定你今后的未来。
蒿老师经常给我们分享她的人生金句“爱拼才会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请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为自己的志向拼几载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青春。”
难道不是吗?我们就要在阳光下灿烂,在风雨中坚强,坚定志向,努力拼搏,实现志向,只为自己青春无悔啊!立志啊,同学们,多么重要呀!
其次,孟先生给我们讲了五点四题。五点分为: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盲点;四题又分为:命题意图、借题发挥、类题演练、解题思路。
运用“五点四题”能更加精准、系统地将每节课中的知识进行总结、从而进行回味、开拓、升华,最后达到“通则不痛”的境界。
我是历史课代表,我会很轻松地把每节课的历史知识运用五点四题的方式罗列出来。当我运用五点四题把历史知识罗列出来以后,我领悟了孟先生的“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这句话的真谛。
五点四题让我对每节课收获不少,真的很为学习减负、减压。我真是太喜欢了!谢谢您孟先生,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五点四题。
就拿《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来举例子吧。
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汉武帝和西汉。汉武帝是一个在中国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才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难点是,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虽然他们的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自身统治,但汉武帝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进行粗暴破坏,因此导致他们的结果也不同。一个促进了大一统的局面形成西汉的兴盛,而另一个未能加强统治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易错点和易混点是其中“推恩令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中的提出者、内容、目的,千万不要把这些记混了;我的盲点是没有透彻地了解其中的细节。
学会了知识点,我们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来写题。第一,我们要明白命题意图,知道它是考有关汉武帝的知识;第二,是解题思路,比如题中说—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并且是关于汉武帝的,一看“精神”,那就是考思想文化方面得内容,关于儒家的思想就要答确立儒家崇高地位的措施内容;第三,是要借题发挥来想到有关这道题的其他知识点;第四,就是类题演练,做许多类似于这样的题,不仅可以加速我们的做题速度;也可以更好的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点。
最后,孟先生传授了我们几个高快记忆方法,十大想一想:虚实结合想一想,颠来倒去想一想,四面八方想一想,跳出框框想一想,让写作不再那么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用口诀的方法来记一些东西。
因为孟先生的到来,使每位学生从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变成了小老师,实现了学生人人平等,使每位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
不错,“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对子帮扶也解决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难题,让老师不再那样只有自己在忙。本次小老师大学开学仪式上孟先生讲的,我都铭记在心,尤其是孟先生说的“如果把实现梦想看作一片海,那些小目标只是过完一条条河的岸,你永远不知道“岸”有多少,“河”有多长。所以,我们要心想事成。”这句话让我记忆最为深刻。
同学们,听了孟先生的话,那你现在的梦想与原来的还一样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经过了几个岸?未来的岸,你也一定不知道在哪吧?那就让我们一起不停越过河岸,飞向诗和远方吧。
作者:郝子悦(育英学校103班小老师)
编辑:焦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