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昕平,女,文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签约文学评论家,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宣传文化名家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儿童文学奖评委。著有《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批评现场》《中国童书出版纪事》《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现场研究》《儿童文学研究》等。
自新中国成立、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文代会胜利召开至今,已是70余年的文学发展史,“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同样走过了70余个年头,多部具有整理意义的儿童文学丛书问世。儿童文学延续着新世纪以来蓬勃的发展趋势,从相对独立、游离的状态逐渐融入文学的话语圈,走向数量的极大繁荣与精品的相继问世。各省的创作资源、出版资源都有意识地向儿童文学倾斜。相较于发达的儿童文学大省,相较于山西省“文学晋军”的创作实绩,山西儿童文学的创作力量仍处在一个逐渐聚力并寻求发展的成长阶段。但结合近年来山西儿童文学发展状况考察,近两年同样构成了山西儿童文学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至为突出的表现取关键词概括当为:格局扩展、文体深扎与创发研互动。多个与儿童文学相关的“首度”,推动山西儿童文学逐渐呈现出良性循环趋向的文学动态流程。

格局扩展,文体深扎与创发研互动——山西儿童文学发展节点述评
崔昕平/文
一、格局扩展,跨界创作注入新的文学力量
与国内非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现象相呼应,山西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正在悄然壮大,格局不断扩展。多位非儿童文学作家跨界创作儿童文学,对省内儿童文学发展给予了良性的激励,对儿童文学的创作观念、美学取向也做出了有益的实践与拓展。
山西儿童文学创作格局的明显扩展始于2017年。大同作家石囡(史龙跃)2017年首度创作儿童幻想小说《大耳博士的房间》,参评“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一举进入终评并入选,2018年作品正式出版。石囡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诗人,也有小说、科幻文学等文体的尝试。作为石囡的儿童文学处女作,作品展现出作家幻想类儿童文学创作的能力。在本年“赵树理文学奖”评奖中,该作品也入围“儿童文学奖”终评。同样在2017年,以散文、诗歌创作与文学公众号“小众”闻名的作家玄武在希望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首部童言诗集《臭蛋说,种月亮》。诗集中,玄武做了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加工者,倾听并记录了两岁稚子“臭蛋”朴拙本色的童言,对童年的大美之质做了原生态的呈现。2018年,太原诗人宋耀珍也首度创作了儿童幻想小说《小镇的秘密》系列三部。作品以“我”(“树虫”)、“洋葱”、“麻雀”三个小伙伴为主人公,生动展现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乡间童年。宋耀珍虽是初次创作儿童幻想小说,但是颇谙儿童阅读心理,叙事简捷,推进迅速,呈现了一种具人间气息与志怪滋味的幻想作品。作品荣获本年度评出的“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
行至2019年,跨界儿童文学的队伍不断扩容,先后有陶耘(孟绍勇)、刘慈欣、郭万新、张石山、唐晋等作家“首度”创作并出版了儿童文学,引发较大文学反响。陶耘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的社长,在亲历童书出版、审视创作态势之后的执笔下场,有着鲜明的建构与鼓呼意愿。他的儿童长篇小说《梦想天空》取现实主义路径,题材直面当下,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当代乡土中国的时代变迁,书写承载地方记忆的人物、故事、乡风、民俗,表现出鲜明的精神原乡意识。张石山以《人能弘道》为题为小说作序,盛赞其文学理想。作品对“晋土童年”给予了情感饱满的现实书写,故事虽然设置在山西晋中平遥地区汾河之畔的“丰依村”,但当代中国的典型事件与问题,如扶贫、支教、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城镇化,包括汶川地震等影响重大的事件,都与人物生活轨迹自然咬合,严丝合缝地织就了一个由晋中望向全国的、“典型”形态的“当代乡村”。作品以“梦想”为题,交融着“乡土写实”与“乡土浪漫”两种传统,“当代乡村”中三代人不同的时代梦想显示了陶耘“满怀希望的建构”。作品所承载的丰富的精神底蕴与道地的儿童文学美感引发多方关注,刊发在省内外报刊的相关书评达十余篇,还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8月少儿类优秀畅销书榜。可以肯定的说,《梦想天空》是山西儿童文学、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除现实题材创作外,幻想体创作也有跨界作家做出首度尝试。多年创作纪实文学的朔州作家郭万新2019年出版的《笨笨的流浪》,同样是作家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讲述一位留守老人养的小狗“笨笨”被盗后的经历,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笨笨被盗、逃离、被收养与寻找归途的一系列曲折经历,穿插了笨笨与好心的人类、与流浪狗朋友的美好友情。作品可视为一部动物体长篇童话。
老作家张石山的首度儿童文学创作,是从“讲给孩子的传统文化”系列开启的,包括《一画开天》《无字天书》《方言古语》三册,以给儿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呈现。《一画开天》聊“中国民间的数学教育”,将民谚中的数字谣与民间数学教育糅合在一起;《无字天书》聊“书本之外的文明教化”,将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的教养教化演绎为故事;《方言古语》聊“与古人对话接头的密码”,显示了作家在语言学尤其是音韵学方面的功底。书系打捞了宝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复现了大量令人叹服的民间智慧,显示了作家让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在新一代儿童中得以接续的文化意愿。张石山虽然是首次为儿童写作,但对“寓教于乐”的尺度把握极好,显示出举重若轻、童趣天成的韵味。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山药蛋派”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气息,幽默、诙谐的笔调,生动的、传统的讲故事手法。这些文学气质,恰恰与儿童读者的接受达成了某种天然的和谐。蒋殊也为儿童读者创作了多部纪实文学作品,包括抗疫题材的《天使的模样》,红色题材的《再回1949》等作品,在省内外均引起不小的反响。
除上述长篇外,儿童文学短篇的跨界创作也较往年丰富。东黎、玄武、侯建臣、乔忠延等几位以自己的方式阐释文学的作家,又以这样或那样方式与儿童文学产生关联。但他们的作品的共性特点是或书写了童年时代、或选取了童年的视角,但并非有明确意识地朝向儿童读者,而是可以是任何人的读者群。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介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表达状态。
短篇小说方面,东黎自上世纪80年代就曾有儿童文学作品发表于《少年文艺》等期刊,近年来仍时有儿童文学作品刊发,短篇小说《鸡的故事》、长篇小说《黑白照片》均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2019年发表中、短篇小说《何处着尘色》《如影随形》《深浅故事》等。作家东黎的创作的随性的,也是从心而出不吐不快时才会见诸笔端的。东黎的童年书写,有着鲜明的、独属于她那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与时代印记,其表现形式常常表现为一种追随意识流动的回忆捕捉,且常能在结尾处现出惊奇感与情感冲击的故事走向。《何处着尘色》描写一批下放右派为小城带来新鲜的艺术刺激,作曲的、演话剧的、当导演的、弹钢琴的、跳芭蕾舞的、拉小提琴的,无不以独特的艺术气质深深印刻在作家的脑海中,仿佛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群体跌落凡间,文化的气息熏陶了小城的少年一代,也留存了时代给予这一代少年的遗憾。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童真视角和与之同构的节制书写中产生了回甘的张力。临汾作家乔忠延刊于《文艺报》的短篇小说《笑娃》,以一个孩子的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意外发现了一个小水洼中的一群小蝌蚪,善良的孩子担心水洼干涸,屡屡去看,发现了默默守护的憨孩子“笑娃”。作品设置了令人揪心的结尾,无法理解小蝌蚪长大后会跳出水洼的笑娃痛心地大哭,最终因为寻找小蝌蚪走丢了。作品中对笑娃的欢快时光的描写与之后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对比,这是一种儿童文学中极少呈现的缺憾美。
散文领域,本年,玄武的散文《这样的人万里无一》在《人民文学》2019年6月儿童文学专号上发表。作品因对四岁半的儿子臭蛋的山间成长态的描述开篇而归入6月专号,但作品所承载的天地人的思索,显然远远超越了儿童受众,仍是属于玄武棱角分明的、个体化的文学表达。大同作家侯建臣的创作常在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间自由转换,曾先后在《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等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多篇。侯建臣2019年出版了散文集《乱炖》。《乱炖》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并没有立意于儿童文学,但是其中的不少篇什,都鲜明地呈现出一种童年视角与童心状态的自由联想。如《麦浪》一篇,以“我”的视角旁观“二叔”在乡间、在麦浪中如“鱼”一般从容的生活状态,其中那天地万物共生共处、相互交流的滋味,跃动无拘的联想描绘出似真若幻的场景,萌动着生命原初的敏感度与活力。一些书写亲情的篇章如《母亲站在五月的阳光下》,立意别具新意,跳出浓郁抒情反取云淡风轻的笔调,乾坤大地的秀美生机与母性形象呼应交融。这些散文在波澜不惊中透着浓郁的滋味,有种观察生活的睿智和呈现心灵感受的无羁。短篇小说《阳光的味道》取现实主义支教题材,描写一个心怀理想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去偏远山区支教,为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完全新异的信息与体验,最终因雨天赶回山村的路上滑入河流而殒命的故事。作品以温暖的调子描写万千贫穷山村与万千支教青年中的“这一个”,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照亮过许多颗真实的心灵。郭萍萍的《背上你的包包走》虽是作家发表的首篇儿童散文,但写得颇为成功。作品以朴素恳切的笔调,回忆常年不在家的父亲与亲生女儿之间一连串真实而又充满戏剧性的相处细节,严厉的父爱方式让小女孩奋力喊出“背上你的包包走”,而爸爸真的背上他的包包再次离去的身影,在作家的记忆中所留下的复杂难言的滋味,也萦绕在作品的尾声之中。作品刊发于《都市》的儿童文学特辑中,并被收入北岳文艺版《2019年儿童文学选粹》。
跨界作家在少儿科幻文学领域也有亮眼之作。虽然刘慈欣曾因《超新星纪元》获得过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因《三体》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但作品都并非有意识地针对儿童读者尤其低幼儿童。2019年,刘慈欣面向低幼儿童读者创作了科幻童话《烧火工》,以绘本的形式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科幻童话《烧火工》将童话的背景设置在广袤的天空,在宏大的时空中表现复杂幽微的人心,传达人性深处的秘密与意义,作品为科幻童话的书写深度提供了具示范意义的文本。石囡2019年创作了短篇科幻小说《听口音你是月球人》,在《都市》的“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品特辑”中刊发,并入选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儿童文学选粹》。作品假想了月球人隐身于地球生存的未来面貌,描绘了一幅月球人努力融入地球的妙趣横生的故事,作品中当月球人身份被道破就会“融化”等情节的设计,有着奇异的想象滋味。
综上可见,儿童文学的作家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潜力得到极大激发,富有文化意蕴与文学理想的新作推动了山西儿童文学格局的扩展。纵观当代文坛,一大批成人文学作家投入了儿童文学创作,评论界称之为“跨界”或者“转向”,而有些时候,这也是一种基于文心的“重返”。恰到火候的“重返”,促成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问世。这是一个值得不断展开文学探触的巨大空间。

二、文体深扎,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持续耕耘
山西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人数不多,但创作体裁相对丰富,包括侯建忠、袁秀兰、陈寿昌、王兆福、侯建臣、王琦、安鹏辉、夏斌、张旭燕、李晓虎等,他们专注的创作文体,既有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格局中热度最高的小说、童话,也有当代创作发展相对趋弱的幼儿文学,包括儿歌、幼儿诗、寓言、低幼散文等。
我省在面向低幼读者的幼儿文学创作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支较为恒定的创作力量。前有王兆福、侯建忠、袁秀兰,后有中青年作家夏斌、张旭燕。从儿童文学的三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角度考察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童年文学数量为最,少年文学与幼儿文学相对较少。而事实上,幼儿文学是文学分化期最具典型形态的儿童文学,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具有重要意义。持续耕耘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几位山西儿童文学作家,显示了相对恒定的创作量,并在所专注的创作领域不断深耕,作品发表已走出省际范围并逐渐走向全国。
儿童寓言领域,左云文联主席侯建忠多年专注于寓言创作,且在儿童寓言整体低迷的创作状态下做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当代儿童文学寓言一脉的创作最为薄弱,其原因既有时代阅读趣味的变化,更源自寓言自身的创作难度。寓言文体要求以极精炼的文字点出极深刻的寓意,这既是对作家语言功力的考验,更是对作家思辨智慧的考验。2019年,侯建忠出版了寓言集《新水浒外传》,作品取“微言大义”的路径,围绕水浒故事人物展开与他们相关的趣闻轶事,《李逵识字》《吴用改名》《武松的忏悔》等各辑内,单篇小故事之间又显示了一定的关联性。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马筑生教授为该书作序,评价其可视为“一本笔记小说体寓言集”,“短小、简约、灵活、不拘一格”。侯建忠持之以恒的寓言创作引发了评论的关注,省外,马筑生撰文《浅谈侯建忠寓言的思想性与艺术表现手法》,从思想性和艺术表现方法两个层面对侯建忠的寓言创作给予了细致的分析与肯定;省内,曾强也在《大同晚报》发文《灵魂的光亮——读侯建忠的寓言有感》。侯建臣本年也有寓言作品发表,如《神池》,寓意恰取题目的反义,指出恶劣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堪比魔池。
我省的儿歌创作相对于其他儿童文学文体而言,是有传统的。王兆福、袁秀兰、申大局等作家均多年从事儿歌创作。运城作家王兆福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也是一位坚持锁定创作门类的作家。他长期致力于儿歌创作,发表量已近4000首,且每年也都有儿歌创作获奖。王兆福选择了一个具有开掘空间的题材领域——科普儿歌展开创作,或关注当代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或朝向动植物、自然知识,或传递传统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样貌极为丰富,以儿歌承载了幼儿文化启蒙功能。去年出版的《了不起的中国新科技》曾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四季”榜单,推荐语为“该书用儿歌承载中国科技的伟大成就,用美图描绘科技发展的无穷魅力。”2019年,他的《月背探秘》获首届“滕王阁”杯全国童谣大赛优秀奖;《童谣赞歌科技新成就》获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2019年度优秀科普作品奖”。运城从事儿歌创作的还有市作协名誉主席申大局。2019年除单首儿歌发表外,申大局还编辑出版了《华夏百家儿歌》《中华美德儿歌》。退休以来,他还将创作重心部分投入到儿童戏剧领域,并在两所小学开辟儿歌创作基地和少儿歌曲原创基地,在推动经典儿童文学转化为舞台表演与儿童文学走向儿童方面做出了实践性的努力。
大同作家夏斌的创作同样集中于低幼儿童读者。他的低幼散文有着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格调清新,富有文学美感,在低幼散文之外也有童诗与儿歌创作,且都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体创作特点。本年度夏斌发表的作品集中于童诗,语言清浅却表意生动,《大树变成了童话》以循环往复的顶针手法串联了富有诗意的奇思妙想;《把夏天藏好》则是一首准确把握了儿童心理的趣味童诗,富于动感的画面透着稚气与欢愉。可以感受到,夏斌在努力寻求童诗赋形表意的新意。这一点,对于童诗创作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童话领域,“90后”童话作家小酷哥哥(安鹏辉)已经是一位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每年在全国各地开展阅读推广讲座多场。与儿童读者的亲密接触使他深谙儿童阅读心理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近年来,小酷哥哥面向低年级读者的童话创作呈井喷之势。2019年创作出版的图书包括《我的朋友是怪兽》,“少年·读”系列二部(《年少正是读书时》《骑着恐龙去上学》),“神奇猪侠”系列二部(《神奇猪侠:外星人入侵地球》《神奇猪侠:学校藏了一只妖》),“安小酷的奇幻历险”系列三部(《每个人长得都一样》《会喷火的老师》《这个世界没了书》)和“小酷哥哥创意作文”系列二部(《写作文,就是写故事》《写作文,就是读故事》)。小酷哥哥的童话创作部分地延续了“热闹派”童话的风格,贴近小学低年级段儿童心态,想象天马行空,且常以“怪兽”为主要形象展开童话创作,上年度的《怪兽村》生动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怪兽村的、充满孩子气的可爱怪兽。本年度的《我的朋友是怪兽》是“中国儿童文学新世界·桥梁书”系列中的一部,作品以小男孩“我”的视角讲述生活故事,又设计了一只无处不在的小怪兽朋友,还在每个故事后面,附上“怪兽记事贴”,讲讲怪兽的心里话。故事活泼欢快,小男孩与怪兽都描写得善良而可爱。小酷哥哥的笔下,“怪兽”从来不是恐怖的化身,关于怪兽的幻想故事也并非为幻想而幻想,而是蕴含儿童成长的小道理,意在以幽默形象的方式走进儿童心灵。诚如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评价:“‘寓教于乐’是他推广阅读所推崇的,也是他对自己写作的要求。”“小酷”与“怪兽”,已经成为小酷哥哥儿童文学创作的两张“名片”。当然,这类以简洁的故事模式、幽默的讲述风格融合寓教于乐的品德观念引导,是面向小学低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创作主体,数量也相对丰富。小酷哥哥的创作在提升“辨识度”方面的努力已有所显现,稳定的创作质量与进一步凸显的创作特色将是小酷哥哥不断前行的保证。
太原作家张旭燕任职于《学习方法报》,是我省又一位年轻而具有潜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兼及了散文、童话、小说、儿歌等多种文体,尤其集中于低幼儿童读者年龄层。张旭燕每年在省内外《上海好儿童画报》《小学生世界》《童话世界》等知名儿童文学报刊发表的单篇作品发表数量都在二三十篇。2019年,张旭燕发表的童话、小说、散文随笔等共计五万余字。张旭燕的童话创作有着贴近幼儿语言与思维的创作优势,《大盗小镇》《听,美妙的声音》等作品以童言传递童真童趣与暖心的爱意,自然天成,不见造作,可以看出作家对幼儿与幼儿生活状态有着非常细腻的体察。张旭燕的散文随笔清新温暖,《遇到春天的风》等作品,心灵与儿童极为贴近,有种天然的稚气。张旭燕在《和大怪兽一起“吃”故事》中也坦言,“我要特别感谢家里的那只“小怪兽”,感谢他带给我灵感,感谢他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爱。”这是张旭燕宝贵的财富,也激励了她在儿童文学领域渐入佳境的创作。在幼儿文学之外,2019年张旭燕还发表了小说《同学》、《夜空中的星星》,情感表现也颇为细腻。透过历年发表作品可以看出,张旭燕的幼儿文学创作技法在日渐成熟,且可以预见,张旭燕的创作正在同时向向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成长。张旭燕的《口袋里的小镇故事》与小酷哥哥的《我的朋友是怪兽》一样同属“中国儿童文学新世界·桥梁书”系列,于2020年出版。在一个书系中见到两位山西作家的作品,是颇为难得的。
太原作家李晓虎也是一位跨界进入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最初的儿童文学创作是具有文本创新性质的《老爸是台故事机》,之后逐渐锁定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2019年,李晓虎创作出版了儿童长篇小说《逐马少年》。创作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时,作家曾坦言为人父的身份带给自己的创作动力,“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个父亲。我给儿子讲故事,其实是在交心。”到《逐马少年》时,李晓虎已经跳出了记录与孩子讲述故事的原生现场,调动了自己的童年记忆储备,开启了更具有作家主体性的儿童文学表达。《逐马少年》生动描绘了70后一代的乡间童年,一个在天地自然中、在群体伙伴间自由畅玩的童年。这部作品中,李晓虎的语言运用已经呈现出非常自然的儿童文学滋味,用词简单明朗,句式简洁短促,进入描写视野的事与物也均保持了较为恒定的儿童视角。

三、创研发互动,文学动态流程的良性循环
近年,山西省作家协会与山西文学院、太原文学院对儿童文学发展给予了从作家层面的创作鼓励到儿童文学评论层面的激励,再到作协系统内部的实质性推动,有多项首度开展的具体举措:
2019年,山西省举办了首届全省范围的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3月25日,由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省作协影视部与太原文学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太原开班。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省作协党组成员罗向东,太原文学院院长张守耀出席开班仪式,北京《儿童文学》副主编汪玥含、上海《少年文艺》主编谢倩霓、希望出版社副总编王琦、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受邀做专题讲座,来自全省各地市、行业推荐的5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参加活动,针对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发表等问题展开交流。这次培训对培养、凝聚山西儿童文学创作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9年,山西省首次召开了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研讨会。6月14日,由山西文学院和希望出版社联合主办、籍熟阁古籍博物馆协办的“跨界与超越:宋耀珍作品研讨会”在太原召开。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文学评论家杜学文,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作家张锐锋,原省作协副主席、诗人潞潞,省文联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作家、编剧张卫平,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王琦等出席并致辞。20余位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围绕宋耀珍的儿童系列幻想小说《飞行人》《梦想家》《叠世界》,志怪小说《奇枝怪叶》,诗集《第三人称》《结束或开始》展开研讨,充分肯定了宋耀珍在儿童文学等领域展开的创作探索,认为作品显示了诗心与童心的相通性,也呈现了超越当代类型化幻想小说的求异性。
2019年,对儿童文学评论投入关注的评论家、学者、作家逐渐增多,王春林、王姝、王朝军、高海平、王琦、姜鹏辉、张永耀、唐晋、张鹏远、宁志荣等都有相关评论文章发表,评论与创作之间的互动明显。有的评论已不局限在对作品的阐释,而是延伸至对儿童文学的探讨,如唐晋与张鹏远的《关于宋耀珍<小镇的秘密>的对话》(《黄河》)在阐释宋耀珍作品的同时,阐发了两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文学品质、童话的本土表现等问题的探讨。王琦则既有本土儿童文学作品评论《诗心和童年的跨界与超越:《小镇的秘密》打通传统和当下的幻想之路》,也有《什么样的原创图画书在打动国际市场》等宏观文章。王琦显示了在儿童文学领域创作与评论的并进,曾因《小城流年》获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2019年又有儿童小说《小城槐香》入选了山西省协2019年度重点创作项目扶持,2021年更是以学术专著《童书的种子》展示了学者型出版人的深厚学养与对童书业相关问题的深入专研。
出版层面,一个省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的出版传播唇齿相依。山西省内的出版单位已越来越关注本省儿童文学出版资源。作为省内唯一专业少儿社,希望出版社非常注重对山西籍作家的发现、扶持和培育,近年出版了一批山西籍作家的儿童文学,如玄武、陈寿昌、侯建臣等。为加大发掘力度,逐步壮大山西儿童文学实力,希望出版社总编辑王琦在2018年提出了“晋·童年”书系项目,2019年,“晋·童年”第一辑投入编辑,李晓虎的《逐马少年》已于年内出版。2020年以来,儿童文学图书面世的数量极大增长,包括带来极大阅读惊喜的唐晋的童话集《海的奇迹》,“晋·童年”中郭万新的小说《小花脸》、徐永红的小说《丹青童年》、王旭东的《山花别样红》等。作为省内老牌文学类图书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也于2018年在该社多年的文学年选项目中增加了《儿童文学选粹》并一直延续至今。该举措以“选本”的形式增强了对当代儿童文学现场做出甄别推选的话语权。
太原市文学月刊《都市》首次推出“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特辑”,是2019年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度”。作为一个文学大省,山西儿童文学的创作力量薄弱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本省发表园地。《都市》自2019年6月起开始推出“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特辑”,首次刊发的作家作品样貌丰富,包括杨凤喜的短篇小说《凉亭》、石囡的科幻小说《听口音你是月球人》、张军的中篇小说《鲜花小镇的幸福玫瑰》、一儒的幼儿故事《巨人的一天》,成向阳的童话《香草仙女》、黄亚琴的童话《喜欢星星的孩子》、宋耀珍的童话《兔子的天堂》、郭萍萍的散文《背上你的包包走》。这一举措的意义诚如《都市》“编者的话”所述,“繁荣我省儿童文学创作、培养本土儿童文学创作力量、扶持青年作家及潜力作家的成长”。可以预见,“特辑”将对我省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发现与培养给予富有实效性的推动。许多儿童文学大省份的经验已经证明,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儿童文学报刊,对聚力儿童文学创作资源意义重大。
在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层面,我省的儿童文学相关活动在省作协、山西文学院的推动下逐渐增多。从2018年开始,“南华视角”读书会开始围绕儿童文学展开各种公益活动和讲座,定期在山西省图书馆开设“南华视角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在太原市图书馆开设“文学会客厅”系列讲座。每个年度的总计公益活动讲座达50余场,受众人数3000余人。2021年,太原市第二批宣传文化名家“崔昕平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落地太原师范学院,更为创研发互动提供了稳定的专业平台。

四、透过发展节点,展望地域儿童文学未来
透过发展节点的反观可见,山西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仅2019年全年出版各文体儿童文学图书15 部,为历年之最,且文体涵盖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幻想体童话、寓言、儿童文化读物、少儿科幻文学等儿童文学重要领域;单篇作品在省内外报刊的发表量也为历年之最,其中小说、散文、童话30余篇,儿歌、儿童诗60余首;投入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覆盖地域之广也为历年之最,除往年比较集中的太原、大同、运城外,又有晋中、朔州、阳泉、吕梁、临汾等。
综观山西儿童文学,创作层面,持续开展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在各自文体领域的创作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非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关注儿童文学并开启创作;评论层面,多项具体的激励与互动活动推动了山西儿童文学评论队伍的扩展;传播层面,省内出版单位有意识地对儿童文学投入了更多的扶持,针对性专项逐一实施;儿童阅读推广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山西儿童文学持续了不断摸索、聚力、前行的发展态势,多维交互与良性循环逐步建立。但若跳出省内视野展开横向比较,则从量的角度看,山西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人数还极少,作品数量也仍极为有限;从质的层面看,作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参差感,部分作品的儿童文学写作仍显生涩,相对优秀的作品的影响力也基本集中在省内,还未涌现全国知名的标杆性作家;从评论互动环节看,山西儿童文学受到的全国范围的关注还很稀少,山西儿童文学的话题性、参与当代儿童文学建构的能力还明显不足。
全国范围来看,儿童文学创作既是一个独具审美特质的创作方向,也是一项颇有使命感的文学事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一线的、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家、评论家兼顾儿童文学领域。在全国儿童文学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我省仍需进一步加大儿童文学创作力度,需要有更多的省内优秀作家关注并投入儿童文学创作;需要多“请进来”“走出去”,与全国儿童文学创作、评论、出版与阅读推广领域开展各层面的交流沟通,促进省内文学讯息的快速传播;从事创作的作家们仍需对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现状加深了解,多阅读当代涌现的优秀作品,了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样貌与当代水准,进而寻求具有独立品质与艺术标高的儿童文学创作。具有个性、独创性或独特地域文化标识的创作,是从当代儿童文学的庞大产出数量与同质化问题中突围的可行之路,也是山西儿童文学创作尽快融入“晋军”队伍,走向万千儿童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山西文学院山西网络文学院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