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育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彻底融入了“三标课堂”。老师从漫无目的的教,转变成了胸有成竹的“导”;学生从被动无奈的学,转变成了自主探索的学。一时间,各个班级都涌现出了熠熠发光的“新星”,104班的尚蕊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她深刻领会了“三标课堂”的精髓。在自己学习好的情况下(成绩从班里的第11名进步到了第五名,从年级第67名进步到了第36名)还帮扶了自己的对子,使得对子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她还当上了班级的小老师,间接培养了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三标课堂”的三大特点:融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位一体;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随时感受快乐,拥抱成功。也真正做到了“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
尚蕊同学文采斐然,她总是能够捕捉到课堂上的“点”,并且用明了且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今分别刊出尚蕊同学的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题记
有句名言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这句名言,我的理解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当成乐趣的人。”
从古到今,敢问哪一位名人所做出的成就不是因为热爱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因为热爱研究水稻,他的梦想就是让大米变成苹果那么大,让稻谷变得像扫帚那么大。
学习也是同理,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对学习不抱有希望,对学习也不抱有兴趣时,我们的学习就会一塌糊涂。
在以前,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时往往是老师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也提不起来,老师们一个个愁眉苦脸。老师不高兴了,自然就批评学生。学生受了批评,假如在较短的时间还好说,如果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复存在了。
现在,因为孟国泰先生引入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使班级里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高兴,学生高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原本枯燥的课堂一下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同学们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的复习巩固不是问题。
孟国泰先生在《高快学习方略》(上册)中讲述了如何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主要分为5个板块:(1)立志;(2)认识自己;(3)理解是兴趣的基础;(4)善问;(5)勤奋。这五个板块的含义由重到轻。
下面是我的总结:
1、立志。一个人只要有了志向,他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志向上。
2、认识自己。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志向的确立与认识自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正确了解了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才能将自己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3、理解是兴趣的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每一个事物,如果我们不理解,就无法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对待知识和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慢慢来,只有这样,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才会逐渐加深。
4、善问。兴趣是从发问开始的。古人云“勤学好问”,对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多问问别人,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只有这样才能会对知识有一个好的吸收。
5、勤奋。勤奋是立志的基础,如果不勤奋,立下再远大的志向也是空谈,不切实际。勤奋是梦想与现实的阶梯。
现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同学找不到自己的特长,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一定的潜力等着自己的挖掘。我为这些同学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1、可在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2、通过自己对课外活动的喜好来辨别;
3、可以通过自己的反省与同学的交流找出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身边的同学就是例子,如我的同桌,在上英语课时,他总是默不作声,可一上数学课,他就容光焕发,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难看出,他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因为他热爱数学,数学就是他的优点。再比如我,我对作文比较感兴趣,因为写作文,不仅是在书写故事,更是在书写我内心的感情和激情。可以说,写作就是开放我心灵的窗口,在作文中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写作,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因为写作,我的内心不再孤独,因为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真诚的伙伴;因为写作,我每天都可以让自己在心灵上感到放松。
孟先生的“三标课堂”让我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孟先生要求每天要高快写作,所以我的写作水平,才得以变高、变强。
“三标课堂”引入我校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里,我对学习的兴趣有增无减,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班级第11名到班级第5名,从年级第67到年级第36名,这中间是什么在帮助我呢?
是“三标课堂”的理念,让我燃起了学习的火焰。
“三标课堂”不仅改变了我,也改变了许多同学,可以说“三标课堂”是我们在学习上的引导者、指路人。
再一次感谢学校给予了我这么好的学习平台!
再一次感谢孟先生给予了我们新的学习理念,让同学们有了对学习的兴趣!
再一次感谢杨老师,您每天辛苦劳累,为我们操劳!
学生想对你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同时,我也要对所有的同学说上一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尚蕊(育英学校104班小老师)
编辑:焦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