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的卷中“入不二法门品”中,通过维摩诘,文殊菩萨以及法自在菩萨等众菩萨对“入不二法门”的表述,显示不同层次对其的理解。
♥法自在等菩萨对啥为“二”进行的表述:
1.法自在菩萨:生、灭分别对待为二
2.德守菩萨:我、我所为二
3.不眴菩萨:受、不受为二
4.德顶菩萨:垢、净为二
5.善顶菩萨:是动、是念为二
6.善眼菩萨:一相、无相为二
7.妙臂菩萨:菩萨心、声闻心为二
8.弗沙菩萨:善、不善为二
9.师子菩萨:罪、福为二
10.师子意菩萨:有漏、无漏为二
11.净解菩萨:有为、无为为二
12.那罗延菩萨:世间、出世间为二
13.善意菩萨:生死、涅槃为二
14.现见菩萨:尽、布尽为二
15.普守菩萨:我、无我为二
16.电天菩萨:明、无明为二
17.喜见菩萨:色、色空为二
18.明相菩萨:四种异、空种为二
19.妙意菩萨:眼、色为二
20.无尽意菩萨:布施、回响一切智为二
21.深慧菩萨: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
22.寂根菩萨:佛、法、众为二
23.心无碍菩萨:身、身灭为二
24.上善菩萨:身、口、意为二
25.福田菩萨: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
26.华严菩萨:从我起二为二
27.德藏菩萨:有所得相为二
28.月上菩萨:暗与明为二
29.宝印手菩萨: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
30.珠顶王菩萨:正道、邪道为二
31.乐实菩萨:实、不实为二
♥接着他们都讲了各自对入不二法门的理解,大概就是没有所谓的“二”的对立。
道理何在呢?
所谓“二”的对立都是人为的局限性,束缚性等所致。
比如暗与明,人在白天能看到万物,以为是明,黑夜看不到万物以为是暗。那么,猫头鹰在人以为的暗,它觉得不暗。所以所谓的明与暗只是自己的业力感召。本来很难确定明暗的!
再如垢,净;美,丑……都是如此!其本来面目就是“不二”。
32.文殊师利: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回答
♥文殊师利以为,法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一表达就着在语言文字相上了,语言文字只是自我意识的反应。(说无法表达,他也在表达了。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33.维摩诘:默然无言
唯有“维摩诘无言,净名杜口”为真入不二法门。
为什么默然无言才是真入不二法门呢?因为谁说的都只是通过自己的身心感知到的东西,与别的生命所感知到的都有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对别的生命而言,您是一说就错。
即使是您自己,不同的时间对所谓的同一东西所感知到也会有差异。比如,有时饭特别好吃,有时感觉乏味。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的!再比如,有时觉得一小时很快就过去,有时觉得一小时太慢了。
总而言之,三千世界,五彩纷呈,我们感知到的都只是在自己能感知到的范围内。本来样子如何啊?非二非一,证得这种认知者,就勉强定名为“入不二法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