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声书 II 散文集《文明的碎片》
文/牧夫 两宋烟雨(7)
编辑制作演播/慧觉
赵构、秦桧跪拜接受“韶書”的同时,在收復中原的正面战场上,南宋却取得了节节勝利。潁昌大捷後,岳飛又连取鄭州、洛陽等中原六州。岳家軍所到之處,势如破竹,金軍望风而逃,金軍元帅兀術无奈地唉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軍場上的大勝,是趙構、秦桧最不願看到的,不僅怕金軍败兵,送回徽、钦二宗。更怕岳飛重兵在握,自立旗號。命令岳飛“措置班師”撤离战場。岳飛并没有执行這一皇命,而是乘勝進軍,逼近朱仙鎮。赵構、秦桧對岳飛的抗诏,采用了“釜底抽薪”的办法,先下令张俊後撤、待命伐岳,又嚴令刘琦、韓世忠等部不得轻進,同时,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飛班師。前有負隅頑抗的金兵。後有奸相钳制。又有违旨的罪名,還面臨着張俊待命討伐。在這種形势下,岳飛揮動如椽的狼毫,從肺腑之中發出悲哀的長號:“十年之功,废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不得不忍痛班師。在班師前,他還對赵構、秦桧之流抱有一线的希望,再一次給趙構上奏:“契勘金人重兵盡聚東京,屡經败釁,锐氣沮喪,内外震骇。闻之諜者,敌欲弃輜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響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强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岳飛班師,完全是出於一種無奈,而非“愚忠”。千百年,这頂冒子压在岳飛頭上,也感了枷鎖的沉重。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岳飛的“忠義”觀。《岳忠武王文集》卷五《奏辞少保第三札子》中,岳飛提出:“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賞,量力而受官,不为苟得,以贪爵禄。”充分説明岳飛的忠和義包括两個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矢志不移,爲國捐軀;一是不貪图爵禄。岳飛之忠志在民族國家!

岳飛被罢了官,懷着满腔的激愤到庐山他母親的墓旁住了下來,不能盡忠那麽就盡盡其陰孝吧。

而趙构、秦檜與金國却不放過岳飛,加緊了策劃置岳飛於死地的陰謀。他們在岳家軍中找到一個叫王俊的副統制,要他“告首狀”,誣告岳飛支持張宪搞兵變,以此逮捕了張憲、岳雲。又讓另一個出賣朋友的小人楊沂中到廬山誘捕了岳飛。

岳飛的被捕,震動了朝野。無法容忍的韓世忠質問秦檜:“王俊所告的事有多少是靠得住的!”秦檜不敢正面回答,閃爍其辭,“恐怕那是莫須有的事情。”韓世忠憤愤地説:“莫須有,何以服天下!”

邪恶审判了正義,正義被審判的同時,更照見了小人的“偉大”。看押岳飛的狱卒也不放過表現自己價值存在的機會,用獄棍指着岳飛吼到:“岳飛快交代!”赵構、秦檜、萬俟离、張俊、王俊、王氏一手導演策劃的這場罪恶的陰謀,在岳飛“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問天長歌中結束了。秦檜先斬後奏,岳飛被害死風波亭。

公元一二〇六年,蒙古大汗在塞北崛起,滅西夏、吞北金,在蒙古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势中,南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農耕文化舆游牧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