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让人看了绕着走的“穷”字,确让我的爸爸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好字。

(本文播放歌曲《幸福的守候》,孙庆刚作词,姜丽娟作曲,彭丽群演唱。全网发行。)
爸爸是福建漳州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爸爸是在我大娘背上长大的,虽然是地主家庭出身,但爸爸的少年时期确生活得很清贫。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环境下,爸爸参加了两次高考,都没有被录取。后来在村长的同情和帮助下,终被南京林业大学录取。大学考上了,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吃饭、日常用品、穿衣戴帽、往返旅费都需要钱,贫寒的家境,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保障每天能有口饭吃,不会挨饿。

班主任看到爸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露着脚趾头鞋子,用低沉而又怜悯的话语对爸爸说,咱们学校印练习题,需要一位有偿刻字的,你可以吗。爸爸讲当时他差一点激动的跳起来,眼眶里含着就要落下来的泪珠,爽快地说:行啊,我能行啊。

印刷技术当时很落后,还没有电脑、打字机和复印机,是把写好的材料用蜡纸刻好后,通过油印机印在纸张上。
从那天起,爸爸的课桌上就摆满了废报纸。刻钢板的字体要求工整,只要有时间,爸爸的身影就出现在课桌旁,不停地写、不停地在练隶书的书写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刻印出的练习题,出现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爸爸有了经济来源、也练就了一手好字、同学们也有了复习资料。
勤工俭学的生活持续到大学毕业。毕业后爸爸被分配到内蒙自治区通辽市,爸爸到了通辽,见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除了路边绿化的树,在没有看见其他的树木,爸爸就找到负责分配的领导说,我是学林的,这也没有树啊,我要到林区去、到大森林中去。领导和蔼可亲的说:你是南方人,林区很冷、很艰苦,组织上怕你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环境,所以把你分配到条件相对好的市林业局工作。爸爸还是坚持要到能看见森林的地方去——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对新生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爸爸的坚持下,终于背上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业管理局,从牙克石林业管理局二次分配到阿里河林业局,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不管爸爸分配到哪个单位,单位的板报一定是有爸爸来写爸爸画。
记得小时侯每逢春节前爸爸是最忙的,爸爸站在炕沿边上的桌子旁,手握毛笔认真地给邻居们写着对联,就连猪圈都要写上“金猪满圈”,家里的地上、炕上,凡是能摆晒对联的地方,都没有空着。对联晒干了,我和妹妹还要挨家挨户的去送,童年的记忆里有好多好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回忆,爸爸走了再也看不到爸爸站在桌子边书写对联的身影了...

我喜欢爸爸书写的“隶书”,不仅是因为隶书的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而是每每看到书写的“隶书”就想起爸爸,想起爸爸的音容笑貌、想起爸爸大学时期为了生存勒紧裤带、勤学苦练书法基本功的情景。
爸爸的一生多才多艺、光明磊落、低调不善言谈、恳专研、奉献而不图回报。在夜深人静时我常与爸爸的灵魂对话:等我退休后,时间充足了,我会把您的故事讲给您的孙子、重孙子听,让后辈们记住,他们有位值得骄傲的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