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一直和叔公叔婆同睡一床的,那时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地里产出的棉花都不够上交国家,所以农村里冬天多半是垫不起棉絮的,只是在床板上铺稻草,然后直接睡在竹篾簟子上,家中仅有的一床垫絮,曾祖母在用,堂姑和她睡一起,方便帮老人暖被子。我仍记得每年的冬天,叔婆总是把我抱在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暖着冰冷的簟子,直到不冷了,才放我睡下。
我从小特别喜欢看戏,只要周边村子有戏班唱三角班,叔婆一定会带我去看的,那年月能看上一次戏,是比过年过节还要欢喜的事。五里八村的人如同赶集般涌来,叔婆一肩扛着条凳,一手牵着我,也汇入看戏人流。小孩子看戏,实际上是图热闹,每每未看到半途,我便早早进入梦乡,时至今日,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小巧身材的叔婆是如何扛着沉重的条凳,抱着睡得如猪般的我,回到家里的。
乡村的童年,快乐且无忧,春摘山花夏采莲,秋食野果冬玩雪,如今相比起来,竟有种“山中无甲子,寒岁不知年”的逍遥。美好的时光似乎过得总是太快,转眼就到了该启蒙上学的年纪,叔公叔婆再不舍,为了我的将来考虑,在我八岁时,仍是把我送回到城里我的父母身边,唯一的要求是要我父亲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一定要送我回乡下去住一段时间。在这以后求学的十多年时间里,但凡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我必是在叔公叔婆身边过的,不到开学上课那天绝不会回城,父母也拗不过我,也就慢慢能理解我与叔公叔婆之间的深厚感情了。
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爷爷病逝于资溪,棺回故土,曾祖母已近八旬高龄,怕她老人家难以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叔公向老人陷瞒了爷爷去逝的消息,并亲自安排村中稳妥之人,带老人去省城游玩了几天,直至爷爷的后事办完才接了老人回来,叔公此时已向全村人交待好,不要在老人面前走漏风声,为了不引起曾祖母的疑心,叔公还隔三差五的让人带些资溪特产回来谎称是爷爷寄回来孝敬老人的,再加上叔婆额外贴心至微的照料,曾祖母在八十四岁高龄时于梦中无疾而终,老人至死都不知道爷爷已经去世多年。
一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我早已走出校门,打拼在外,而心中,时时挂念的就是仍在农村的二老。不管吃再多的苦,遭遇再多的冷暖,我始终是积极快乐的,始终相信这世间是美好的,这不得不说是叔公叔婆对我的影响。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多了夫家的长辈晚辈,尽管人事再纷杂,但叔公叔婆为人处事之德,却一直是我的榜样。
生儿子时,异常艰难,最后选择剖腹,怕二老担心,年老颠簸来看望,所以不敢告诉他们,只告之说一切顺利。未及满月,我便执意要求老公送我回老家,我只想让二老早日看到曾外孙,免得他们挂念。二老不会用手机,只好先告知住在镇上的叔叔与小姑他们,由他们转告二老我的归期。二老知道消息后,高兴坏了,通知本家亲友,备酒备席,备见面礼物、红包,备鞭炮,忙得不亦乐乎。
回家的那天,在车中远远的看到村东头的老樟树,马上就可以看到村口了,心便莫名的感动起来,怀中原本酣睡正香的儿子也睁开了眸子,滴溜乱转起来,小家伙呀,你也感受到了妈妈的心情么?村口渐近一对熟悉的身影,正在凝望着,原来是二老早就等在村口了。二十多年来,每次算着我归家之日,二老也总是这样站在村口等着望着。及近前,看清是我们时,叔公转身往家门口跑做个手势,旋即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想起来,叔婆一脸的欢喜,满脸的皱纹好看得就象盛开的山菊花一般,双手抱过儿子,不停的拍着,亲着,“我的崽耶,看看象谁,象我燕俚,真的象我燕俚哦”,叔公又跑回来,一把抱过儿子,“妹崽耶,来,胡子扎扎,你晓得啵,当年我把你妈妈从南昌驼回来的时候,她也就只有一只猫咪那么大哦,在火车上差点都快热死了”,看着二老抢抱着儿子,已经红透的眼眶但却老怀开慰的样子,我的喉咙也在作哽,泪亦盈眶,依稀仿佛看到,三十多年前,正值壮年的叔公,背着襁褓中的我,满头大汗,手足无措的挤在火车上的情景。生命的轮回是多么的神奇呵,三十多年的光阴弹指而过,当年柔弱如猫般的小生命,在他们无私的呵护之下,茁壮成长,而今她已长大成人,且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可是四代血脉亲情的延续啊!
创业成家后,回老家的时间的确少了,但即便是再忙,逢年过节必是要抽时间回去看看二老的,哪怕是回到老屋略站站,看到二老仍健康硬朗,便觉得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等儿子再大些,我就会和他讲我童年的乐事,告诉他,妈妈何其有幸,在这么两位温良、贤善、勤恳的长者身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从而养成了妈妈乐观豁达的天性,妈妈从小是在饱满的爱包围下成长的,这份爱有良善之德,有恭孝之心,有舐犊之情,古人有云“羔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情”,所以妈妈可以用饱满的爱去热爱生命中的一切人事物,并且乐于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给他,给家人,给朋友,给身边所有的人。
生命何其有幸!生活何其美好!感谢我的叔公叔婆。愿他们永远如村口的老樟树般,历久弥香,青春永驻。樟树,挡树也,您二老永远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