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许多民俗传说,甚至一个县里也有多种不同的民俗传说,真有一种十里不同俗的现象。就像人殁丧事,习俗也多式多样,十乡九不同,使人无法统一。但有一点在北方基本相同,就是人殁后的停床和苫脸基本相同,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习俗,其中也有它的一定科学道理。
停床

北方人刚老死或者病死,首先儿女们就必须把死者马上移到搭筑好的木板床上,不能让死者躺在往日休息住宿的床上,这样会祸害子孙不吉利,也会使亡人魂不附体,牵念太多无法转世。只有另搭筑床把死人停放在上面才是最好的转世初步。停床,其实就是停尸。人死后用两条长条板凳筑上两页木板,搭一个简易床,然后在木板上铺上一层谷草当铺垫,把死人抬上放在上面。停床有讲究,必须给死人里外上下全部换的穿上新的寿衣,衬衣,外衣,外套,袍,裙,苫单,都用顺纹的绸锻制作,衣纹顺了,预示后世子孙性格温顺,衣服穿的多了,预示后世兴旺富有。停床时要子女把死者小心翼翼抬到床上,理顺寿衣,并由一名长者负责把尸体拉直摆正,腿不能叉开,头不能偏斜,还要用热毛巾敷的闭合死者的嘴或眼晴。这时,把死人无论是住窑洞或楼房,在停床时必须头朝门口方向,脚朝窑内停放,停放后还要取一缕麻丝把死人双脚从脚心隔鞋捆绑住。这种停尸源于唐朝,那时有位大将军死了,群臣去灵堂吊唁,结果一只花猫抢吃供桌上献饭从这位大将军尸体经过,大将军突然跃身而起直直冲出灵棚,把吊唁的几个大臣撞的东倒西歪差点吓死了。而这位大将军如同一个直直的木桩,一闪冲出灵棚后又直直摔躺在地上。那时的灵堂里死人停尸是头朝内脚朝外停床。这一场恐怖之后,唐朝大臣便奏明皇上,皇上听后便下旨改为以后死了人必须脚朝内头朝外停床,一旦死人惊尸而起,向内便会碰的挡住,也就留传了下来。后来,民间也多了一出用麻绳捆绑双脚的办法,使死人惊尸后纯粹跑不了。这些,其实都是当时的科学落后所致,因为人死后一旦有毛动物与尸体接触,便会产生磷电反应,小则死人动手动脚,严重者则会惊尸飞扑。不过,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不必畏惧。这种习俗的演绎留传也就至今没变。
苫脸

人死阴阳一纸隔,当死人停床后,有长者便取一张白纸或黄纸苫在死人脸上,说是从此阴阳两隔,死人被纸苫的看不见阳间亲人,便会安心遵循因果去走阴间之道,接受阴曹地府一切褒惩。如果不苫纸,就会看到所有亲人,痛惜阳间,依恋的魂不归地府天堂。这些,也许含有神秘色彩,只能迷信,不可相信。据说还是在唐朝,有多人死后被子孙们埋葬了,唐王游地狱时这些冤鬼哭找唐王诉说自己阳寿未尽,错埋了他们无法转世,冤屈的成了孤魂野鬼。于是,唐王便下旨人死后必须在脸上苫上一张纸,在七日内观察苫脸纸不落,方可发丧埋人。这样,苫脸就传至现在。同样还是哪时医学科学不发达,有些人的病情危重治疗时有休克假死的,无法辩别,便有休克假死被误埋葬的情况。苫脸纸苫上,一旦死者有假死现象,缓和气息,便会吹气使苫脸纸跳动被人发现再抢救。二来真正死亡者苫上苫脸纸也可防止灰尘落在脸上或蚊蝇飞旋生蛆,一些病毒细菌从死者鼻孔扩散。但人的假死无论古代至今,确实存在,很多地方的村里就有死而复活者,而且复活后有的人还正常生活几年或十几年。这种苫脸习俗也有它的一定科学道理,不可摒弃。
习俗都有来历,都有故事,也都有道理,也更需要很多有志者去搜集和研究其中的一些神秘,不可一概横扫视为迷信。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定远文学》编委、特约作家,《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在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