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双顶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深深喜爱合欢花的清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竟让《夜合花》一诗成了他的绝唱,作诗之后忽然得病不治身亡,被友人祭为“夜合之花,分咏同裁”,着实让人惋叹。道不成去寻天堂诉说他那“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而留下他那栽种于北京城内宅舍旁的合欢树,去让后人年年花开丝丝恋、岁岁飘落脉脉情,是人去情未了。
说到合欢,有关它的多种多样的名字,就意蕴深长。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它是“此树朝开暮合,每至昏黄,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因杜甫《佳人》里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之诗句,被称为“合昏”。因合欢花对阳光和温度敏感,羽叶昼开而夜合,故名“夜合”,便有了李渔的“常以男女同浴之水,隔一宿而浇其根,则花之芳妍,较常加倍”之经验谈。合欢花朵形似绒球,花丝散垂如马缨,又称“马缨花”,便有了清诗人乔茂才在《合欢花》中的“长亭诗句河桥酒,一树红绒落马缨”之说法。在文学作品中,有人把合欢称为“拂绒”,以描写合欢花在风中摆动的样子,成都人便讹成了“芙蓉”,便有了芙蓉树之称。而合欢之名竟然还有“毕业树”之称,说是它在六月开花,正是学生校园准备毕业之时,合欢树下便成了学生们毕业留影之处,故名。
更有意蕴的是关于它的另一别名“爱情树”的来源传说故事,说是古时泰山脚下有一何员外之女何欢喜,十八岁时到南山烧香,回来后得了一种难治的怪病,急得老年得女、视女为掌上明珠的何员外,只得贴出告示重金招医,被一有志穷秀才揭榜治好。原来是小姐那日邂逅这穷秀才而患上了相思之病,是秀才用南山的“爱情树”之花煎水医好了小姐之病。后来穷秀才在小姐资助下金榜题名,俩人也洞房花烛夜。自此人们便把那“爱情树”叫做合欢树,花就叫合欢花。
那么,合欢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而令人喜欢呢?合欢花之美,源于它的花种特别:它为落叶乔木,夏季开花,头状花序,花色粉红,花瓣如径,一蒂所出,丝丝皆指同心,如同情丝万缕,是“树为‘合欢’、花结‘同心’”之爱情“同心花”。所以东晋诗人孙绰说它是“妙手仙姝织锦绣,细品恍惚如梦。脉脉抽丹,纤纤铺翠,风韵由天定”,他“最爱朵朵团团,叶间枝上,曳曳因风动。”

合欢花之美,更源于它那天成的缠绵:小叶朝展暮合,每至黄昏,枝叶双双互相交接,是“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便有了“朝看无情暮有情,送行不合合留行”的情爱深蕴。这种情爱也被赋予了神话传说,说虞舜南巡死于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遍寻湘江而不得,终泪尽而亡,俩人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化为了合欢树。自此,合欢树就成了古人吟咏爱情比兴的对象,成了表达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有了“向道相思,无路莫相思。枉绣合欢花样子,何日是、合欢时”的期盼。合欢花就成了吉祥之花,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团结。
此外,合欢因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特别喜爱,被赋予“蠲(juan,除去)忿”的新意而成为人的追捧。嵇康曾在宅舍前遍栽合欢树,并常与友人于树下纵酒吟诗,不怨无念,乐以忘忧,在他的《养生论》留下了“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之语,说是欲免除人之忿,赠以合欢。被李渔解读为:至于合欢可以消除人的愤怒,就没有必要去问别人,凡是见到这种花的人,都会怒气全消、破涕为笑。可见合欢花的除忿观念是得到文人认同的。
我不知此话能否当真,但确有“一缕红丝一缕情”的清幽之感,在“如烟如梦不分明”之中,倍有怜香惜玉之情而充盈心中,一切均已释然。在池州工作期间,每当合欢花盛开的夏季,清晨我漫步于清溪河两岸的合欢树下,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心中便有一种淡然的恬静,这是不是就是嵇康所说的那种“蠲忿”呢?
“缕缕朝随红日展,燃尽朱颜谁省。可叹风流,终成憔悴,无限凄凉境。有情明月,夜阑还照香径。”合欢树于我也是人移情未了,到合肥后再续池州前缘,又与她相遇于滨湖塘西河公园,含情脉脉于每天早上迎我送我。而今年公园里的合欢花,早随着我夏季晨练的结束而逝去,花随风去化成泥,但合欢树却又增加了一圈年轮而更加茂盛,于风风雨雨中诉说着丝丝缕缕之情思,是情未了盼来年,只为那“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
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二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