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房轶事三
文/高加耿
夏日的早晨,一场无声的小雨沐浴了整个延水县城,气温也降了好几度,感觉闷热的空气,也变的清爽了许多。
北新街上,人们又开始忙碌各自的生意 。
老高师傅的磨房也热闹起来了,刚送走一拨碾小米的,又来一拨碾玉米仁的。一阵紧张的忙碌过后,便座下来与老乡抽支烟,拉拉话,借机也能休息上一会儿。
这时又来了一位年青小伙子,开着一辆长安牌小轿车。年龄大概在二十五、六岁左右。留着平头短发,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又好像是某个机关单位上班的公务员,看穿戴时尚整洁,像个干部子弟。
说实话,在老高师傅磨房来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农民朋友,或者是住在城里的农民工、小商小贩、以及为了孩子上学,在城里租房住的农村人。而吃公家饭的城里人,是轻意不会来的。
老高师傅的一位朋友调侃他说:"你老是跟穷人打搅共事,难怪你大半辈子走不出穷人的圈子。"
这位小伙他停下车,向磨房门口走过来,问到:“老师傅、这儿可以加工豆类面粉吗?”
“可以,只要是地里长出的粮食,老高这儿都可以加工”。一个老乡抢着替老高师傅回答道。
“那就好,我这有一袋子豌豆,想磨成面粉、就有劳师傅了,”
说着,小伙子从车上抱下大概六十多斤一袋子豌豆,放进了磨房。
小伙看了看磨房,接着对老高师傅说:“师傅你不知道,我为了买这袋子豌豆,跑了好几个村子,最后,在乾坤湾镇靠近黄河畔上,一个叫枣湾的小村子里才买来的。”
老高师傅看了看小伙,疑惑的问到: “ 在城里大超市里,各种豆类、杂粮、面粉,什么都有,你为啥还舍近求远,跑那么多山路去买呢?”。
”唉!”小伙接着说:“说来话长,我母亲最近患上了糖尿病,住院一个多月,刚出院,医生说我母亲以后要多吃含糖量少的杂粮和蔬菜。但建议不要在超市里买,最好到农村去买原粮加工的豆类、荞麦等杂粮面粉。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伙叹了口气,又说: “人家医生说了,根据现代医疗数据的权威分析,现在大多数的病人,都是因为长期吃不健康食品,吃出来的。尤其,是城里的大型超市及粮油店,因为怕货品积压多了,短时间销售不出去,会发生霉变,大部分都超量加入了防腐剂和增白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吃进人腹中,日积月累,便损坏脏器,就导致人们致病。主要是防腐剂里面含有苯甲酸、二氧化硫以及亚硝酸盐等多种化学的成分,长期食用会造成化学中毒。”
小伙子越说越玄乎,接着讲:“一位湖南肿瘤医院营养科的胡小翠主任医师在电视上讲到:增白剂通常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C,损坏人体肝脏功能。如果长期服食含增白剂的面粉,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看现在医院里得了癌症的患者有多少?那可是成群结队呀!。不信你去看看,那些等着做放化疗的病人都要排队预约了,不然都做不上,听我妈说,这要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现象”
小伙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说:“这种大规模生病,而且生大病的原因、就是因为食品不安全,不健康,造成的呀!现在不光是面粉有问题,大米,尤其是反季节蔬菜、水果、还有猪肉,鸡肉、甚至前几年报道了的,连婴幼儿吃的奶粉都出了问题。好在政府这几年加大了食品安全工作,但老百姓还都没意识到,食品安全的严重性,都抱有从众心理,只要你吃,他吃,那我也吃,反正大家都吃,谁管那么多事,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事儿?”
“所以呀,我专门跑到农村买豆子,荞麦,又到这里来加工,就是图个纯天然、无添加剂,这样吃着才放心呀”。
听着小伙这么一通讲解,老高师傅和几个老乡听的直发楞。仔细一想:小伙这么说很有道理呀。于是,他们为这个小伙儿竖着起了大拇指。
民以食为天、食品以安全为先。食品安全那是关乎所有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
改革开放前、由于机械化生产并未普及,广大农村,农民们还都从事着传统的农作方式,粮食生产广种薄收。虽然大部分人生活都很困难,但起码人们对所有食品都吃着放心,没有增白剂、没有防腐剂、没有“苏丹红”、没有“瘦肉精”、没有“三聚氰胺”、没有“毒豆牙”、也没有“吊白块”、没有“塑化剂”等等等等。大家得癌症的机会也很小啊!
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了,人类进步了,但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被污染了。老高师傳突然意识到,难怪现代人的生活里各种各样的奇型异疾不断发生,难以控制。看来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了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大事了。
作者:高加耿,农民作家。喜欢文学创作。本文写于2021年7月,修改于2021年11月28日,在延川老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