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吉林作家徐凝老师的佳作:《凝视“坐看云起时”》「飘舞的剑」(1140辑)
凝视“坐看云起时”
文/徐凝
“水到无穷处”时还能否有雅兴去观看庭前“花开花落”?去仰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取决于人的意志、智慧和人格。
毛姆,一个英国人,带着基督徒的身份诞生。我们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不相融的。毛姆有一天思忖:我若生在德国的南部不也是个天主教徒了吗,那样就不会因自己是基督教徒被惩罚了。就因这一想法此后他不再信教了。毛姆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看问题可换个角度、换种思路。
推而广之,“水到无穷处”不正好可停下歇歇,去看看“云起”、去品品“水味”嘛:
去享受豪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去细赏柔情“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去回忆过去“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去畅想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仅是“无穷”,鲁迅言“哀莫大于心死”。心若死是无喜无怒、无哀无乐。挨回灵魂,断翅方识沧桑道,添血抚痕痛何如?无语。换位思考,现实中苦难的零距离会铸造你的人格,强化你为人的尊严。
无需否认,生活中的遭遇对人情感的杀伤力,对于那些非人力所能挽回的遭遇只能冷静的勇敢的去面对、去忍受。世上没有什么忍受不了的。“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塞涅卡语)。西绪弗斯面对宙斯给予他的无休止的推石惩罚,他是吹着口哨、面带释然。苏轼被贬后去登山,他想爬到山顶的亭上休息,山路太长,爬到半山腰他顿悟“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在没有外援的扶助下坚持,在无可告慰的失望中挺住。他们成就了自己,也启示后人: 放下执念,自慰自励。宽容可宽容的,忘记能忘记的,放弃该放弃的。说什么“却道天凉好个秋”,达摩克利斯的剑砍下来,只要不死,一切都不过是擦伤,抚抚伤口,平静的去欣赏“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美景。这才是自尊之举。
个人简历: 徐凝(网名紫凝),籍贯吉林省白城市。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士学位。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一中任教。喜欢哲学、美学、诵读,业务时间常以弹奏古筝丰富自己生活。文学评论在《文学教育》,《中学语文》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受聘《中学语文》杂志社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