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著名作家记者成莫愁玩跨界办画展
文/袁德礼摄影/姜光树
跨界艺术女皇成莫愁年轻时当过《文学报》《房地产报》新闻记者,先后采访过300多个书画家,退休后玩跨界办画展引爆申城,摄影同仁项秉康特为她制作了纪录片,更将画展推向新高潮。龚心瀚、李伦新、程多多等60各界名流纷纷到场祝贺。成莫愁对我说"在我文学艺术创作道路上,曾得到杜宣,峻青,阿章,李伦新,方家文,奕保俊,戚泉木,张立俊等名家的提携。

文革时期,我和成莫愁在上海市二轻局文学创作办公室倒是经常碰头,后来各自忙于手头上事儿,断绝一切走动。今年初,参加百老讲团长戚泉木老友举办的颂党百年活动,就歺时她主动跟我打招呼,才突然想起成莫愁就在我的作家记者书画家群,各界名流欢乐群里。玩文字的,一般只记姓名不记脸孔。四十多年未谋面还挺热情好客,不摆名流功架,蓦然回首往事,使我一下子对她产生了好感,敬佩之情由然升起
日前,成莫愁要在青浦朱家角举办跨界书画收藏展,我自然一口答应下来了。


云淡风轻,初冬暖阳,成莫愁书画暨藏品展,日前在被誉为“青浦南京路"的朱家角鹤龙美术馆开幕,50多幅书画作品暨藏品讲述她的艺术追求和与海派大师半个世纪的交往,她采访三四百位书画家对她的书画创作又形成“博采众长”的绘画体验。既有大师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林曦明、戴敦邦的作品,也有实力派书画家车鹏飞、钱根成、张伟舫、平豪、周德寬等人佳作。


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新闻界、文艺界老领导贾树枚、李伦新,馆长郭慰众及程十发之子程多多、舒同之子舒安、“爱国棋王”谢侠逊外孙張勤康,作家周励,世界未来艺苑理事长杨家,上海香梅画院院长范长江,书画网创办人徐绍文、《禅诗书画报》主编谢民和杭润峰、凌万红等,参加开幕式同时观看成莫愁书画作品,大家共聚一堂,与中华文化同行,与艺术同行。


总有一份热爱是你的担当。成莫愁曾主编《扇结良缘一海派名家名扇集锦》,她的学生洪凡迪也在海派文化感召力下,用油画表现中国意境,被选入参展作品,试图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新载体,新表达。


此次画展开幕式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丶主持人介绍嘉宾:
落英缤纷迎冬霜,一地金黄;万事成时且莫愁,十里春光。
今天,由我来主持程十发先生题写的“万事成时且莫愁”成莫愁书画暨藏品展。我是主持人杨家v,世界未来艺苑理事长。
首先介绍今天主角成莫愁,她是作家、记者、上海香梅画院副院长,《扇结良缘一海派名家名扇集锦》主编。
张伟舫部长送上鲜花。
感谢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张伟舫主席!


出席今天嘉宾的有中共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鹤龙美术馆馆长郭慰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常务副主席贾树枚,上海文联原党组书记李伦新。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儿子程多多。著名作家《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周励,上海书画网创始人徐绍文,上海香梅画院院长范长江,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城镇文化专业委员会谢民,中农元一实业有限公司杭润峰,世界未来艺苑理事长即本人,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澳中美术家协会、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全权代表、爱国棋王谢侠逊外孙張勤康,舒同儿子著名书画家舒安,朱家角放生桥菜馆总经理凌万红。大家共聚一堂,与中华文化同行,与艺术同行。


二丶嘉宾发言
龚心瀚部长宣布开幕并发言。发言顺序是这样的。
龚心瀚发言。
郭慰众馆长发言
贾树枚部长发言
李伦新书记发言。
徐绍文发言。
周励发言
范长江发言,
谢民发言,
張勤康发言。
最后,成莫愁发言。


三、参观画展
编导随走随拍,并进行个别采访。
看了如此大气的画展,我忍禁不住问道:你为啥要举办这次画展呢?
这是成莫愁花八个月时间,编写出版了《扇结良缘一海派名家名扇集锦》上下册大型新书,为365个名家树碑立传。
她原打算新书首发式放在8月28日举办的,签于疫情的原故迟迟没有办成,画展倒如期而办了。


在此,特别推荐成莫愁新书《扇结良缘──海派名家名扇集锦》(上、下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成莫愁 主编,定价:680.00元。
本书收录了365个海派书画家创作的扇面,分成花鸟、人物、山水、书法四大门类。这些书画家都是近现代海派绘画与书法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吴昌硕、吴湖帆、谢稚柳、钱君匋、申石伽、沈尹默、陈佩秋、程十发等,可谓星光灿烂、名家济济。本书除了介绍每位书画家的艺术生平及创作特点外,还对各种风格的扇面艺术进行点评,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扇面作者的构思设想、落墨技巧及美学观点。这是一场丰富多彩的“纸上博览会”,它艺术地反映当今时代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永不“闭幕”!它为广大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艺术的盛宴,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近现代海派文化发展的足迹。


现将书的序和后记一同呈现给大家分享。
序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龚心瀚
作为中华文化传统,扇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空调的诞生,并没有让传统扇子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让它以更多的艺术形式、更新的扇子造型和更具魅力的绘制语言,展示其独有的风采。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弘扬民族文化、提升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才华的看得见的新载体、新表达。历经千年,风采依旧。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诞生地,融汇古今,兼容中外。其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海派文化,它的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多元性,将推动中华优秀扇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扇文化在上海的兴起,也吸引兄弟省市艺术家的关注与参与。它是上海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扇面画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的随身必备物品和时尚饰物。历代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观照生活和抒情达意。时至今日,扇子更为文人墨客和普通老百姓所钟爱。它小而巧,便于携带,又很实用。或馈赠,或收藏,扇风纳凉,装饰居室等等。不少画院及团体自发组织展览扇品、交流扇艺,交易扇子等,也为扇文化增加了新的艺术活力。


欣闻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扇结良缘──海派名家名扇集锦》,无疑为扇文化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书中将老一代的精湛扇技昭示天下,新一代传承扇艺趋于成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日之际,此书以分门别类、前所未有的集稿、组稿、写稿,较为系统地献上一道扇文化的厚礼,值得鼓掌!
(作者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后记
成莫愁
编写完书法卷最后一位文人书家时,才感觉肚子饿了,拿了一只粽子吃,好香!手机显示两点三刻。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在电脑前悄然滑走,感觉生命的消耗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总得付出代价。“人若苛于己,天必厚其人”,善因会结善果。《扇结良缘──海派名家名扇集锦》在众编委的努力和书画家们的支持下,终以“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而结局。


自去年八月始,我们发出第一次征稿微信,十次进行推送微信,历经三个月民间“海选”,远至北京、近至江浙一带,由自荐或他人推荐获得上千人投稿。我们从来稿、组稿、选稿、看稿中定稿、写稿,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期待着挖出埋在土里的“珍珠”──那些视艺术为生命的“陈子庄”式画家,即使将来能出一位也值得欣慰!在遴选上既要顾及流派,又要忌讳雷同化,更要关注艺术作品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名


家要选,院校学者要选,民间达人也要选!我们希望通过人物、花鸟、山水、书法四大卷,反映海派艺术家们在扇面艺术领域的传承、创新,为历史留下雪泥鸿爪,也为填补建国后无系统出版现当代画家扇面集锦图书的 “空白”。大家都在努力,让扇面文化成为展示一个时代的缩影和铺陈未来的文化基石。好在苍天不负丹青,历经半年多时间,真积力久,终于在6月15日交稿到上海文化出版社,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达了心愿。


这是一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可谓工作量巨大。编写365位书画家,是需要付出耐心、恒心和善心的。本书艺术顾问、编委会的同仁为书的编辑、出版,都做了无私的奉献,其事例不胜枚举。大家都是志愿者,关注这套书,出点子、提建议,发挥雷锋精神和团队精神,为着一个共同目标,无偿为艺术家服务,才使这本书顺利出版!为赶时间,谢民、张军、恽甫铭、丹长江等人一起参与编写文稿,加快了进度,为此书增色不少。在此,向大家深深鞠躬!


非常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上海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伦新,他们支持传统文化传承,为本书写序增光添彩。感谢童世平上将为《扇结良缘》一书题写珍贵墨宝。向已故大师陈佩秋表示深深怀念,在她仙逝前一个月为本书题写书名。热忱感谢庞沐兰老师、谢小珮挚友以善为本的助力。向《房地产报》原总编杜产明和同仁范赛林揖谢,当工作进展遇到瓶颈时,他们热心扶助牵线搭桥。向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等领导的支持深表致敬。同时,向365位书画艺术家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资料和作品表示由衷谢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要特别答谢上海文化出版社吴志刚主任编辑,他争分夺秒抓紧看稿并作修改,打破原来审稿程序,将延误的时间赶了回来。由于本书内容繁多,有作者肖像、有简介、有文章、有扇面,有点评,须一一校正,其用功夫可想而知。


风过留馨,百年添锦。所有人的呵护和关心,才使扇面花点绛流丹,十里芳菲。将它作扇面书展也好,作美术参考工具书也罢,它的出版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浪花,朵朵浪花将定格于当代,推动文化潮汐。扇面画是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并非每个画

家都能擅长此道。限于时间,限于名额,限于人力,肯定有不少名家精品未能入集。沧海遗珠,在此表示深深谦意!本人资浅望轻,定然存在疏漏有误之处,还望诸位海派名家及读者多多包涵,祈请鉴谅!


八面和风聚心上,最是有味难相忘。怀袖雅物一把扇,人间何处不清凉!让我们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以诚为先,将扇面书画艺术以“善”的名义奉献给大众。
2021年端午写于莫愁堂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