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 进 红 叶
文/蒋四清
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助力乡村振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生产型培训班组织学员到红叶村进行实地考察。
红叶村座落在东流镇七里湖内,这里沃野平畴4万余亩,田成方、树成行、沟渠道路成网。村民房屋沿内河一字排开,规划有序,中西合璧的楼房鳞次栉比。通讯、电力、5G网络等全覆盖,一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景象。


11月18日这天,天蓝云淡,微风送爽,阳光灿烂。我们一行四十余人来到了红叶村,村两委干部己经在村部广场上等待,村支部钱书记对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充当了解说员和向导。
红叶村,由原来的顺风嘴村和边寨村合并而成,东临尧渡河,南接黄泥湖,西靠长江,北汇东流镇。门前良田千顷,屋后绿树成荫,依山傍水,美丽富饶,是多民族居住的村,有汉族、回族、壮族、彝族、朝鲜族等民族。村内民族和谐,社会稳定,秩序井然。全村居民479户,人口1807人,辖18个村民组,耕地确权面积9537.5亩。现有党员82人,村“两委”干部6人。
说起红叶村,钱书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我们红叶村是东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10月份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在原有的稻虾、稻渔、虾藕等混合种养及麒麟西瓜、瓜蒌、苗木花卉产业基础上是锦上添花。2012年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现已流转入社土地6000余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60%,全村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实现了种植机械化耕作、除草、收割、烘干、入仓全履盖,连续多年全市“三秋”农机化技术观摩现场会在红叶村召开。2019年11月获池州市第三届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大赛二等奖,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2020年2月被东至县委县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先进集体,2021年6月被池州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达千万元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红叶村争创了多个第一,安徽省第一家买"洋机"的村,东至县第一个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村,东至县土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村,东至县平均粮食亩产最高的村,池州市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示范村。池州市土地流转示范村,东至县农业综合项目村,东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先行村,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校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

来自全县15个乡镇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从事种植行业的新型农民共40余人在钱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到村民文化广场、休闲小亭、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农机大院、村民公约及孝道文化墙、村民大棚蔬菜基地、舜风农业企业参观考察学习。
首先我们从村部广场开始参观村右侧的村民文化广场上,一面面彩旗 鲜艳夺目,村民大舞台后壁上,宽大的电子屏在播放着《魅力红叶》纪录片。转过广场右后方的拱门,来到了红叶村法治文化公园。一园子的花草树木,小径通幽处,一方小小池塘。一池静水,几杆熟荷,以及园中央的一座亭子都给这个园子平添了几分雅致。前面长长的白墙上,写满了以法治为主题的文字,比如防诈骗攻略,出门打工应知应会知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图解等等,生动又实用,让人长了不少知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大标语旁边的农机大院,免费为村民停放或检修大型的农业机械。农机大院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有主席的语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村子后面广袤的田野上一个个蔬菜大棚里,菌菇在冒头,辣椒绿油油的。再往前走,一块块瓜萎地里,架子上挂满了拳头般大小的瓜萎。猕猴桃架上,果实已经采摘完了,让我们直呼来迟。莲藕田里,荷叶初谢,新藕初成,钱支书说他们这儿的莲藕是和小龙虾共养,产出的莲藕更是鲜嫩肥美。还有稻虾共养模式的有机稻,从播种到收割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点化肥,产出的稻子能卖十几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小龙虾也是又肥又大。钱书记说起红叶就像是说起了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作品,滔滔不绝,满是自豪。


一行人徜徉在乡间的田园风光里,看钱书记指点着眼前这方沃土,说七里湖圩区曾经是沼泽地、芦苇荡,一到汛期,一片汪洋。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党员干部群众历时5年的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防洪灭螺三大战役,肩挑背扛,围垦造田,平整出了万亩良田,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七里湖有田四万亩,红叶村就占了四分之一。人均耕地5亩有余,村集体还有办公益的土地270多亩和160亩水面。2012年村里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如今百分之六十的土地流转集中到村合作社,由村里统一发包给种养植大户。这样一来,村民们既可以拿到流转土地的钱,还可以在种植大户那务工,还有集体收益分红,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至少也在十万以上。这几年,村里发展了23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就业岗位多了,外出务工的就相对少了,人气也旺了,现在村里百分之九十的农户都拥有小轿车了。红叶的日子红火了,红叶的人就更有奔头了。随着钱支书的侃侃而谈,和着眼前一幅幅乡村的美丽画卷在徐徐铺开。
钱书记介绍说,红叶村下一步将在智慧农业、观光农业、民宿经济、治水精神体验馆等项目上大做“大文章”,由“一、二产”向“三产融合”转变,充分挖掘土地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村民经营性收入,让百姓更加富裕。相信红叶村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