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声书 II 散文集《文明的碎片》
文/牧夫 两宋烟雨(3)
编辑制作演播/慧觉
解讀兩宋王朝,怎麼也躲不開北方的那個鄰居。那麼,就讓我們先將歷史的鏡頭摇向北方的邃朝契丹吧。

值時,契丹正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急劇轉化的時期,由野蛮向文明的過渡,游牧文化舆農耕文化冲突融合的前夜。在契丹封建社會加快形成的過程中,契丹奴隸主對漢民族文化的推崇看重,以及漢民族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有着直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次游牧文化向農耕文化全面而又系統的學習--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冶煉、科技、法律等等。

公元九六四年的一天,遼朝的開國皇帝阿保機舆太子、大臣之間有一次對話。阿保機問群臣:“國家已立,應尊奉那位神祗?”許多大臣説:應當敬奉釋迦。阿保機摇摇頭:“佛不是我中國之教。”太子耶律格说:“至聖至德,莫過於孔子,當先敬孔子。”阿保機笑了,“太子之言,正合朕意。”於是在京城(上京--今黑龍江白城,南京--今北京)建孔廟,立太學,廣泛使用和仿照漢字,同時創制了大小契丹字。施行“更休法”--讓戌卫各要塞的將士轉换戌边,修治要塞,加紧練兵,保持锐氣;注意農業的發展,獎勵農桑,减輕百姓賦税;命令奴隸要籍屬於州县,使奴隶成了正式在户籍的平民,而不是贵族的私有财产。制定了法律,并下詔:“凡是奴隸們犯罪,要有司法衙門去定罪,主人不許擅自殺死奴隸。”爲奴隸的解放制定了法律依據,這是遼朝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一個重要特征。

法令的嚴明,使遼朝網紀肅整,《遼史·刑志法》記載“流和中,南京(今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聞。”監狱裏没有一個犯人,正是政治清明的一個表象反映。此外,修好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國。軍事、經濟得到了 很大的發展;冶煉、陶瓷、紡 織、製革等手工業都達到極高的水 平,已具有了封建社會經濟基礎的雛型,加速了其封建化。宋朝政灌的建立和宋太宗發動的對遼的戰争,又極大地刺激了遼朝在經濟、政治、軍事、手工業等方面的 發展,進一步加速了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