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亦同
01
笔架鱼
湖北石首的长江中有鱼,鳔形如笔架,
为楚中名产“笔架鱼肚”,相传与屈大夫投江有关。
因作此诗,赠当地诗友。
离秭归不远
更靠近汩罗
连水族也如此情深
捧着个思念的笔架
在烟波浩渺中寻求
——是为了两千三百年前
那一次历史的失落
龙舟飞过
鼓声响过
出土的编钟震惊了世界
复活的九歌唤回来黄鹤
——漂浮的笔架呵
你还在将谁等候?
万里长江上
一个清晰的讯号:
还需要 如椽的大笔!
还需要 更多的丹青手......
(1986年5月)
02
在历史的黄金水道上
献给新生圩港区的建设者们
飞驰过天堑的那面风帆
早已交给了
鲜花簇拥的广场
扬子江边沸腾的土地
又在塑造
石头城今天的形象——
它,仍然属于航行者
属于乘风破浪的船队
属于奔腾不息的江水
和浩瀚无边的海洋......
也许有一天
南极洲的企鹅
真的会踱进这花园般的港区
也许有一天
北冰洋的海豹
真的会躺在这高楼群中晒太阳
——从葛洲坝涌来的浪花
将在这里会见四海宾朋
——长江大桥上升起的朝霞
要在这里为全世界引航:
给和平,以更坚实的锚地
给友谊,更高更多的吨位
让繁荣和幸福同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一起登上这蓝天覆盖
白云缭绕的集装箱货场......
是的,这片辽阔的水域
诞生过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孕育了李白和毛泽东的诗章
此刻,五大洲的汽笛
把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名字传扬
——新生圩!扬子江母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骄子
你终于走出了长满芦苇的记忆
走出了搁浅和闭塞的岁月
以一座深水港的雄姿
和我们一起前进在
祖国历史的黄金水道上!
(1987年8月于南京)
03
凯旋与出发 ——致“郑和舰”
作为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我国第一艘教练舰“郑和号”于 2004 年初夏首 访南京,南京市在龙潭港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此诗应邀为此而作,并在欢迎仪式上朗诵。
是梦想的凯旋
还是光荣的出发?
我们走进“郑和舰”
登上它钢铁的甲板——
好一片镶满浪花的国土
好一面万里归来的征帆
唱一首十七岁的青春之歌*1
讲一个六百年不老的神话......
拥抱你,龙江口飞出彩云
呼唤你,静海寺响起钟声——
郑和,南京人的骄傲,我们的乡亲
郑和号,共和国的骄子,古都金陵的嘉宾!
你昂起的船头映照长城的伟岸
你宽阔的胸前佩戴五洲的花环
华夏古老的文明因你而芬芳远播
江南塞北的春风也为你摇弋缤纷......
你好,海上的 CHINA,和平的使者
你好,我忠诚的弟兄,年轻的水兵!
是光荣的凯旋
也是梦想的出发!
我们走进“郑和舰”
走进它蔚蓝色的传奇——
触摸来自好望角的好奇的目光
聆听来自三宝垅的思念与问候*2
将宝船厂的故事告诉每一只海鸟*3
让新生的龙潭港斟满友谊与欢欣......
郑和号,远航者之家,无畏的神舟!!
郑和故里的四季鲜花都在祝福你呵
愿给你每一天的航海日志
捎去南京人一片火热的心......
*1. 十七岁”指郑和舰舰龄。
*2. 三宝垅,印尼城市,因纪念郑和而得名。
*3. 南京有明代造船厂遗址。
(2004年6月)
04
长江路放歌
当岁月编钟把所有的记忆敲响
当金色季节又迎来火红的朝阳
我从长江路走过,心潮似江水澎湃
我从长江路走过,思绪像白云飞扬
一片梧桐树叶化作一个叩问的音符:
是谁,让金陵古都重新焕发青春?
是谁,为千秋青史谱写时代华章?
看,梅园花树簇拥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是黎明的使者,肩负民族的希望
浓眉下的目光,冲破黑暗的封锁
双排扣的西服,落满不眠的灯光......
为了共和国的今天,他鞠躬尽瘁
长江路上回荡他亲切的江淮口音
他留给石头城的何止一尊青铜雕像!
看,今日总统府门前,游人如织
一出出精彩大戏上演在历史的迴廊——
明代的王侯、清朝的重臣、民国的伟人......
神州“桅声”一次又一次在这里拉响: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 1842 到 1949——
“南京”在民族史册上诠释苦难和荣耀
呼唤中华的崛起,迎接东方的曙光......
煦园的花窗,才定格那些难忘时辰
太平湖的石舫,见证多少人间沧桑:
浩浩荡荡的江海潮,冲垮一个旧世界
意气风发的年代,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长江路”打开长江路小学的新课本——
六十三个春秋,龙腾虎跃的新南京
跨越新的天堑,喜看一代新人成长......
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哪里飘来一千五百年前的《入朝曲》?
新建的南图大厦,保护地下文化层
出土的“六朝”,重现被湮没的辉煌......
大文豪曹雪芹也来长江路“寻根”——
文化艺术中心,正上演他不朽的名著
红楼纪念馆将举世无双的江宁织造珍藏......
毗卢寺的钟声,才送来千秋的祝福
1912 的霓虹,又约会 2014 的春光......
穿越时光的,何止山、水、城、林
一条通衢大道,将金陵文脉弘扬——
早晨从长江路走过,多一份清醒与自信
黄昏从长江路走过,多一份宁静与安详
哦长江路,南京新名片,我心中璀璨的诗行!
当岁月的编钟把所有的记忆敲响
当金色的季节又迎来火红的朝阳
我从长江路走过,心潮似江水澎湃
我从长江路走过,思绪像白云飞扬
满街梧桐树叶为我唱响一曲新歌——
是你,让金陵古都重新焕发青春
是你!为千秋青史谱写时代华章......
(2012 年 7 月)
05
永远的闻捷
被誉为“人民诗人”、新中国边塞诗开拓者的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镇江丹 徒人,其故里高资有条“闻捷路”,路旁的诗人母校内建有“闻捷纪念馆”,生动展示了诗人 的生平与创作道路,汇集了当代文坛与社会各界对诗人的缅怀与追思。
大江边,有座美丽的古城
古城边,有座温暖的小镇
从天山飘来的云彩,向她凝望
从东海升起的朝霞,向她致敬
因为这里有条街道以“闻捷”命名
每块新门牌上都填写这份思念:
十五岁离家出走的失学少年
十七岁投奔延安的演剧队员
同新中国一起归来的新闻战士
为吐鲁番唱情歌的边塞诗人
行吟在新丝路上的友谊使者......
他是长江骄子、时代歌手、东方之星
光阴列车终于送回他真善美的心跳——
啊,被那场浩劫窒息了的爱之声!
盛产水稻的故乡,珍藏每一滴甘霖
南来北往的大雁,带走了多少喜讯
这里的每块绿洲都是他未竟的手稿
这里的每座桥墩都将他的梦想高擎——
跋山涉水的游子,心中最爱是家乡:
“我脱帽,深深地鞠躬,我将借用长江
那磅礴的气势为她的胜利而放声歌唱”*
看,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人世沧桑
哪片神州山河不牵挂他澎湃的诗情......
扬子江,流过美丽的润州古城
沪宁线,穿过温暖的高资小镇
天山飘来的云彩为她的歌手驻足
东海升起的朝霞为她的诗人留影——
条条大路叫“闻捷”:新闻的闻,捷报的捷!
*摘自闻捷 1963 年在家乡参加中共丹徒第三次大会上朗诵的诗作《我的发言》
(2018 年 6 月 23 日镇江采风归来作)
冯亦同近影
冯亦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2014年国家公祭日诗经体《和平宣言》作者。原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省市诗词学会顾问、市作家协会顾问。
著有诗集《紫金花》《男儿岛》《牵手树》,评论集《红叶诗话》,散文集《镶边的风景》《金陵心记》,散文诗剧《朱自清之歌》,传记《朱枫传》等;编著有《名家笔下的南京》《诗人眼中的南京》(收入丛书《可爱的南京》),《南京历代经典诗词》(收入丛书《品读南京》)、《南京诗歌地图》等;为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的《金陵神韵——南京历史名篇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首届“名城会”开幕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担任撰稿。作品曾获南京文艺奖、紫金山文学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