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字 的 升 迁
文/张仁敢
我们小时候,取名字很随便。男孩叫什么小龙小虎小兔,女孩叫小琴小珍小英,没有当今讲究。名字只不过是个代号,定下来就不会再做改动。
我们那个偏僻的小村庄,确实有过一个特殊人物,他的名字在不断地更新。
他一来到这个人世,父母就给了他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叫张富远(在我的记忆里,压根儿就没有听到有人叫过)。他排行老四,小时候害过天胞疮,他爸妈没有认真料理,成了癞痢头,因此,大人小孩都唤他叫做“四辣子”。
四辣子成年后,为人忠厚,虽然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认识,但生得人高马大,三担能挑一千斤,生产队长排工,凡挑把、罱泥这类的重活儿,总少不了四辣子。
四辣子生有四个小孩,家庭负担自然不轻。为了孩子和家,他含辛茹苦披星戴月地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生产队里四五十号男劳力,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干的工分能够超过他的。那时的农业劳动,离不开一条硬挣的扁担,因此,“扁担大队长”这个雅号便替代了先前的“四辣子”。
村上的大人小孩常常以他作为开心的谈资。孩童们见他就大声嚷嚷:“辣子辣,垩宝塔,宝塔尖,宝塔滑,滑到茅坑吃疙瘩。”他听了,从不发火,还尽情地和他们一道儿笑得前俯后仰。
四辣子,头癞脑不癞,看问题比谁都明白。也许应了“家穷子孙旺”的古语吧,他生了四个儿女。值得人们羡慕的是,四辣子有一个勤劳善良明理贤惠的好妻子,夫妻俩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将四个孩子一个不落地赶进书房读书。
二子彬彬,听话懂事聪明过人,而且勤奋刻苦抱负远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彬彬于80年代第一个年头考取了山西交通大学。
一个贫困村庄中的贫困家庭,走出来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在当时,其令人喜悦与兴奋的程度,别说是四辣子一家,就是整个村庄都不亚于战争年代拿下一座城池那样令人振奋与欢呼。从此,村上的人对四辣子刮目相看,改口称四辣子为“四爷”。真的是时来运转,原本耗子都懒得上门的四辣子家,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大队支书、生产队长经常登门造访,四时八节还带上救济金和慰问品。
1984年秋,四爷的二子彬彬大学毕业,被分配在南京一家名声响亮的事业单位。四爷一家为了答谢地方官员和四方乡邻,特地从南京请来大厨掌勺,举行盛宴。那场面那气氛让人大开眼界。只见四爷精神抖擞春风荡漾,癞头在灯光的映衬下,光芒四射。村上的大人小孩像观赏外星人般地看着他。
那次盛宴以后,四爷的名字又升了一级,村里的人都称他为“四太爷”了。
【作者简介】
张仁敢,1955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曾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十多家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数十篇(首)散文、小说、寓言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自信:文学创作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记录生活、感动生活和回馈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种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