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想》第1040期目录
一、薛有生 :黄河第一坝
二、天端 :习惯了暗河,就习惯了深邃(三首)
三、卜子托塔 :好想安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四、厉 雄 :低头赶路的人
五、刘李胜 :狩猎者
六、于淑轩 : 嫂子颂(节选)

【作者简介】薛有生,笔名薛君、一丁,霍州市政协副主席 。创作的《为霍州喝彩》、《家的礼赞》、《爱与不爱 才真的是个问题》《致人民教師》、《魅力山水魅力城》《致敬人民医生》等多首长篇配乐诗在万人广场及电视台朗诵获好评 。与人合编有《中镇霍山秀华夏》《霍山如画》,编著有《霍州署廉政文化》《一丁文集》《一丁侃世界》《千年古衙霍州署》《霍州署匾额楹联费析》等书。(来源 :青年作家网 )

二、天端 :习惯了暗河,就习惯了深邃( 三首)
1、空心人
我属于喀斯特地貌
脑洞空空,钟乳悬挂壁上
深夜滴水穿心
缓慢的,时间的侵蚀
我的每一次纳吐,都在加速溶解
钙的流失
层岩是石灰折叠的书页,五百年的惩罚
我终于"叹酸"成,压书石下
一只失技的雕虫
沉积,岁月的深谷
灯灺灰白、鬓角霜白、骨骸苍白,我不得不
致敬风化,残笔自敷石膏
石笋独立,拄地指点江山——
纸,最原始的画风
当眼睛退化成了盲鱼,周身
也开始透明
习惯了暗河,就习惯了深邃
偶尔,会有一声呼噜,风暴自一道莫测的深巷
蝙蝠一样扑出!

2、板凳儿
叶缘侧着身锯啮岁月
齿痕自分发线向林间深去
三弦琴拉出了一条动听的小径
若往若复的思绪
是断章徐徐飘落的碎屑
谁伐来了一桩桩往事?
谁框就一幅古董般的风景?
谁眯缝着阳光,翻动黑白如眸的底片?
屋顶晒好了一张
瓦蓝瓦蓝的图纸
工艺并不复杂
一月,恰好做一条凳面
八月,是最合适不过的凳腿
冬季和夏季楔合,梨花木堂构的春天
燕尾榫卯,柳纹丝丝相扣
照着父母结婚照的模样安装
等我圈不住的童年,从四月的天井
奔出
而我,一坐下啊
就成了
听故事的
六
月
【作者简介】天端,杭州人。1982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1985年留学美国,从事激光散色方面的研究,获物理化学博士。业余写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主编了《诗行天下—中国当代海外学子诗词集》(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天涯诗路——中国当代海外诗人作品荟萃》(2013年现代出版社出版),《海内外当代诗词选》(201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等诗集。英汉双语个集《尘微大千--天端微诗四百首》正在出版之中。(来源 :作家报头条等)

三、卜子托塔 :好想安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作者简介】卜子托塔,南昌人。网名独特,诗风也独特,作品时有新意。

四、厉雄 :低头赶路的人
【作者简介】 厉 雄, 祖籍浙江,居西班牙马德里。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见《诗刊》《星星》《人民日报》《扬子江》《诗选刊》《诗潮》《诗歌月刊》《中国企业报》及海外报刊等。著有诗集《归来的雪》。《厉雄诗歌翻译精选》出版中,主编《侨中人文学》《海外文学》。(来源 :神韵之风工作室)

五、刘李胜 :狩猎者
【作者简介】刘李胜,生于山西,现定居于北京。经济学博士后、哲学博士,著有50多部专业著作和30多部英日文译著,出版诗集《洞穴之光》《天启》(俄罗斯)《十三月》等,多首诗歌在诗歌杂志等发表。(来源 :诗歌头条)

六、于淑轩 : 嫂子颂(节选)
嫂子们在我们家起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帮着爹娘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她们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操持家园。大嫂1948年和大哥结婚时,家徒四壁,二哥和姐姐们还小,婚后的她主动替爹娘分忧解难。父亲被日本宪兵队抓劳工送粮,脚被车碾压成残疾,走不了远路,干不了重活,娘肺气肿病很严重也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很多活都是大嫂承担着。 大嫂是一名教师,每天下班后,要帮娘做一大堆家务,还要给学生批作业,周末休息还要给我们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可她从无怨言,默默劳作。我比大侄儿大6个月,娘没有奶水给我吃,当我饿急了哭闹不止时,大嫂就把我抱在怀里用她的乳汁喂我。小时候和大侄儿抢奶吃、斗架也是常有的事,大嫂从来都向着我。1957年二嫂结婚时18岁,就承担起了家里繁杂的事物。洗衣做饭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我们穿鞋很容易,二嫂做鞋可真的不容易。二嫂总是把破的不能再穿的衣服拆了,把拆下的布捋平整了,打一盆浆糊,用一块板把浆糊抹上去,一层浆糊一层布的粘几层,晒干后揭下,剪出鞋帮粘上鞋面,再用手针一针一针的沿上鞋口。再剪出鞋底粘成千层底,还需要把麻砸软了,吊在高处,一根一根的用波利锤子纺成细绳,用来纳底子上鞋。纳鞋底子很累手脖子,每纳一针都得用锥子锥一下,有时候她的胳膊都累肿了。有一年,我脸上腿上生了黄皮疮,有的还流脓,二嫂就轻轻的给我擦洗,买药膏给我上,从来不嫌脏。1958年,三嫂结婚进了家门。三嫂知道我喜欢用线钩的鞋,为了给我钩一双鞋,她利用干活歇气时间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钩,用3天时间才钩完了这双鞋。1976年小嫂子结婚。年长我5岁的她,对我照顾有佳。有一次,我们在一起搬坯,她只允许我搬两块,她搬五块,累得她满头大汗。还说你累就歇会,别累坏你该不长个了,我顿觉心里暖暖的。从大嫂结婚的时候就树立了榜样,无论谁当班做饭,早晨都得给奶奶、爹娘每人冲一碗鸡蛋水端到床前。嫂子们做饭得考虑各种因素,我娘常年吃素,自然要单做素菜。奶奶没有几颗牙齿,菜饭得烂乎的,还要单独吃小灶。做菜的时候,都要把爆锅的油蒯在碗里,当菜做好后,先给奶奶、爹娘各盛出一碗,再把蒯出的油分别淋到奶奶和爹娘的菜碗里,我们大家吃的菜里就没有多少油水了。从我记事起,就没看到过嫂子们坐在桌子边吃上一口热乎饭菜,总是拿个大饼子边走边吃,她们一边照顾着自己的孩子,一边温着猪食,一边还要看着哪个桌子需要盛饭盛菜。饭后,20多口人的碗筷,嫂子们就争先恐后的收拾。1984的秋天,三哥工作出色,被调到县教育局工作,把爹娘嫂子和五个孩子都接到县城去住。哥仨个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哭成了泪人,就连不懂事的孩子都满眼泪痕。娘说:“树大没有不分枝的,我的儿女们这么和谐娘比啥都高兴!”【作者简介】于淑轩: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长春日报》《长春晚报》《长春老年报》《诗词文化研究》《诗词月刊》《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刊》《关东美文杂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来源:安徽润方家谱 )

《人类的思想》微信号:chenjianguo5712
编辑野草微信号:chenjianguo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