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缘联四海·共筑中国梦
——访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会长吴多杰
池朝兴
2021年11月26日
2021年11月26日上午,羊城万里晴空,灿烂的阳光温暖大地。我怀着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侨界和身边故事的愿望,访谈了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会长吴多杰。

池:吴会长您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到今年12月20日,成立已是14周年了。这些年,你们风雨兼程,弦歌不辍,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请您讲一讲你们的故事好吗?谢谢!
吴 :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在广东省侨联的领导和各级侨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心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情,秉承"广交朋友、要有所为、为善最乐"的理念,以侨为本,服务大局,在国内外侨界朋友的支持下,始终致力于凝聚广东乃至全国南洋归侨侨眷侨属的力量,爱侨护侨,发挥优势,为促进祖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成绩斐然。
池:很高兴吴会长以高度的底气自信评价了联谊会集体的工作。看得出来,你们是立志要把联谊会打造成为一座连接祖国与海外华人华侨金桥的。那么,你们是如何打好这张“侨牌”的?
吴:首先要有所为,为侨服务。联谊会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各个时期中国侨联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积极到农村,到华侨农场开展侨情调查,引领海外朋友,乡亲到华侨农场作客,陪社会热心人士、机关团体到基层访贫问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根据自身能力,帮扶散居农村归侨侨眷、华侨农场的弱势群体,解决子女上学困难,帮助农村侨场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和图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积极联合广州市侨联,发动基层侨联组织,捐书捐物,组织会员加以整理,输送到清远、河源、普宁、阳江、阳春、英德、龙门、增城、从化等地图书8.5万册,教学仪器26台,衣物等一批。
联合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利用该校升级改造机会,组织捐送给增城、龙门、从化等市县的学校书桌500余套,风扇40把,图书五千多册。发动会员、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单位、等党支部等献爱心,捐助农村困难子女上学,多年来达一百多人次。
通过友情亲情,联合海外乡亲成立扶助基金会,向英德华侨农场捐建一间教学楼,向阳春市,阳西县等小学捐赠教学设备;联合广州市白云街在更新图书设备机会,向阳江织篢农场学校、阳春市圭岗镇中学,龙门县实验中学捐赠图书兩万册;联骆新加坡热心人士向省侨办扶贫点赠送侨值一万元的新衣物300套。
池:吴会长,您介绍了联谊会大量的实事好事,真不简单!你们带着使命往前走,带着深情往基层走,广泛凝聚侨智、侨力为祖国为社会办实事,肯定有具体感人的故事。
吴:是的,我们带着责任使命,带着一片真诚,经常走进基层调查研究,为大家排忧解难。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首先,我们是如何协助华侨农场归侨呼吁解除困境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阳春市(当时的两阳县)为了发展経济作物,办了马兰、留垌两个华侨农林场,由于体制和管理出现问题,至夲世纪初许多矛盾不断暴露,有关房屋改造、土地纠纷、饮水、生活困难等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了解后,多年奔走呼吁,写报告向多个部门反映,在关键时刻得到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的支持和接力,不断地向省反映,历经八年,最后得以解决。
二是,我们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引进专业人士,传授农业水果种植技术通过乡情友情,发动海外乡亲,马来西亚种植杨桃土专家杨秀芳女士,通过联合国难民署驻广州办事处许丽华主任的协助,到英德、陆丰等华侨农场指导种植技术,改良水果品种,引进香蕉良种等,取得明显效果,场员增收。
三是,当我们了解到南侨机工李月美在广州的后人生活困难后,历经四年向社会各界呼吁帮助,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最终解决了购买住房,找到了临时工作和女儿就读的费用等问题。我们还协助部分归侨补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使英德华侨农场及广州一企业归侨抗日老战士共五名补办了申领手续。
池:你们的工作很深入细致,通过你们的工作,让广大华人华侨和侨眷侨属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温暖,这样做很有意义。前面我们提到,我们要架起一座金桥,很重要的是要让国内外的侨界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发展形势,你们是怎么做的?
吴:这方面,我们边探索,边实践,边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从刚开始只是尝试组织小部分的会员,通过旅游的形式到马来西亚的文冬等地探亲旅游,顺带联谊联欢。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们紧紧围绕着习 主 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结合中国侨联提出的"亲情中华",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前提下,我们在马来西亚老友蔡检年先生和我会秘书长林卓东先生的牵线下,2010年第一次组团踏上大马,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义演筹款,至今已有十年多。
从开始的自娱自乐联欢交友,发展到为华文教育作贡献,为留住华侨抗日历史英雄故事而欧歌,等,成绩斐然。
我们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导,宣扬海外华侨华人为祖(籍)国,不管任何时期作出贡献的史实;介绍我会多年来在马耒西亚开展“和平之旅”,收集华侨先烈为祖国抗战作贡献的史实,与华社共祭先烈。参加华社为祖(籍)国抗震救灾活动,联骆各市镇华校,乡村,开展“南洋情,华教心”为主题的义演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国内,我们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争取广东省、广州市侨联的重视支持,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O周年纪念活动的东风,由我会牵头,组织发动省内部分侨社团,来自珠江三角洲以及市内共十个侨社团,开展"祖国一母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
我们还紧紧抓住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以及纪念南侨机工赴华参战七十六周的节点编排和演出了颂南侨机工英雄故事的舞台剧《赤子丰碑》,并在暨南大学举行了首演。舞台剧《赤子丰碑》在省、市侨联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广州)华人华侨文化艺术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献演。充分体现了归侨侨眷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各社团之间的联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池:吴会长,您刚才提到舞台剧《赤子丰碑》,据我了解,为了这个不可忘却的丰碑,您不但亲自拟写剧本大纲,还自己掏出七八十万元支持《赤子丰碑》;同时联谊会的艺术指导戴德全、舞台剧总编导王文雄老师,以及道具美工负责人陈丽嫦,等等,为了《赤子丰碑》作出的奉献,让很多人感动。你们能在省侨联的重视下,编排出这样有影响的舞台剧,那么,你们一定在文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吴: 是的,我们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在联谊会艺术指导戴德全、王文雄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编排了讴歌伟大祖国,讴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归侨在祖国大家庭中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多次组织有本会艺术团、广州明珠艺术团参加的义演团队,先后编排了歌颂世界华侨华人的“欢聚一堂”;歌颂广大归侨侨眷在祖国大家庭过上幸福生活的“幸福好时光”“锦绣江南”;歌颂中华民族文化的“花好月圆”“烟花三月下扬州”;还编排了傣族舞踏“月光下的风尾竹”,还有蒙古舞、新疆舞、谣族长鼓舞等少数民族舞蹈。
我们还根据海外老一辈的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编排了南粤风情的情景剧“月是故乡明”;歌颂祖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吉祥颂”,等等。讴歌了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一带一路”,共建和谐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和谐侨社团、和谐世界,共圆伟大的中国梦。
访谈中,吴会长接到电话,说是曾经身患肠癌动手术已经三年,准备去复查。我为吴会长对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紧紧握手,结束了这次的访谈。

池朝兴,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签约作家等。出版著作《金色的阳光》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或网络平台发表或获奖。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原名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于1983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侨界作家群众团体。我省著名老作家陈残云、秦牧、杜埃、郑达、于逢等等是该会早期的中堅力量。先后与泰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地区)华文作家(学者)进行过互访或文学交流。不定期开展华侨题材电影、电视剧本和华侨题材短篇小说征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0多年来,作联会员共出版著作1000多部(种)。国内外发行的《侨星》杂志出版了120多期。目前作联共有会员三百余人。成立了小說、诗詞、散文、報告文學、儿童文学、文学評論等专业委員會;并成立了书画院和艺朮团。
———————————————————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
总第83期
主编:张文峰 副主编:郭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