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文化盛事层出不穷的小县城里,有些展是可以不看的,比如笔者七月份的扇展纯粹打酱油凑热闹。有些展是必须去看的,就如当前在溪头王王德惠书画院举办的"我素我行"杨廉素书画展。字好画好格调高,看过之后忘不了。
西谚云:饱满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因为它已被丰硕的果实压弯了头,而那些高昂的麦穗,内实不足才仰着头。杨老从未以书画自傲,却胸有丘壑手自高。

认识杨老,仅是两面之缘交谈甚少。
接到郑鸣谦博士布置我给杨老书画展写一期通稿的任务,诚惶诚恐,迟迟不敢动笔。非是不愿,实则是杨老德高望重,不是我等后学且籍籍无名者可随意置喙的。久闻杨老书法超群,却不知还会画画且不画则己,一出手便见大家风范。说起杨老的字,我曾见过八都村的村标,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当时初见,只觉得这字有高松古梅之韵,简淡,空灵,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过目不忘。不在乎形,不在乎法,不在乎意,不在乎韵,就这么自然而然的真,善,美。尤其落款"廉素"两字本来繁复的笔画却是散淡大气。
至于其画更是一无所知,直至拜读《我素我行》画册后,震撼不止,景仰不已。

自古就有字画如其人之说。观杨老的书画,纵情挥洒,笔墨苍润,泼染精妙,意趣无穷。或大刀阔斧、或细腻平和,仿佛能感受到他作画时尽情挥洒,一气呵成的状态。笔墨技法的娴熟、老辣以及饱满细腻的情感喷薄而出,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爽。
这里的"诗情画意"是指诗化的题款与画面相得益彰,天趣自成。或画龙点睛、或风趣诙谐,入眼入心,让人莞尔。
纵观当今画坛,画得好的大有人在,但大多不会写诗。而会写诗的人大多不会画画。会写会画的已是罕见,能够诗画交融者更少之又少,有思想的画家当是凤毛麟角。

记得那日在鸣谦博士的万卷谱局与杨老闲聊,我在不太相熟的前辈面前总是拘谨木纳,杨老一句:"我有经常关注你们赤城雅韵的"开场,一下子鼓励了我,畅叙就此拉开,令人如沐春风。也让我感受他奖掖后辈真诚坦荡和挚爱家山的人格魅力。
杨老谈到自己从未想过要举办书画展。他说没想到活到七十岁,还真的办了一次书画展。这是因去年为王德惠老先生筹办书画展时,王公一直要求杨老的书画与他一起联展,杨老认为自己的书画还未达到与大家联展的水平,也不想留下借光蹭名的话柄而随口跟王公说了一句:您先展,我以后再办。谁知王公记性好,不断敦促,终于促成这次书画展的成功举办。

杨老谈到"我素我行"的意思就是素人一个,无名头之累,自己觉着还行,兴之所至就当赶了一次文化集市。
杨老还谦虚地谈到,他的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身份加持纯属机缘巧合。
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是在任台州市旅游局长时,参加天台的一次文化活动讲话,因为其对天台山文化内涵的解读而吸引了在场的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等诗人,当场拍板特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身份也是一次陪同省级领导视察里石门水库时,其中有省书协主席、秘书长等一起,看见里石门水库"石门颂"碑文,一致认为该碑文字体甚是了得,赶超当下很多书家。在得知为眼前的杨廉素先生所题之后,欣然盛邀加入省书协的。
这貌似"捡"来的国字号省字号会员,似乎是命运特别垂青,殊不知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很好奇杨老为什么能够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仅仅是因为宿慧吗?有很多官员退休之后都受聘于企业,既可发挥余热又可增加收入,而他为什么甘守寂寞暗地用功?
杨老坦言,因为自尊。自尊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从小因为其貌不扬家境贫寒而自卑,所以在学习上一直辛勤刻苦从而成绩领先。杨老言,因为当惯了班长,不喜欢到企业去俯首听命,不如寄情书画闲云野鹤更悠游自在。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了书格与画格。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
特别钦佩杨老在退休之后,回到从小就喜欢的这方天地,实现精神之自由,张扬个性,释放初心。



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即使是一个不懂书画的人,看到杨老的书画时,也会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因为有内涵,有思想,有情感的作品总能引起共鸣。
作为一个外行人,我只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观感,如有不当,欢迎大家用力拍砖。
画出了天台人自己的风景
也许是受曾经的旅游局长职业生涯影响,赤城山、琼台、八仙湖、南山、清溪、寒岩、九遮、万年的形貌早已熟稔于心,都成了杨老笔下的素材和主题。
一幅赤城山,寥寥几笔的大写意,却胜过精工细琢万千次打磨的工笔。赤城山,这是任何人看一眼就知道是天台标志性的山,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独一无二的杨廉素的赤城山。一句"意在台岳山水间"足以实证杨老对家山的挚爱。

画出了人世间的温暖
一幅"好话不在多一句可知心"。两只凫游荷花底下的鸭子窃窃私语,花叶相依,湖面平静,好象是一只在安慰另一只。一幅画一下子击中人的心坎,温情脉脉、令人动容。
《山前清风卷亦舒 门前清流学钓徒》,好诗好画,妙趣横生,不是钓徒羡清流,而是清流羡钓徒,拟人手法,诗趣尽显,令人会心。


画出了人人都想要的诗和远方
《最动心弦是清音》,一石一树一鸟且歌且行,动人心弦。"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南山抑或后岸的那片桃林吧,归来时山水依旧,茅林野舍,不见人影只见花,淡淡的惆怅。
《江花红胜火》,几笔勾勒的远山,近景江边就一房一树红花似火盛开,笔简意深,诗意盎然。


《东风不报春消息 门前桃花三两点》,东风不语,但远处的柳树已吐嫩芽,一片鹅黄,门前桃花星星点点,春天已然在画里。
⋯⋯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整幅画面显示出平淡、恬静、清逸的韵致。诗意与禅意并存,画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佳品了。



豆瓣人气作家慕容素衣说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人大抵都聪明、乐观、幽默,并且感性。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永远也不会倦怠。他不断地给你带来新的收获和惊喜。
看杨老的书画,时时有惊喜,处处觉心动。在他的画里,似乎可以看见齐白石、丰子恺、吴昌硕、陈子庄、王德惠的影子,但又体现了画家自己的情趣。杨公以用笔的纵情挥洒和用墨的清幽透变,构建着艺术视觉冲突而又巧妙地融通化解,呈现出高格的写意新象,他的书画里有他的全部过去。
杨老书画能有今天的风貌成就,绝非数载之功,是他用几十年丰厚的人生阅历,孜孜不倦地锤炼笔墨,方才积淀而成。
这让人不禁想起武侠小说里的描述:哥退出江湖己久,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哥的传说,哥若回江湖,整个江湖都是哥的。


杨廉素
字廉素,号南屏,别署得一斋、瑞溪草堂。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工诗文,善书画。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天台山文化研究会顾问、台州市公众史学研究中心顾问、台州市唐诗之路研究院顾问、天台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