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是以一切方式存在的可能(序)
赵南成
广州市老年干部现代诗文班创办于2013年九月,第一学期讲中国三十年的当代新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讲起,使学员感受到新诗的时代脉搏;第二学期讲发于五.四运动的现代诗文,从郭沫若、戴望舒、徐志摩、闻一多、艾青脍炙人口的新诗到鲁迅、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优美深刻的散文,以宏大的史诗般的文学之美给学员以太阳般的温暖和星月般的清新,时有美文佳句,像清甜的泉水滋润心泉;第三学期讲港、澳、台诗文,这种带着太平洋风浪的壮丽和奔腾的思乡愁情,以一种漂泊和沧桑融合了都市急促和喧嚣的现代感的文学,展现了东方文明无与伦比的美学感染力。与此同时,穿插古典诗文的介绍和欣赏,介绍一些格律、音韵、修辞、语法知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诗文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该班在校领导、教导处和中文系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形成了特色,收到了效果,这本《诗韵心声——学员作品集》就是学员学习成绩的部分展示,也是向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汇报。
这本作品集的学员习作,有不少佳作,有的获过奖,有的在报刊上登载,无论新诗、格律诗、歌词,还是散文、随笔,尽管水平有高低之分,但都体现了对诗文的“悟性”,即注重通过典型形象展现文学的真善美。诗文的技巧性和常识固然重要,但其美学因素更重要,因为这是基础和核心,这是文学的审美原则和功能所决定的,唯如此,才能从诗文中得到愉悦和激励,受到熏陶和启发,得到其它学科或娱乐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在写作时并不自由,不过,我是因为渴望自由而写作的。”这种自由,就是真善美,就是认知上的进步,就是悟性,这是优秀诗文带来的真理的力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人性力量,是从万物的运动中所产生的玄妙和变化的力量。泰戈尔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瀑布说:“当我自由时,我便有歌声了。”打开这本作品集,啊!我听到了歌声,尽管有些幼稚,有时还走调,但这是真正的声音,得到自由的瀑布的声音!
“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映着彩虹,为衰老的心,注入了永远年轻的生命!
感谢广州市原政协主席、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校长林元和为该集子题辞。








赵南成简介:记者、作家、诗人。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文艺组织。广州市老干大学诗词班教员、特约研究员,广州电大汉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有二千多首诗见诸于《诗刋》《诗世界》《作品》《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一百多家报刊及官网平台。由广州出版社等出版了三本诗集,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评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