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游 记
文/张天贵
列车篇
左牵孙,右娇娘,老夫又发少年狂。10月2号下午,牵孙携妻,踏上徐徐停靠在合肥南站G270次列车,一路向北,向北……驶向祖国的心脏——北京!
高铁列车风驶电掣般行进,中途很少停靠。让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伟大力量无处不在。
首先是列车的速度,比以前提高了十多倍。曾记得以前“春运”去黑龙江,火车要运行三天两夜,车内拥挤不堪,过道里,车厢两头,甚至厕所里都挤满了人。让人感叹:“在家日日人好,出门度煎熬”。
另外,车厢里宽敞整洁,座位的角度可调整。就连座位前的吧台也可收起,让人行动更为方便。而且下面还有充电插座,充分展示现代化的气息,解决旅客的后顾之忧。
据说动车最高时速可达570公里,运营速度300公里左右,内部有导航仪,G网等。动车之所以快,除了车头来用流线型外,主要动力系统属于分散型列车:即每一节列车都有动力。适应了人们现代化节奏,快!
由于有强大的科技保障,所以列车准点到达目的地。
啊!北京,我来了……

天安门篇
古今事,史书记,城头变换帝王旗。
早晨起床,匆匆吃完早餐,直奔地铁2号铁。谁知,地铁口已站满了很多人。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在西单下了车,孙儿直奔地铁出口,我们紧随其后。不一会儿,只听孙儿一声大叫:“爷爷,快看,天安门”。哇!尽管错过升旗时间,大街两旁巳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人们潮水般向一个方向——天安门涌去。可见人们心中对天安门之向往。
远远看去,天安门城楼正门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城楼两旁红旗招展,尉伟壮观。
天安门对面是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它长800米,宽500米,地面全部用特殊工艺处理的花岗石铺成。天安门广场是全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源地,也是祖国从落后走向繁华的历史见证……
天安门城楼主体建筑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式,黄色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
从正门进入天安门后面,右侧登上天安门城楼。城楼上有大小不同的紅色通天圆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
站在大殿之上,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象征皇权九五至尊的天安门城楼,吾辈也能随意登踏!!!
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南俯瞰,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广场正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遥遥相对。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皇帝诏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事件,都在此举行庆典。太上皇,皇后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是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从此出入。天安门只有皇帝可出入,而且必须是喜事,绝对禁止丧事。
如今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主会场,也是国徽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已成为人们旅游观瞻的胜地。

长城篇
长城在,历史长,不见当年秦始皇。
十月四日上午,由于八达岭岭长城距市区较远,大约八十多公里,我们乘北京旅游团专车前往。在车上,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地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特别提到堵车的问题。还好,离开市区上了高速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
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蛇行,一会驶向丛林怪石的山腰,一会儿又峰回路转地进入披荆斩棘的沟壑。就这样逶迤前行大约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八达岭长城脚下。
八达岭,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要。据说所建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道大的岭。当时兴建这段长城很难,工期迟迟不能完成,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点化“修成八法”。
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上山。所以人们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就谐音成“八达岭”。
放眼望去,长城似一条见首不见尾的巨龙,千姿百态。它依山就势,蜿蜓起伏,绵延地在崇山峻岭中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尽管星移物转,春夏秋冬,不改峥嵘,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自然景色也很有特色,一年四季都有佳景。春化铺锦,夏绿登云……。秋来漫道红衰绿减,爱看丹林尽染,天高云淡气清。冬来莽莽雪岭,玉龙腾飞,风光尽收眼底。望关山,无限古今事,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今犹在,留在青史任谁书。欲要看尽千古事,长城不登好汉无。
我们一行由“居庸关”登长城,随着山坡慢慢进入。大约行进二千多米,到达长城脚下。长城高八米左右,一色用石条砖砌成。由垛口拾阶而上,能供十人并行。地面也是石条砌成,依势而建,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修成梯道,便于上下。每隔一段垛口,顺垛口下俯瞰,巍峨秀丽,层峦叠翠,风起云涌,关山险峻,视野所及,不见尽头。
八达岭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有包括尼古松,撒尔切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圆明园篇
三世血,万国精,金碧辉煌天下闻。
五号上午,天下着小雨,我们一行撑着雨伞,准备去北京大学参观。因为参观的人实在太多,队伍排了好几千米。我们放弃了,改道游览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颐和园相邻。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因圆明园最大,约合八个紫金城,水域面积相当颐和园,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多平方米。所以叫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面积达五千二百余亩,建筑面积达二十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曾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厂”,巴黎的“圣母院”,埃及的“金字塔”而闻名于世。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康熙赐予未即位的儿子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御以“壁喧听政”。
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改造,改建在东面兴建长春园,东南并入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亁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旳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巧妙地移植了国外优秀的园林建筑艺术,并在以后的历代皇帝不断增建完善中,终于形成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名称悬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康熙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含义是: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二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旳建筑群组。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形、方形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园之所以闻名与世,在于它汇集了江南塞北各地的名园胜景,还创造性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林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别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闹巿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獅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式各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遗憾的是,1860年10月6日、7日、10月11日英法侵略者连续三次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洗劫,抢走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后,于10月18日对圆明园进行纵火焚烧。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当时因侵略者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鸿慈永祜的大门。尽有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工匠等被活活烧死在鸿慈永祜。这是侵略者对华的又一暴行。
除此之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再遭劫难。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罪行,实在令人发指!
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是圆明园被破坏的断墙残骸遗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吾辈乃当努力!
北京印象篇
以前看有关报到,印象中北京是寒冷,雾霾,人多,车堵。因为我们是十一假期到北京,正值仲秋,天高气爽,加上两次阵雨,寒冷和雾霾与我们无缘。堵车是现代化城市通病,我看北京未必如此。
首先,北京有很多的地下交通线。共有十七条线路,270多座站台,每日接送乘客达1000万多人次。地面更是交通发达,路网纵横。有市内,市郊,远郊公交车,有电轨车,出租车等运营线路近千条。作为祖国首都,人口众多,车堵在所难免。不过我们乘坐几次出租车,感觉良好,并没有出现堵车情况发生。
北京人多,此言不假。刚到北京,在北京高铁南站就见识了。人头攒动,宾客如云。在北京大学门前,队伍足足排了二千多米长,见首不见尾。引来多少人感叹:参观“北大比上北大还难”!至于天安门广场,如果形容万人空巷的话,还不够确切。那儿是连巷子都挤满了人。圆明园,颐和园,长城入口处及城墙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前拥后挤。可见北京人气之高,场面浩大,撼人心魄。
北京人大方,重礼数,善待人颇有礼让之风。此地居民身处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不恭的心态体味人生。读读王朔先生的小说,看看冯小刚的电影,一股“痞气”扑面而来。但他痞得有文化,痞得够味道
现实也是如此:在颐和园门前,我们一行打u步,定位显示,此君开着宝马,离我们五公里以上,需要十分钟左右。而他用了十五分钟,中途还走错了线路。上车我向他表示,这样开车能赚到钱吗?他说闲得无聊,出来透透气!说穿了这是北京人幽默感,一种居高临下,玩世不恭,睥睨一切的幽默感。
到了北京,乘上面包车,逛一下北京的胡同。
北京胡同,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的四合唍之间的通道。为了采光,讲究的都是四合院坐北朝南,其结果是,胡同多数是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的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小胡同。整个北京城,就象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结构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矩形圈圈,整齐化一。大有“天方地圆”之气势,所以北方人豪爽,易出帝王将相。
至于北京的大碗茶,冰糖葫芦现在很少见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的发展,物品供应的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注重营养和健康。另外,北京人很少过夜生活,中南海周围也很少见到高楼大厦。
坊间传说,君子身边,休想妄为。建高楼是怕窥视中南海。当然这是笑谈,不足为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罢了……
2016.10.10

【作者简介】
张天贵,男,笔名清影,安徽合肥人。平生酷爱古典文化,常在平仄中艰苦跋涉。喜欢在氤氲的茶香中追梦唐诗宋词,在陋室微光下把文字叠加。用秃笔展现内心世界,随性练笔,不求收获。有诗词六百多首,散文若干篇,正筹备出版《晨曦诗词集》和《晨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