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故乡
诗||刘富建
川东达州原达县,
而今改名叫达川;
达川有地名木子,
故乡木子植心田。
1、早年离乡
早年离乡远千里,
参军卫国少回还;
一晃时近半世纪,
曾经少年成老年。
如若现今回老家,
乡民不识显难堪;
熟悉面孔剩无几,
多数先后别人间。
人老倍加思故乡,
儿时往事全涌现。
2、故乡印象
故乡是个好地方,
民风独有人友善;
浅丘地形较平坦,
四季分明粮盛产;
绿水青山禾苗壮,
果谷成熟味芳甜;
鸟语花香蜂蝶舞,
自然生态无污染;
空气新清环境美,
万里长空常蓝天。
3、木子情缘
达川辖区木子街,
此街与我有情缘;
出生成长在这里,
度过童年和少年。
小学初中在街上,
学习文化读毛选;
小学老师多变换,
初中稳定抓严管;
王明生李正玉等,
老师教学有经验。
木子街道远闻名,
街长古老有渊源;
原有不少古建筑,
可惜渐毁未保全;
街曾经历许多事,
传奇故事讲不完。
回忆四十多年前,
木子热闹不一般;
赶场集市商品多,
买卖交易忙不乱;
车水马龙来往行,
川流不息人万千;
老式戏台唱经典,
晚放电影在露天。
如遇过年节假日,
张灯结彩喜气添;
传统舞狮耍龙灯,
唱歌跳舞伴吹弹;
烟花爆竹响不停,
敲锣打鼓街戏演;
春节人人穿新衣,
吃着瓜果上街玩。
4、白马中学
白马中学在马家,
有初高中属县办;
初中人多高中少,
高七六级两个班;
七乡同学聚一起,
住校生活整两年;
学习之外劳动多,
五七分校办三滩;
常去三滩参劳动,
开荒种地茶园山;
两年高中获匪浅,
人生前程起辅垫。
毕业各奔东和西,
成家立业挑重担;
离校同学见面少,
同窗好友常思念。
5、当年农村
当年集体干农活,
队为单位在开展;
分工协作一盘棋,
正副队长是主管;
农忙季节较紧张,
栽种收割抢时间;
学生要放农忙假,
协助家长把活干;
有时农活需突击,
大人小孩齐参战。
农闲时段重管理,
施肥除草勤查看;
田地庄稼长势好,
村民开心露笑脸。
闲时也打扑克牌,
纯属娱乐不赌钱;
不玩麻将和手机,
那时也无电视看;
邻里关系很融洽,
互相帮衬不比攀;
有空彼此串家门,
说东谈西互聊天。
集体农作存弊端,
后来改革地包产;
农民外出可打工,
种地挣钱不受限。
6、家乡巨变
现在家乡变化大,
改革开放成就显;
铁路公路成蛛网,
新建机场离不远;
城乡高楼拔地起,
乡村公路通家院;
出门办事效率高,
交通便利距缩短;
如今城乡无差别,
同样潇洒是农闲;
吃穿住行质飞跃,
小康生活已实现;
都夸党的政策好,
男女老少笑开颜。
7、有个心愿
其实我有一心愿,
适时回乡住一段;
亲朋好友聚一起,
四处走走看一看;
木子赵家和双庙,
马家碑高及映山;
还有百节加金垭,
徒步健身走一遍。
可去两校寻同窗,
沿曾足迹找童伴。
注:①两校~分别指木子中心校和白马中学。②同窗~指读小学、初中和高中时的同学。③童伴~指儿时的小伙伴。
2021/11/27





作者简介:刘富建,男,1957年5月出生,四川达州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6年参军,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并立战功。1987年底转业到地方。先后在部队、军工企业及高校从事政工和教育工作,现已退休。曾在成都军区《战旗报》《西南兵工报》和《中国兵工报》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著有《自编简明实用知识小全》《不能忘记的人和事》等书,已在都市头条发表诗文6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