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绪的三把钥匙(节选)
原创 洞见
诵读 吉立红
网上有个提问:“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个回答获赞上万:“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受它驱使。”
没有谁的生活不烦恼,太过情绪化的人生,是对身心的极大消耗。随着年龄和阅历一起增长的,还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心情不好时,与其死磕到底,不如学会转弯。
事不顺时,读书;气不平时,运动;心不静时,冥想。爱自己,从学会管理情绪开始。
事不顺时,读书
作家蔡澜每年春节前都会开放一阵微博评论,回答网友提问。
有人抱怨说自己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简直暗无天日,问他该如何排解。
蔡老闻言,只回了两个字:读书。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难熬的时光:你可能苦恼,可能无助,可能在无数个夜晚情绪崩溃。
书不是药,但药在读书的过程中。
书,是排解情绪的通道,也是治愈内心的良方。
一个好的故事,会让你暂时忘却外界的痛苦。
一句抚慰的话,常常就能让你重新蓄满力量。
那些你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得出的思考,会摆渡你,塑造你。
让你心沉静,脑清醒。
纵使被生活拖入泥沼,也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来的精神力量。
气不平时,运动
每周锻炼两到三次的人,与那些不怎么锻炼的人相比,会更少有愤怒、压力感、愤世嫉俗、怀疑一切的心态。
运动,是负面情绪的头号克星。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几年前,她刚离婚不久,又赶上公司职位调整,自己被一个新人占了先。再加上家里还在搞装修,到处乌烟瘴气,生活简直一团糟。她每天心里都憋着一腔怒火,不知道该往哪发泄。时间久了,吃不好,也睡不着,整个人憔悴了一大圈。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没有给她开药,而是建议她买根跳绳,感觉烦了就去跳一会儿。刚开始她很不情愿,但每次跳下来,随着汗水的流淌,人也莫名放松了。后来每回碰到烦心事,她就开始跳绳,先是每回300,后来加到了500。
一段时间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生气少了,心态也变好了许多。生活中,人人都有被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时候。
运动,往往自带修复内心的力量。
就像有句话说的:
“运动的过程中,虽然没人跟你讲话,你却在跟世界交流。
也许,困扰你很久的事情,都在大汗淋漓后得以释然。”难过时,就去跑跑步、跳跳绳。汗水冲刷了身体,也扫除了精神上的所有郁闷。生气了,就去打打沙包和羽毛球。快节奏的锻炼消耗了能量,也赶走了心里愤怒的小人。一场大汗淋漓下来,你会发现,烦恼早就被抛在了天边。
心不静时,冥想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事,而是自己的情绪。专注大师安迪曾提出过一个思考方式:第三者视角。简单来说,把你当成张三,把你碰到的问题也当成张三的。
换种角度和心态,很多困难往往迎刃而解。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专注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后慢慢放松,这就是呼吸式冥想;打开一段轻音乐,把自己想成一条鱼、一朵花,这叫引导式冥想。
现代人的生活里,焦虑、压力、浮躁成了常态。冥想就是教我们去除杂念,让心休憩。内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风波四起,也能从容以对。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都是大写加粗的不容易。很多时候外界的困难并不可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心。
气从暴躁生,百病忧中起。
管理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
整理好心情,才有精力面对世事刁难。
养成好心态,生活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任何时候,能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讲好中国故事 把中国读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