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恭王府(10)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恭王府之十
我们知道,当然有关资料也屡次介绍,恭王府作为一个大型宅第应始自和珅,东路“多福轩”应为和珅家人的起居之所;乾隆五十四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和古代传统习俗推测,和珅应将“多福轩”等东路院落作为公主下嫁后的生活居所;和珅获罪后西路居所赐予庆郡王永璘,并且东路建筑内发现的高等级彩绘也证明,“多福轩”等东路建筑应是由固伦和孝公主一直居住到去世。
庆王府时期,“多福轩”被回收后究竟由何人使用,因资料匮乏尚不得而知。恭王府时期,“多福轩”成为奕訢在王府中的会客之所,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有关资料显示,溥伟承袭爵位和府邸居住至清朝灭亡,为还清复辟清朝所欠债款,溥伟不得已将恭王府房产变卖给天主教会学校。辅仁大学期间,“多福轩”成为其女院图书馆。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多福轩”成为供艺术单位使用的录音棚,直至2002年才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处所有。上述相关内容均有史料记载,并能够予以佐证。

恭王府一角
另外,我们从相关史料和后来有关研究和分析看:“多福轩”自建成至今,在固伦和孝公主入住“和宅”前以及恭亲王奕訢入住前,进行过较大的修缮工程,其余则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的日常维修和养护。有关资料还有过如下陈述:基于“多福轩”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和现存状况,深感“多福轩”修缮已迫在眉睫。在有关部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下,恭王府管理中心精心组织,并和专家、设计方、施工方共同努力,遵循文物修缮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复原依据,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对“多福轩”进行修缮。不久的将来,修缮后的“多福轩”将重新对外开放,以古代王府建筑的完整形象和风貌,展现自身的文物价值和历史风采。当然,对此我们也会拭目以待,持续关注的。
叙述至此,我们还记录了恭王府的部分大事记,也将期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的时候,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在此开始建宅;
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1788年,和珅宅第基本建成;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也就是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珅获罪,正月十六,即2月20日,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正月十八,即2月22日,嘉庆皇帝降旨赐和珅自尽;
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其弟,即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
咸丰元年,也就是1850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訢。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訢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
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恭亲王卒,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时间到了1912年,溥伟将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画外),全部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
1920年左右,溥伟因复辟清王朝筹集经费及生活所迫,将恭王府抵押给天主教教会。十多年后利滚利,由辅仁大学代其偿还欠债;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恭王府,指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进行开放;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重期间,委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同志办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图书馆;修琉璃厂文化街;对社会全面开放恭王府;
时间到了1979年,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开始搬迁,恭王府的修复、开放工作提上日程;
1982年2月,恭王府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按照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提出的“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
2012年5月18日,恭王府国家5A级景区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西城区政府、西城旅游委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