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恭王府(3)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恭王府之三
今天我们首先走进恭王府的银安殿。银安殿俗称叫银銮殿,是恭王府中最主要的建筑。而作为恭王府中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或重要的节日之时,方可以打开,其主要功能是起到礼仪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民国初年的时候,由于不慎失火,其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被焚毁,而现在的银安殿的院落,实际上是后来复建的。
我们再到嘉乐堂看一看。嘉乐堂是和珅时期之建筑,那里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恭王府一角
如前所述,恭王府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所有这些,其布局都十分讲究,可以说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另外,据史料记载,其造园是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而建造的。
不仅如此,还有,就是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其东、南、西面均堆土垒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其手法可以说颇高。另外,这里的山顶平台,成为全园的最高点。可谓居高临下,在这里,可观其全园之美景。
从建筑特点上看,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是别具一格的,其所表现的特点也是尤为突出:
一方面其规格之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诸如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具一格。
另一方面,其数量之多,形式之多样:
从样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20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与此同时,其界划之灵活,空间之丰富:
据有关资料介绍,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所有这些,基本都是可以各取所需的。
在此基础上,其做工之精细,技巧之高超:
从史料中获悉,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其用材也是异常讲究的,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这些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其施工难度之大,是十分令人叹为观止的。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其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了。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