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景山公园(10)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景山公园之十
由于昨天关于风水的文章出现一些误差,今天我们还是先说一说关于风水的问题。
如昨天所述,就景山而言,有关资料显示,在风水理论中,有“前有照,后有靠”的说法,将住宅安置在山丘的南面是有利的,与此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山丘能够挡住寒冷的北风,也可以给住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在当时的景山没有山丘的存在,所以就建造了一座山丘。
因此在风水理论中,该山属于“风水山”。由此看来,关于这座“山”的存在,就不难理解了。

景山公园
关于景山的空中布局,由于远看景山公园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实际是1987年3月,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为“景山坐像”。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景山在紫禁城北门神武门的对面,元代时本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明永乐十四年,也就是1416年营建宫殿时,把拆除元代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堆在这里,取名“万岁山”,意在镇压元朝的王气,所以又叫“镇山”。
当时传说皇宫在这里堆积煤炭,又俗称“煤山”。时间到了清朝顺治十二年,也就是1655年,煤山改成了景山。有位专家叫夔中羽的在冲洗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照片时偶然发现,俯瞰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群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着的人像。
据介绍说,此人像面带微笑,其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无疑,这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
那么,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呢?夔中羽发现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那里供奉着被称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
“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打开沉重的大门,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那么,这坐像和他有关吗?夔中羽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曾经写信给溥杰先生和他的亲属,询问景山建筑是否与人像有关的事。当时答复是这样的,他们这些亲属当时在清宫中没有议论过这样的事。这说明整个清朝对景山是否有这张人像的存在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这张图纸隐藏了呢?可惜的是,这样的依据一直没找到。
可不管怎样说, “景山坐像”这一奇妙现象,的确引起了科技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兴趣。这幅近似人像的图形为什么会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出现呢?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的,还是一种完全的巧合?几年来,专业人员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但收获均微,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在许多人、包括有关专业人员在内的尚未解开其谜团之际,我们确实感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的存在,同时,也不禁要问:这一奇妙的现象,到底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巧合?还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巨大的人工工程?目前仍不得而知……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