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景山公园(1)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景山公园之一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人文景观,作为祖国首都的北京,其旅游资源十分的丰富。在这样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在这样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若想三五天或十天半月游遍北京,那只能是梦想。我在北京十几年,现在提及众多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脑子里仍似大有“乱作一团”之感。
仅就我们今天走进的北京景山公园来说,如果不是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我实在难以为之。从这个角度说,此系列仍是“股份制”的产物。
那么北京的景山公园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公园呢?它的历史发展脉络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就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有着极其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
按照有关资料的介绍,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的,曾经是全城的制高点。
我们不妨追溯一下景山公园的历史。景山公园1928年建园,全园总面积23公顷。其中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据介绍,景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公园内有绮望楼、五方亭、寿皇殿、永思殿、牡丹园等主要景点。据介绍,2019年5月6日,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开幕,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景山公园等6个园区细赏国色天香。据说当时景山公园汇集了国内外牡丹品种569个,共计两万余株,涵盖了九大色系、十大花型。
如前所述,景山公园的著名景点主要有万春亭、观妙亭、周赏亭、辑芳亭等。
前面我们已介绍了北京景山公园的地理位置,即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23公顷。南与紫禁城的神武门隔街相望,西邻北海公园。景山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是北京城内的最高点。站在山顶可俯视北京市全城,金碧辉煌的古老紫禁城与现代化的北京城新貌尽收眼底。公园1928年开始对外开放,1949年后进行修理和全面修建,辟为景山公园。先后建成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柿子林。全园坐北朝南,红墙黄瓦围墙。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有树木近万株。
据悉,自1949年辟为景山公园后,先后建成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柿子林。主要建筑有园门、绮望楼、峰亭、寿皇殿建筑群、兴庆阁、永思殿、吉祥阁、观德殿等。
关于主要建筑,归纳起来说,景山的主要建筑有:三座园门(景山门、山左里门、山右里门);绮望楼;五座峰亭(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景山山后的寿皇殿;东侧的永思殿和观德殿以及护国忠义庙。
前面我们也说过,景山公园于1928年正式对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景山公园内的重点建筑多次进行了修缮,铺装了山道和园路,1955年重新开放。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景山公园列为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在“文化建园”方针的指引下,景山公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年举办的牡丹展、荷花展、秋实秋菊展,以其艳美的花色、温馨的环境、浓郁的文化和鲜明的特色吸引着中外游客。1998年,公园复原了万春亭内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受到中外游客的称赞。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中外游客到景山公园参观游览,尤其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来到景山登高远眺,别有一番景致和韵味,这正是:西山逶迤,若隐若现;太液秋风,波光粼粼;殿宇嵯峨,诉说沧桑;新楼拔地,展示未来。景山特有的文化,特有的地理位置,特有的观赏视角,让游客大有美不胜收、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之感。
关于景山公园的园门有3座,即:景山门,位于北京故城垣中轴线上,是公园的南门和正门。有资料是这样显示的,其南为故宫北门(神武门),其北为园内绮望楼。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山左里门,公园的东门,坐西朝东。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1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山右里门,公园的西门,坐东朝西。形制与山左里门相同。
我们今天先聊到这里,明天继续与大家进行交流。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