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青山着意化为桥/顾盛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姜堰地处江苏中部,由于工业底子不厚实,再加上集体资产资源有限,如何使经济薄弱村走上发展快车道、困难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厂房、扶贫光伏、扶贫超市、扶贫医保、扶贫教育、扶贫课堂、扶贫“妇业”等“精准帮扶”铺设了通衢大道、作出了“姜堰贡献”。到2019年底,姜堰区9621户14345名建档立卡户、12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动态脱贫。
扶贫厂房使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一只会下蛋的“鸡”,实现了财政资金“扶贫方式”的精准。姜堰区财政落实区委、区政府开展“4+2”镇(大伦、蒋垛、顾高、张甸、桥头和淤溪)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筹集帮扶资金5300多万元,帮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同时实施优惠财政结算政策,扶持6个镇1亿元,让财政扶贫“贴地而行”,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致富。全区建成扶贫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与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100家、特别是为农服务综合体社会化服务模式得到两任国务院分管总理肯定,2019年还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扶贫光伏将运营收入全部用于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与白米镇签订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合作协议,提供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屋面,建设500千瓦太阳能电站,运营后预计可获得收入50万元。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姜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姜堰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2017年,康普的开票销售额已有2100多万元。盈利第一年,公司便与新华村签署村企共建合作协议,为新华村的建设和扶贫提供资金。据该村党总支书记黄于志介绍,新华村共有19个生产组34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人口大村,村庄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镇上和村里先前已在环境整治上投入了大笔资金,但要实现长效管护,资金还是稍显不足。康普5万元补助资金就像及时雨一样,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扶贫超市架起扶贫暖心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姜堰区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响应消费扶贫号召、创新扶贫方式,牵头成立姜堰区第一家“消费扶贫超市”,由江苏泰农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扶贫超市与各镇村开展经济薄弱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关系,收集各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继而推介、销售。30多家单位工会组织参加消费扶贫认购。江苏泰农公司与白米大安、蒋垛许桥、张甸张前等6个经济薄弱村签订《消费扶贫产品收购协议》,与苏鹏禽蛋、姜堰米业、溱湖八鲜等17家企业签订《消费扶贫产品购销协议》,消费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扶贫医保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确保农村贫困建档立卡人口“看得起病”。
姜堰区医保分局在省定7类重点对象全额资助参保的基础上,对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也予以全额资助参保,与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对每期新增人员和减少人员,通过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比对,确保贫困人口数据准确,做到及时参保、应保尽保;调整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不断下降,报销比例不断上升,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等结报后,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住院总费用的10%以内;与卫健、财政、扶贫等部门通力合作,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同时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扶贫“妇业”搭建用工企业和创业就业妇女之间交流合作、辐射带动的平台,既有效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又为广大妇女脱贫致富找准了门路。花彭村位居张甸镇最西边,是张甸镇有名的贫困村,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足5万元,因没有投资渠道及就业门路,部分家庭主妇在照顾老人及孩子的空闲时间就选择打麻将消磨时间。区妇联开展“1+1妇女创业”活动后,张甸镇妇联积极帮助花彭村妇女与服装公司结对互动,组织来料加工,不但把她们从麻将桌上吸引过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家庭幸福指数。
扶贫教育确保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外省市)资助政策得到落实,做到应免尽免、应助尽助。
姜堰区于2007年成立教育局内设机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全区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服务工作。各学校也相应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资助工作人员参加的学生资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和发放等工作。
为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姜堰区每年都组织全区师生开展“精准资助,走访结对”资助育人活动,通过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困难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切实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印发《泰州市姜堰区资助政策简介》,发到全区各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在各种媒体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主要有《泰州市姜堰区入学新生资助项目》《泰州市姜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南》《各级各类资助政策解读》《姜堰新生资助政策解读》等。
姜堰区教育局还印发《泰州市姜堰区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政府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泰州市姜堰区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泰州市姜堰区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管理办法》《泰州市姜堰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全区学生资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同时,姜堰区教育局一直与民政、残联、工会、团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每学期都将学籍数据与各类贫困生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精准识别各类贫困学生,并通过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建立了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学生和困境儿童(孤儿)特别困难学生资助数据库,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都能及时得到落实、资助政策覆盖到各学段、资助经费都能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
扶贫课堂发挥“乘数效应”暖透寒门学子心。“在小博士这里学习,我很喜欢,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不会的题目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作业也做得特别快。”参加该中心培训的学生小王高兴地说。
小博士教育培训中心与中天社区联手,排找因病致贫、下岗返贫等困难家庭,针对其中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辅导孩子课业的实际,帮助孩子们义务辅导课余作业、巩固知识、预习新课,还赠送小礼品,实现“微心愿”。
姜堰区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为此肯定道:“小博士教育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我区的校外辅导机构从事公益性教育、反馈社会,把姜堰的校外辅导机构引向健康惠民新常态。”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时时处处都在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精心搭建爱民之桥、恤民之桥、富民之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撸起袖子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我们坚信,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愿景必将早日化成彩虹美丽而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