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牵手 湖畔煮墨:
熊继雨 李清发 丁继同微山湖踏浪追风
少年时节读华章,当读《滕王阁序》;壮年时节读骈文,亦当读《滕王阁序》……掩卷长思,直感那“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就在眼前,顿觉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景观就在身旁……

尽管唐代诗人王勃写的是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景色,但当笔者随同书法家熊继雨、李清发、丁继同,连同老摄协副秘书长姚秋芳,以及丁继同兄的同事老范,一行七人来到微山湖畔采风踏歌时,活脱脱直感那“落霞孤鹜”与“渔舟唱晚”的美景就在眼前!

继同兄的老家在微山县南阳镇丁楼村,这里水多田少,乃是“渔舟晚唱”的生发地。老家已没有人住,但一处粉墙矮屋的院落,却常勾起他魂牵梦绕的乡愁……因老家的一位朋友周三(2021年11月25日)有个丧事,他便萌生了借故邀几位书友踏湖采风的念头。他主导,我通知,好在几位老友周三有闲,大家便备好行头驱车踏湖而来。

老村主任丁继东还有他喜爱书法的儿子丁同凯,早早便等在丁楼的码头上。说是采风,其实不过是过来感受一下立冬后的微山湖。

天气很给力,没有风,高空的太阳斜斜地照下来,那叫一个舒服。湖面很静,只有远处的残荷败芦能遮住视线。丁村长专门备好了快艇,由于小,仅可容纳四五个人的样子,便由继雨兄、老范、继同兄、秋芳妹子登艇试水……随着一阵嘟嘟的马达声,快艇由慢及快,瞬间便幻化成犁浪的巨箭,直射远方……

继雨兄字写得好,画尤其精。他画油画粉画,却很少画国画,以他的笔力与功底,若启笔国画,相信绝不输他人。加之,他家常便饭一般的勤书善画习惯,几乎每天都有书画新作示之于微信圈儿,也每每在第一时间得到兄弟几人的点赞!

继同兄的点赞极其特别,每见继雨兄笔下的人物或风景,在他眼里都成了老家,这愈发激起了他那丝丝缕缕、割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
现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在深情凄婉的诗行间,不知有多少华夏赤子读出了家、读出了对家的怀念和记忆!

历史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在小家和大家之间有了取舍;坐了江山,刘邦衣锦还乡并作《大风歌》,是华夏男儿建功立业后对生养之地的敬畏和怀恋;恽代英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写道:“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更是把中华儿女,不记小我,以万民为己任的公者情怀昭告天下!

男儿,因为有了家才有了根,有了根,才知道作为迎天而生的一片树叶,不管生的多高、长的多阔,总有一天要叶落归根、报效桑梓的!
正是基于思乡的苦切,继同兄才有意策划了这样一次采风,他想让更多兄弟了解他的老家,更希望惯写善画的继雨兄,能在他的老家找寻到挥笔执毫的灵感!
继同兄乡愁绵绵,我等兄弟也陪愁切切,这也奠定了此次采风的总基调,一个字“愁”!
继雨兄说:“艺术欲要感动别人,必先要感动自己!”看来,他对书画创作有着很深的体验,这也是艺术创作者的共鸣。其实,艺术从来都是对生活的提练,艺术家的基本功课,除了青灯古佛般的坚守与敬畏,还要具备在生活的火花中提取艺术灵感的本事!

不知是快艇慢了,还是时间被有意拉长,待几位踏湖犁浪的采风者归来时,已接近下午一点。
好书者丁同凯,自己好写,但更求墨心切,尤其熊继雨这样大腕级的书画家能亲来丁楼,不求几幅墨宝,实为良机错失。因而,他早早就在自己习墨的书案间备好了文房四宝……清发与继同二兄见状,显然被写字的欲望所驱使,个个去衣挽袖,摩拳擦掌,同凯则忙着寻刀裁纸。刀不见,只寻来了一把剪子,问“行吗”?继同兄顺手接过,说“可”,便亲自动手。清发兄则阵前研墨,丝丝入扣。继雨兄与秋芳妹子则忙中偷闲,用手中高分贝手机抓拍瞬间……

纸宣如练,墨浪蒸腾,万事具备,只等书家携墨登场。因是老家,继同兄先写,但见他悬腕凝墨,落笔成行,颇有执剑仗言之豪气。
清发兄次写,但见他谨笔慎墨,下笔如注,多有苦耕勤书之匠心。
继雨兄后写,但见他捉笔悬握,笔进书出,有轻风拂柳之媚,多大河掀浪之势,肥与瘦,枯与丰,柔与刚,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缺,笔笔功到书成,字字张合有序……堪为大家之笔!

艺术家简介:熊继雨,油画家、书法家。齐鲁油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文化部授予影响中国50位油画大家,系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宁市书画协会副主席、太白湖区书画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届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宁市分会主席,北京瀚海千艺画廊、北京珍品天下字画行、山东艺心苑画廊签约画家。
(王长鹰/文 姚秋芳/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