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诗绝句一一桑恒昌诗书集》诗评赏析||马启代、袁忠岳【总第1162期】
诗集有售
《新诗绝句一一桑恒昌诗书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近期出版。十六开本,全彩印刷。收精短诗章119首,每首诗都有王传华先生为首的精彩点评。每首诗都有作者的书法彩页。定价68元,免邮寄费。可为购书者签名並书写寄语。书款微信支付,请告知:通联和手机号码。
桑恒昌“寸法”琐谈
马启代
“情感诗学”属于本体范畴,直指诗的价值;“寸法”属于表现范畴,直关诗的技艺;桑恒昌先生50年笔耕不辍有这两项原创足以泽被后学。我之笔拙,挂一漏万,在特殊的环境下,陆续写成三篇小文,今草草辑录,以飨众友。
一 桑恒昌的“寸法”
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创立了“寸拳”,博采众长而发扬光大;桑恒昌先生在汉语新诗的创作上善用“寸法”,撼人心魄而几成绝学。
“寸法”不同于孔孚先生的“减法”:“减法”秉承东方神秘美学之精髓,炼字、炼句、炼意,减之又减,以至于无,上通“易理”,下启“沧浪”,属“远龙诗学”;“寸法”汲取精华,力求精警,境界沉雄,遵循自然,忠实自身感受,讲究深度醒人,属“情感诗学”。
“寸法”也不同于洛夫先生的“幻魔手法”:“幻魔手法”立足汉语的时空架构,以超验体悟制造语义的陌生化,呈现现代之美;“寸法”更加注重汉语的情感底蕴,强化瞬间造成的雷鸣和闪光,从诗歌本质上捍卫并复活着抒情的魅力。
所以,桑恒昌的诗都短(减之又减,以至于“恰到好处”),都抒情(每一个意象都幻魔成饱含血泪的子弹),真正达到了“滴水见海,寸铁杀人”之绝境!
“寸法”超越于诗艺层面,是手段,是过程,也是结果,其高妙的原因,又赖“忧患”、“悲悯”的品格和精神资源,成为直取读者情感命门的桑式独门绝学!
桑先生说“自然天成,通透震撼”是他毕生的追求,“寸法”是我给他贴的标签,不一定准,因为最卓越的汉诗,都是用天下语言都说不清的!
二 桑式“寸法”ABC
对于桑先生的“寸法”还需说明三点:
“寸法”作为美学之“寸”,熔铸着桑先生的美学理想和追求,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可以窥见桑诗的典型东方美学血统。或许它表现为体制的短、意象的大、用语的凝练和风格的沉雄。它的来源除了儒、释、道混合的文化渊源,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民俗主义的影响。
“寸法”作为情感之“寸”,既视作“情感诗学”的独门绝技,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亲情、爱情、友情作为三大源头,爱屋及乌,遍及万物,成为诗学的底色血脉。但桑恒昌绝非泛爱主义诗人,也非情绪型诗人,正如白的对面是黑,爱的对面自然是恨,但这里的爱恨应从艺术精神和人格境界理解。故桑诗之情感以浓见纯,通透震撼,与即时性和形而上均保持距离。
“寸法”作为技艺之“寸”,桑先生博采了众家之长,善造诗境,大入大化,是“藏”的高手,“炼”的行家,独成自家诗语,始出“幻魔”之效,所以其语言活用有道、活力超强。一般人只知桑诗的第一层面,即感染层面,谓诗情,它还有第二层面,“寸法”集合起来的诗语架构,即诗思,当然还有第三个层面,那就是贯通天地自然、人伦教化的诗意。“寸法”就是在疼痛和苦难中用大文化的汤料熬成的。
如此这般,我尚未细述“寸法”的精微!
三 桑式“寸法”的三大原则
“得意忘言,法无定法”都是中国文化精髓的典型表述,欲说清“寸法”好比盲人摸象,它存在、被感知,欲说却忘言。
当时,笔记上记有十几条,几乎都强烈地触动过我,今天却只想说三条:
“寸法”秉持人生体验,以“情”为质点,以“撼人”、“撄心”、“深度醒人”为追求,时有“致命一击”,达“飞叶夺命”、“寸铁杀人”之境。其“情”贯通天地古今,浓郁通透,渐入大化之境,是人间至爱,神性自显。
“寸法”秉持东方诗艺,以“象现”为核心,隐喻而不晦涩,包容而富灵性,把意象由表现范畴引入思维领域,文本丰厚,实为意象大家。“藏”术、“化”术、“魔”术一臻炉火纯青。对“散文化”的矫正、对“口水诗”的拒斥、对汉语诗歌语感和语义的卓越探索,罕见比肩之人。
“寸法”秉持“吟咏”视角,以现代“诗思”为烛照,探微寻幽,给汉语言独有之呼吸,形成低回铿锵之节奏,又加入超验空灵之美,在中国新诗“缘情言志寓思”的魂魄构成上功成至伟。桑先生长期被误读为“传统”诗人,当与此有关,世人多不识庐山真面目也。如何做到“恰如其分”不仅是做人的智慧,也是作诗的智慧啊。
三条肯定说不尽,甚至说不清,倘能抛砖引玉,于人、于己、于诗,都善莫大焉!


桑恒昌和他的诗
袁忠岳
为祝贺桑恒昌文学馆开馆,我写了一首诗。诗写得不咋样,只是表达我的一点意思。题目就是《桑恒昌和他的诗》:
生来命硬天不收,
日夜种诗度春秋。
一阕怀亲传四海,
奇崛蕴味唱风流。
下面我就讲讲这首诗。
先说第一句“生来命硬天不收”,是说他一生数次误蹈鬼门关,只因阎王拒收才返回。年轻时的险情,是听他说的,在部队,在边疆,在青藏高原,得了一种我现在也说不上来的病(白塞氏综合症),属不治之症,最终他又活了过来。最近一次,我是亲见的。那时他在邮轮上朗诵诗,
回来的时候,船靠岸,他下船,刚踏上陆地就趴下了,深度昏迷。他被辗转送到省中医,进了重症监护室,下了病危通知书。其先诊断为浓毒血症,后又确诊軍团菌感染,昏迷十五天。我和孙国章去看他时,他已转到普通病房,但还戴着氧气罩,只能打手势。可是不久,又看到他活跃在诗歌舞台上,不断在微信上见到,他在哪儿哪儿朗诵诗歌或参加活动的消息。他是为诗而生的,生死体验,让他对生命对人生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台湾诗人洛夫说"他的诗中横亘着一根嶙峋的骨头,让人有的嚼的"我写过他诗的评论题目就是《血肉凝成的诗句》。第二句"日夜种诗度春秋"忘了谁说过这个意思的话,“一个人一生只要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即可”。恒昌的一生就是做了一件事:写诗。他没有别的爱好,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哪项运动或哪项娱乐。和他在一起就是听他拉呱,拉呱也离不开诗。他反应快,时不时的蹦出些妙句谑词,让大家哈哈一笑。大家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些词语想法或许就会悄然入诗。而当他一人静坐时,你就见他拿着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划拉,那更是在记下他的灵感,他的发现,他的收获,甚至就是他某首诗的雏形。给人一个印象,他活着就是为了写诗。
第三句“一阕怀亲传四海”,《怀亲诗》,不用多说,这是他影响最大的一组诗,不仅在国内传,而且传到了国外。其实,这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母与子。我在评论中是这样描写其怀亲诗的写作过程的,“始则点滴继而细流,终于汇成银瀑,飞流直下形成新时期纯情诗中又一大景观。第四句“奇崛蕴味唱风流”这是对他诗歌风格的品鉴。他的诗,看似平常
实奇崛,读来有味耐琢磨。机智是它的特点,奇招是它的出手。西方美学有一个理论称作“浓缩的反论”恒昌的诗符合这个理论。这也就是苏轼说的“反常合道”似“歪打”结果"正着”别开生面,出奇制胜。例子就不举了,大家看诗就是了。
桑恒昌
【顾问:桑恒昌】
桑恒昌,男,山东武城人,1941年出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技术职称:编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
山东诗人,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出版诗集二十多部,其代表性著作有:《低垂的太阳》《桑恒昌抒情诗选》《爱之痛》《桑恒昌怀亲诗集》《灵魂的酒与辉煌的泪》《年轮 . 月轮 . 日轮》《听听岁月》以及《来自黄河的诗》(中德对照)。诗作入编200多种选集和选本;120多首诗作被翻译成英、法、德、韩、越文发表,并在国外结集出版。评论其作品的文章计178篇,另有两部专著《桑恒昌论》和《桑恒昌诗歌欣赏》。
曾应邀以诗人的身份出访德国、越南等国家。
在德州大学有桑恒昌文学馆,是如今著名的中国诗人,现在还继续写诗,担任《中国诗歌周刊》顾问!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 蓝棠 西风 陈传燕
美术、书法顾问:
柯林胶 许广纪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羽君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江南
梁兵 高凉之子
美术总监: 曾志强(诗刊封面设计)
钟沛任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大江 苏凌 娇君
景谦 黄山 阿郎
葛烨
宣传部长:强弓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曹钧 京鸽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远方的家 徒步 岁月如歌
蓝调 宝泉 静好 思雨
问道 阿郎恋曲
宽厚的微笑 光沐
一、古诗词选稿中心
二、现代诗选稿中心
三、精品系列创作中心
(国风雅韵、新诗美韵)
四、专题创作中心
五、诗评工作室
六、“华之韵”朗诵团
七、审稿中心
八、音像工作坊
九、编辑工作室
十、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