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的深秋
文/田方芝 山东
落叶匆匆
秋风瑟瑟
在深秋的夜里
思念天边那遥远的月亮
先披着深秋黄昏
的那一抹夕阳
在带着深夜寂寞的月光
走进忧伤惆怅徘徊无常
不老的深秋历尽沧桑
让日月向深秋再次表白
大地的芬芳馥郁
永远系着深秋的太阳
和多情月光的陪伴
不老的深秋一次又一次
送走月亮托付起晨曦
不停的嘱咐晨露
好好的爱万物
不老的深秋告诉星辰
丰收就是大地的梦想
不老的深秋忙活着收获希望
收获喜悦收获秋光
在晚风的搀扶下等待黎明
让抖擞的月光陪伴
快要走散的星光
还没把幸福收藏好的诗人
再次又把幸福快乐
写进自己的诗行
深秋还没入睡的姑娘
把爱深情的收放
未老的深秋是那样的
更加豪迈奔放……
月到中秋
文/田方芝
我爱中秋的景色
醉在深秋
文/田方芝
我在深秋的早晨,
迎着晨曦遐想,
在旁晚的时候,
望着西斜的夕阳,
尽情的享受生活的快乐,
悄悄地打着腹稿,
构思一篇文章,
往往陶醉在那,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诗句里,
陶醉在晚风里,
任凭晚霞的抚摸,
任凭夕阳的踏踩,
任凭晚风的亲吻。
我曾想
文/田方芝
我曾问
白云飘向何方
我曾想
时光能有多长
我曾梦
风雨留在家乡
我曾说
幸福快乐安康
记得炊烟绕山岗
写下日月奔波忙
我曾问
深秋红霞万丈
我曾想
梦里飘着芳香
我曾梦
万物复苏生花
我曾说
春风初开一片
日月星辰的交融
绿水青山的哗然
我曾问
大地是方是园
我曾想
途中是沟是砍
我曾梦
担当是易是难
我曾说
攀登不怕风险
一生拼搏的艰难
换取一世的平凡
写给我的朋友
文/田方芝
她在晨风的搀扶下
飘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她闯进了我的心房
她在微笑着向我走来
让甜蜜的微笑征服了我的心
用情牵着我的爱
用爱搀扶着我的情
她开心快乐的向我表白
她说在朝霞满天的那一刻
还有深秋闪光的晨露里
在夕阳下
留下那甜甜的微笑
还有留在白云深处
那遥远的梦想和欢笑
她那深情的微笑牵动着我的爱
系着我的心
她的微笑在瞬间绽放
我把她的微笑和爱一起收藏
我的梦和诗与她一起飞翔
她告诉我
陪伴我的是她的诗和她的爱
只到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的感觉告诉我
她是我生命中最幸福
最快乐的
她会把我的诗和我
所有的幸福收放
她那美丽的脸旁在我心中悄悄绽放
犹如永远抹不掉的美丽夕阳
我们并肩走进用幸福快乐点缀成的辉煌
在峥嵘岁月里
一切静好
她就是开放在我心中的芙蓉
她的爱永远在我心灵深处的爱河里奔腾流淌
她给我铸就美好时光
她让我的生命更加豪迈奔放
所有的幸福我已经
田方芝
远边的白云下那是我的家乡,满山遍野的牛羊在我的家乡喂养,那一排排的楼房数着我家乡的忧伤和惆怅,我多么渴望……
我多么渴望,多年消失不了的乡愁和哀伤,多年抹灭不掉的乡愁在我的记忆里消失抹掉,系在心头的乡愁就像一座压在我心头的一座大山,那消失不了的乡愁绕在梦里头,又有多少飘摇不定的乡愁让父老乡亲们白了那不应该白的少年头,又有多少乡愁让愚昧无知的乡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渴望啊渴望,该消失的乡愁啊,多少年来就像大山一样,压的父老乡亲们喘不过气来,结束了不该结束的希望,毁灭了多少孩子的理想,丢失了不该丢失的盼头和念想,该结束反而结束不了的乡愁啊,让故乡的亲人们愁上加愁,忧上添忧。
我多么想,我多么渴望,我多么期待!乡愁的产生大约起源于愚昧无知和偏见的坚守,人们的心里头,只有知识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父老乡亲们乡愁的心结,才能让父老乡亲有奔头,只有知识才能打通乡亲们愚昧无知的想法,越是落后乡愁越显现的突出。
我多么渴望知识啊,让知识改变故乡亲人们的命运和想法,让宣传法律、法规的朋友,早一点到我们这个缺乏知识、消息闭塞,思想落后封建迷信的农村,普及一下法律知识,让人们改造一下思想,教育一下乡亲们思想落后的根本就在于愚昧无知,让人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认识到思维逻辑错误的根源,才能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追求真理所存在的价值和真谛。
我多么渴望,想早一天让乡亲们快一点走出思维的误区,有多少乡愁不被人知和认知,又有多少乡愁不能被真正的理解和了解,只有家乡的那两棵古老的大杨树和那一撞撞老泥屋,把众多的乡愁数了再数,因为渴望乡愁的消失,家乡的那两棵老杨树,显得苍老了许多,一直在寂寞和忧愁中徘徊彷徨惆怅,原来风华正茂的它因数不清乡愁的忧伤和痛苦,记不清了乡亲们有什么样的愁,乡亲们长期以来在惆怅、孤独、寂寞和彷徨的阴影下虚度年华。
他们仅有的对故乡的一种情思和眷恋也渐渐被稀释掉了,他们也会把乡愁当做害羞布,忘不了乡愁的困扰和烦恼就不会有新的希望。
我多么渴望,思乡曲,念乡情,故乡愁,把苦难家乡的过去编成一个古老的故事,一首诗,一首歌,还有非常感人的传奇,把故乡的理想像风筝一样系在了故乡村头本来应该阳光明媚、霞光万里的空中之上,我渴望乡愁早早消失。像云雾一样消失在家乡的村头林间的树荫下,让赶不走也撵不跑的阴影早点消失。
我多么渴望,让影响着孩子们的追求梦想和思绪的发展的落后局面得到解脱,把束缚孩子们成长的连锁甩掉,那些给文化底蕴蒙上一层害羞的面纱的东西,乡愁成了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
记得大约是在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乡愁还不是那么的沉重,希望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曙光,孩子们追求理想和幸福的翅膀刚刚开始飞翔,孩子们的成长才刚刚起步,生活的屏障开始有了新的美好的设想和希望。
我小的时候,一年四季都离不开村里的大槐树和老白杨树,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到这两棵大树下来乘凉,古老的大树便成了全村遮风挡雨遮阳的护身符。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人多,说话的人多,听笑话的人多,开玩笑的人多,讲故事的人多。露天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没才你更要来,这两棵大树便成了当时的人才自由市场,给追求知识的孩子插上了放飞理想的翅膀,给追求真理的人远大的思想抱负和奋斗的勇气和希望,是当时孩子们快乐、幸福、求知的课堂。由于人们经常到这两棵大树下乘凉,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唠唠嗑,拉拉呱,吹吹牛,那些大侃们把《西游记》的故事吹乎的神乎其神,把《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说的比书上写的还玄乎,有小儿画本和小儿册的都拿到这里来相互争着看或者交换着看,大家都是三、五成群,一帮子、一伙人挤在一起看,都自以为是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和看法,一起看就免不了有争争吵吵,各自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就避免不了争吵和打斗,孩提时代的那种天真烂漫的争吵方式非常的诡异。那些大一点的看的多的,了解的多的,自然就把故事情节理解的透彻了,场面、情景、细节,故事的发展,人物形象等等,自然和看的少的就存在着差异,争吵不断升级,往往就引起打斗,只有这两棵树听得一清二楚,记得最全面。
当时大家都说这两棵是我们村上的新闻发布中心,是我们村上天然的露天会议室,村里已经习惯了在大树下开开会,因这两棵树最大,离村最近,各生产队的一出工就敲钟,一队的在老槐树下,二队的在老白杨树下,有时候两个生产队的钟声同时响起,谁也不肯先停下来,暗暗较劲,出工钟只有生产队的正、副队长才有敲钟的资格和权利,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惯,是故乡亲人的一种自豪和骄傲。
夏天,破旧不堪的学校里没大树底下凉快,学校一共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五、六个人,就一棵大树下一个年级,大树就成了没有围墙,没有瓦房,没有房顶的露天学校。平时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和小朋友们玩耍的天地乐园。
六、七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变老了,青春的容颜不见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欢乐的童年、美好的时光变成了永远的回忆,当年的娃娃们现在已经是奶奶和爷爷的辈分了,有了祖孙、外祖孙,那些稀稀拉拉的金丝银发爬满了光秃秃的额头,老眼昏花的孩提时代的小朋友见了面也不敢相认和相识。
古老的的大槐树好像是乡愁的根源,悲剧的发生就是发生在大槐树的阴影下,乡愁的起源要从大槐树的昨天说起。故乡人也愁来地也愁,故乡的大槐树更是愁上加愁,大杨树也是愁上加愁,更何况,这两棵常年不动的老树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像两个年少的士兵,整天把守着村庄的寂寞和忧愁,是乡愁,陪故乡一天一天的变老,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和风光,听不到外面所发生的一切故事。世外桃源的恋歌,悠长飘扬的乐曲,只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深深的爱着这两棵大树,眷恋着脚下那片肥沃而又寂寞、孤独的泥土,享受着大自然的独有的芳香,还有时而青、时而黄、时而干枯的芦苇常年与故乡的村庄隔田相望,多情的小鸟传递着它们彼此间的依恋和孤独、寂寞的同感,记不清的乡愁,数不完乡忧,说不清的伤悲,写不尽的惆怅,只有常年以日月星辰为伍,以暴风骤雨为伴,与蓝天白云为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年累月,经受着风霜雨雪大自然的洗礼,只有日月星辰的陪伴,那些由忧愁善感、喜怒哀乐,编辑成记忆里的尴尬的故事和往事,不堪回首的灰黄的古老的记忆,述说着乡愁的点点滴滴。那些美丽的小姑娘和调皮、捣蛋、漂亮、帅气的小伙子,都变得苍老了许多,变成了老头、老太太,他们都从记忆中熟悉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有多少个小胡同,有多少间泥瓦房,他们熟悉村庄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们熟悉你的面孔,你的尊严,你的爱恋,认识你的面容。古老的老槐树、老杨树你还认识他们当中的谁?他们淘气的样子和不礼貌的丑陋、恶习,脏话连篇的小石头,善解人意的姑秀,爱打架的小黑子,还有爱学习、爱看书的小白脸,还有,还有,你还记得他们吗?他们的故事里喜怒哀乐和忧愁你还有记忆吗?故乡的村庄啊,从你怀抱里走出去的他们你还能认识他们吗?他们快乐的童年里有美好时光的陪伴,他们追求理想的脚步和拼搏的身影你都看得见,他们中有求索、发奋读书的好儿郎,有激昂、慷慨坚强,敢于担当的小字辈,他们当中有准备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兵哥哥,他们都是从你脚下,从你身旁走出去的志在四方的好青年,在古老的记忆里还能复原他们自身的原型吗?你记忆里的伤悲和哀愁,美好的回忆里又有多少悲欢离合曲折离奇的故事再讲给他们听。故乡亲人用勤劳致富粗壮的双手拖起家乡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梦想,一辈又一辈脱贫致富的梦幻,然而,一曲乡愁的悲歌和由于乡亲们古老愚昧无知的观念,扼杀了一对青年追求幸福、追求快乐、追求知识的梦境。
不能准确的说那是几几年的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一阵急促的电闪雷鸣之后,一对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班同学的阿莲和小刚,两个人真是天上的一对,地上的一双,男才女貌,一对即将拜天地入洞房的鸳鸯,情同道和,志向远大,下地干活出双入对,有说有笑,开朗活泼,共同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以及美好的撞憬,让这俩个年轻人的幸福走到一起,共同规划着非常美好和远大的理想。然而,正当两个年轻人比翼双飞刚刚想起步的时候,村上人们的那风言风语铺天盖地突如其来,压的两个孩子喘不过气来,污言碎语刺痛了孩子家长们的心扉,双方的父母无知的只因为辈分的差异坚决不同意这门美好的婚缘和亲事,逼迫两个孩子在老槐树下牵手拥抱离世而去,本来这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和痛苦的终点。
一曲悲歌,结束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一段乡愁,结束了一对年轻孩子的生命,愚昧无知的乡愁把爱情的一首颂歌变成了悲壮、惆怅、凄凉的哀曲。愚昧无知的乡亲们污言碎语葬送了孩子们美好的青春和一段情缘,又把这段爱情故事不愉快的结局归结到了有神之说的大槐树身上。凄惨、悲凉的故事一年又一年的被谣传、神话传至目前,乡愁的序幕被无情的拉开至今为止一直没有终结和谢幕,大槐树不但没有被人们所忘记,反而被愚昧无知的故乡老者越传越神奇,越传越离谱。
一曲又一曲的悲歌给乡愁添加了一种神奇而神秘的面纱,含冤而死的孩子便成了故乡无知的人们茶前饭后的笑谈、笑柄和笑料……
一曲乡愁述说了家乡一带本该让那些愚昧无知的朋友们醒悟,唤起人们对错误的认知,提醒人们不该在错误的思绪当中越走越远。然而,细啄家乡的哀愁曲把故乡的悲欢离合描述的非常的经典: 是愚昧伴随着贫穷走过了春夏秋冬,是落后夹杂着无知度过了半个多世纪,是解不开的乡愁带走了一辈又一辈的幸福和欢乐,是封建和迷信葬送了孩子们的美好的爱情姻缘,是传统的文化习俗把本应该幸福快乐的人们带到了封锁、瑕疵的地方,可怜寂寞的人们还要再熬过多少年、多少代。
我多么渴望,家乡的乡愁早点消失,让故乡的亲人有奔头,有盼头,有来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有劲头……
远处,飘来一块彩色的朝霞,人们似乎看到了曙光和希望,那块带着乡愁影子远去的风和带着乡愁阴影走远了的云,消失在遥远、遥远的天边。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比翼双飞,从大槐树上盘旋寻找当年那对早逝的英灵,大槐树又有了更神秘的传说,又有了新的故事,更多的传奇,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出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美丽的身影,一曲新的《梁祝》新歌在空中回荡着……
一帮迎娶的人群正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向我们走来,打破和中断了故乡沉默了很久很久的寂寞,乡愁那首悲哀的原始曲从此就要结束了悲壮、屈辱的历史,爱情的序曲又要拉开幸福、欢快的帷幕……
是新时代的强劲东方给故乡的人们带来人生当中最快乐的巅峰,是人们的新思想和新作为驱散了乡愁长久的阴霾,是知识打开了愚昧无知的大门,结束了乡愁的悲歌哀曲。
一首首情歌悠扬的在村庄上空回荡,村里家家户户唱起了绝恋的序曲和颂歌,新的诗篇和乐章,新诗和跳动的音符又要奏响,欢快跳动的音乐在大槐树和大白杨树上漫步、回荡、盘旋,相互祝福着,彼此又相互羡慕和眷恋着,两棵大树的枝头在风的吹动下不停的上下翩翩起舞,跳个不停,它们是在相互招手致以,相互鼓励,相互嘱咐,人们望着这感人的情景和场面,激动的泪花流向心灵深处的那块古老干渴的心田。人们似乎看到这两棵大树在慢慢的向着对方移动而来,正等待着他们相互的拥抱接吻,他们的故事和传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经典、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奇。蓝天白云为两棵大树做媒,星辰日月为大树的爱情作证,跳动的劲风为他们伴舞。风吹树啦弦,鸟儿齐唱歌,黄河拍岸笑,大地换新貌。老槐树和老杨树的恋歌在云端停留徘徊,绕过希望的田野,爬过重叠起伏的山峦,穿过一道道乡间小路的封锁,唤醒了整个熟睡着故乡大地,为那些即将醒悟又要陶醉的父老乡亲,托起一轮红日,献上一片朝阳,让不甘寂寞的晚辈们迎接新的太阳,拥抱新的曙光,迎接新的希望!
我多么渴望,家乡的亲人们快快行动起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的征途中扛大旗立新功,我多么渴望家乡的孩子快快成长,担当起祖国的使命,成为祖国的栋梁!
故地重游
田方芝
鱼山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是我梦想诞生地,今日故地重游,我来到故乡的身旁,想起我四十多年前写的那首鱼山颂。
我的故乡鱼山坐落在巍巍泰山脚下的涛涛黄河北岸,涛涛不息的黄河怒涛汹涌澎湃的嚎叫,水有节奏的不停的流淌着,拍打着两岸成排杨柳绿荫,这里有我童年的梦和捉迷藏的脚印,鱼山是我的家乡,是我理想放飞的地方,是我幼小时期的摇篮,是我的诗《鱼山颂》的诞生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写下了一首诗:附
鱼山颂
群鸟高攀花正笑,
鱼山顶上夕阳照,
黄河涛涛向远去,
游客笑声伴河涛。
骄阳似火艳阳照,
风吹荷花把客邀,
鱼山陪着黄河笑,
仔细感观天地摇。
直到今天我读起来朗朗上口,那时候鱼山还不是旅游景点,但鱼山早就出名,也许是因为有曹植墓的缘故吧!
鱼山虽然山小,但人杰地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曹植算不算仙,另有别论。但很多人来看曹植墓这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我又一次站在鱼山之巅,看看气势磅礴的涛涛黄河,再看看鱼山的美景,真是风光无限好,处处尽朝晖!听一听黄河拍岸的惊涛,涛声依旧,心更昂然。你在悠扬的听着《黄河颂》的朗诵诗,你就会诗兴大发,赞美美丽的黄河给赞美可爱的故乡鱼山!涛涛黄河流不尽,巍巍鱼山树成荫!你就会更爱我的家乡,黄河畔边的田庄村!作为鱼山人的我,更自豪,更骄傲。
鱼山镇有个田庄村,那是原中央领导人田唯心的老家所在地,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雪白的白云天上飘,黄河水拍岸浪高!
我故地重游,准备再写再游鱼山,敬请期待。
思念
田方芝
我多么想,让日月星辰把时间拉长,仔细听听秋雨挽歌,用心斟酌朝霞里的故事,细细品尝白云下的那份柔情。在漫长的岁月中闻闻花香,让美好的生活添彩更精彩,让时光芳香更芳香!
让我牵着你的手,直到生命的尽头,永久不停留,让我心头的思念,让她那份温柔再回到我的怀抱,再回到初恋的那个夏天!
我的思念从难忘的1978年的那个毕业前的夏天,到2022年的好事之秋的秋天,痛苦的思念和磨难,拉长了我的峥嵘岁月,岁月的花纹斑斑点点,思念的痛苦抹平了历史长河里的高山,思念的泪水淹没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思念是痛苦的,不是值得炫耀的东西。
思念是惆怅的亲兄弟,思念是忧愁善感的双胞胎,思念是一种病魔的状态,所以说,思念是痛苦的代名词。
思念就像举重运动员的腰带一样,扎的不紧不行;思念就像长跑运动员的鞋带一样松不得;思念就像穿西服套装的演员的领带一样想松又不敢松;思念就像遥远的白云,尽管飘得再遥远也忘却不得,思念就像冬天套在脖子上的围脖暖和温馨。
思念就像系在腰上的钱包,离不开,舍不得,忘不了,丢不得,思念就像风筝一样飞的越远越高线就蹦的越紧!
亲 情 似 海(小说)
作者|田方芝
听:《爱的奉献》还在继续;看: 那些为爱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还在继续谱写爱的诗篇和乐章,他们的呕心沥血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传承,发扬光大爱心的继承和传递!
当兵报国好儿男
(快板书)
作者︱田方芝
竹板一打响连天,
各位朋友听我言,
世界风云多变幻,
国防建设很观念,
国家大事都挂念,
新闻联播天天看,
美奥英法德日韩,
不断进行来调畔,
日本争我钓鱼岛,
美英抢我大海南。
现如今我已长大,
立志报国把敌杀,
我去南海把枪跨,
保我南海保国家,
打的美帝找不到家,
海南岛上国旗飘,
杀敌立功把家保。
钓鱼岛,我来了,
您是祖国的自豪,
我为您感动很骄傲,
为国杀敌斗志高,
敌人胆敢来我钓鱼岛,
一个不留全干掉。
南海也有好多岛,
英雄的人们人工造,
中华儿女很骄傲,
炎黄子孙更自豪,
扛起枪,把国保,
祖国召唤我来了,
抛头颅,洒热血,
我为祖国挖战壕。
北京连着钓鱼岛,
祖国的山河不能少。
北京连着南海岛,
南海岛上国旗飘。
东风利器我国造,
时时刻刻准备好。
党中央,发号召,
征兵工作开始了,
立志当兵把名报,
用我青春把国保。
打击一切侵略者,
英勇杀敌我不少,
枪上膛,刀出鞘,
杀敌立功把国保,
誓死保卫钓鱼岛。
世界风云多变幻,
美英多国来调畔,
美拉英法奥日韩,
对我南海虎视又眈眈,
一心一意想霸占,
男儿爱国心不减,
保国为家去前线,
杀敌立功谱新篇。
今年十八正当年,
体魄健壮不一般,
吃苦耐劳冲在前,
为国流血也流汗,
英勇报国无怨言,
祖国需要一声唤,
守在南疆第一线,
激情豪迈做贡献,
做一个,
新时代的好儿男。
党中央,一声唤,
我去当兵到江南,
学习练兵很精干,
各项工作走在前,
杀敌立功当模范,
保卫钓鱼岛,
保卫我海南,
解放咱台湾,
祖国啊母亲,
保国是本分。
英雄的炎黄子孙要承担。
立功喜讯今又传,
东风快递和导弹,
样样操作都熟练,
保家卫国我心愿,
献身边陲心也甘,
不把侵略者消灭掉,
自己的家园永不还,
哪怕血流尽,
哪怕血流干,
保卫钓鱼岛,
保卫咱台湾,
离不了咱这好青年,
热爱祖国的好儿男,
热血沸腾的好壮年,
保家卫国把青春献。
美澳英法德日韩,
侵略本性再不减,
你们一块要完蛋。
胆敢侵犯我中华,
航母来了底朝天,
我说这话你不信,
你看看,
炎黄子孙的后代们,
保家卫国有决心,
财狼来了给他拼。
打的你们鬼哭又狼嚎,
我们中国解气又长脸。
中华儿女奇志娇,
祖国人民笑开颜,
男儿为国跨战马,
做梦都在把敌杀,
个个摩权又擦掌,
今天我来把心表,
南海就是他的家,
英勇善战把敌杀,
献身祖国就不怕,
南海国旗迎风展,
全国人民心相连,
杀敌立功我心愿,
为了响应党号召,
去年当兵把名报,
为了祖国红旗飘,
宁可自己家不要,
也要南海把国保。
青春听从党召唤,
保家卫国更需要,
为祖国,为人民,
满腔热血献青春,
保卫祖国是本分。
这就是,
新时代的好青年,
带头服役把兵参,
为国杀敌去前线,
敌人胆敢来侵犯,
彻底消灭帝修反,
红旗飘飘在海南,
这就是,
好男儿立下的誓言,
保家卫国心不变,
献身祖国谱新篇,
保卫好咱祖国,
保卫好大江南,
长城内外红旗卷,
祖国重担跳在肩,
看我英雄好儿男。
守边关,做奉献,
上前线,斗志坚,
保家卫国当模范,
头可断,血可流,
保卫国家的意志不可丢,
不把侵略者消灭
干净誓不还,
杀不尽财狼绝不凯旋。
作者简介:
田方芝,山东聊城人。八十年代初开始写作,起初是通讯报道,后来在业余时间把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了,诗,诗歌,散文,散文诗,微型小说,中篇小说,通讯文学,报告文学,论文、歌词,独幕话剧,山东快书,快板书等等,共有数百首(篇)文章先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