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王爱民 李西锋 通讯员 赵夏雨 李博)近日,在邙岭镇申阳村,镇村党员干部一边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一边忙着清理房前屋后的廊道、水沟,拆除废弃建筑物……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引导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品位,美化村容环境,改造污水管网,邙岭镇正在以党建引领各项中心重点工作,下大力气使乡村振兴“活起来”。
建强队伍,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育强“带头人”,壮大“生力军”,下沉“专技人”,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释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头雁效应”。为育强“带头人”,提升村级班子组织力、战斗力、带动力,大力开展以“村级党组织书记考核一遍、班子体检一遍、村情摸排一遍”的“党建体检”行动。逐村分析排查、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为切入口整顿提升;对14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档案归档上报,践行“阳光体检”,对4位50岁以下具有高中学历的党支部书记强化学历提升;组建以学校教师、涉农职能部门业务能手、优秀支部书记、返乡创业乡贤为主力的政策宣讲团,灵活运用“党性+技能”“讲授+互动”模式,定期对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振兴乡村”筑基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2个省级党建示范点、5个开放性党群服务中心、4个五星支部建设。以“三亮”工程为依托,14个村均以图文形式实现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亮业绩、村两委干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强化激励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比学赶帮。
整合资源,激活村级发展“一池春水”。盘活资产资源,变“资源基础”为“经济优势”。各村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盘活存量、做足增量”上下功夫,采取资本变现、资产资源折价等方式,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让资源基础不断发挥经济效益。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经营型、市场运作型”等发展模式,激发脱贫村发展活力。刘坡村以“党组织+企业”模式进行村企合作,通过投资股份分红与洛阳青财苗木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绿化苗木、火龙果等特色种植。省庄村、周山村、赵坡村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本村特色黄杨、胡萝卜、大葱、小米和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进行量化,由村级合作社与公司进行股份合作经营。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已全面带动,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多点发力,齐奏致富增收“振兴之歌”。积极动员、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培育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4名,与贫困党员和群众结成帮带对子21个,20名致富能手带动脱贫户152户、547人。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整合红色教育资源,精心打磨本地文化精品课程,打造了以申阳革命纪念馆、刘坡集体经济特色种植项目、兰庄美丽乡村示范点、黄杨驿站、洛阳中都仿古建材等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做大研学产业。推进周山村黄河文化、生态发展、特色种养殖、旅游“四联”共建工程,以打造兰庄、省庄、东蔡庄、杨庄黄杨基地为依托,采取“基地+农户”模式,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以黄杨为主导的花卉苗木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