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又想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
文: 鹿成增
诵:大魏哥
同样是一个故事,昨天看是热闹,今天看就是道道。
比如说那“塞翁失马”的故事吧,昨天读这故事,在觉得有趣之时,更觉得那塞翁好生幸运,故事也真是好生热闹。今天再读这故事,却发现,这“塞翁失马”故事的后一句“焉知非福”才是故事的本质,才是故事的“道道”。原来,这“塞翁失马”的故事,折射着“焉知非福”这么大的哲学道理。那塞翁之所以是个“幸运儿”,得易于他是个真正的“哲学家”。
让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重温一下那“塞翁失马”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在那茫茫的草原上有一牧民,人称塞翁,他善于养马,也养出了不少好马。不想有一天,他的一匹马跑失了。于是,有好事人安慰他。塞翁却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说丢马未必是坏事。好事人心想,这老头准是丢马心疼的傻了。
没过多久,这马自己跑回来了,还领回来了好几匹野马。好事人又登门祝贺,塞翁却说,这未必是好事。好事人心想,这老头准是高兴的傻了。
事真如此,塞翁的儿子喜马,也喜欢训马。不想在训这野马时从马背上掉下来,把胳膊摔断了。好事人心想,这老头的嘴真臭。于是登门安慰。塞翁竟然满脸笑意地说,这未必是坏事。好事人这下“明白”了,这老头原来不仅傻了,还是疯了。
奇迹的是,在塞翁的儿子摔伤之时,正值战乱抓壮丁,塞翁之子却因伤而躲过一劫。
你看过这故事,你难道不认为那塞翁是多么高明吗?他可能没学过哲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哲学,但你不能不佩服塞翁面对这失马与得马中的哲学思维。那好事人自以为聪明,却是一点儿也理解不了塞翁的哲学思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古哲学家老子的名言。他告诉人们,福与祸并非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福与祸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福与祸。
人间常见的是,在遇到挫折,遇到艰难,甚至是遇到大不幸之时,许多人多是“倒了”下来,从此萎靡不振,成了艰难与挫折的俘虏。而那强者,却把挫折和不幸当资源当机遇看待,他会在挫折中奋起,在黑暗中迎来黎明的曙光。
同是失马,塞翁不认为是坏事;同是得马,塞翁不认为是好事;同是儿子被摔伤,塞翁不认为是悲事。他在坏事中能看到好的一面,在好事中能看到坏的一面,在悲事中能看到喜的一面。为什么?就是因为塞翁懂得,遇事问心: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的故事也好,老子的哲学名言也罢,都告诉人们,别把自己遇到的事,看得那么僵死,那么一成不变。当你遇到人生中不利的事时,说不定一个新的好的机遇正向你走来。反之,当你获得得意之时,你要小心了,说不定“祸”正在路上。民间不是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诫言吗?也是告诉人们,在遇祸福之时,要以正确的辩证的思维,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去待之,千万别“破罐子破摔”,也别“扬风乍毛”,忘乎所以。
懂得祸福可转换的哲学道理,是人生莫大之幸,人生之如意否?就在这“塞翁失马”的故事中。
鹿成增简历
生于共和国刚诞生之时,沂蒙山人,共产党员。当过兵,当过战士和芝麻粒小军官。解甲归田后,自创业苦干至今。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