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臧平立
王朝阁

人生是一场修行,所有遇见都是命中注定,好人遇好人!
这是某日酒后,臧先生在朋友圈发他和恩人唐先生的视频时我的留言。此时我和臧先生已多日未见,但老朋友就是老朋友,一个点赞,一个留言,彼此的心意都会明了。
认识臧先生是二十年前,那时候我在省内一家很有声望的报纸任《医疗健康》行业主编,在已故广告公司刘总的安排下,我见到了臧先生。
初见时难免生疏,我一个牛逼哄哄的主编见了臧先生也难免忸怩。臧先生安排我们在其诊室楼下一个小饭馆餐叙,在五路口。
那时候我是一个极其矫情且咬文嚼字的人,我至今记得,臧先生点菜时,特别注重我作为甘肃人的口味,所有主菜点好后,点了一道汤:西红柿蛋蛋,餐馆服务员也是很习惯地“哦”了一声,退出了包间。
西红柿蛋蛋?我很诧异!
那天我们三个人都喝多了,东倒西歪走出了饭馆。2010年,我心高气傲地去其他地市发展,广告公司刘总急病去世,我收到了他儿子的短信,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复……
随着交往的深入,才了解到:臧先生在此地深耕多年,他能去的地方,从老板到服务员,都是熟知他习性的。餐馆服务员明知是西红柿蛋汤,而不去纠结什么是“西红柿蛋蛋”。我在想,那是经过臧先生多少次的调戏啊……
那时候的天空就是这么清朗,那时候的人们多么单纯。在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之前,我在省内一家很牛逼的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我的老师告诉我,在文科院校,老师称之为老师,而老师的老师则一定要称之为“先生”。
臧平立是我这一生称之为“先生”的唯一一位老哥哥。我认为他对中医药的执着坚守,足以成为我一生的“先生”。
臧平立是一位中医师,他比我整整大一轮,他来自安徽北部,他一个人在那个混沌的年代曾天真的想以一己之力和铺天盖地的“莆田系”决一雌雄……这些都是我和他喝酒时得到的只言片语,和我作为记者的职业敏感为他打上的“标签”。虽然那时候我和“莆田系”的朋友走的更近……
任何人的命运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家也都清楚,“莆田系”虽然带着“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的光环,又有着那位位居高层的领导的“照顾”(莆田系朋友是这么说的),但是终究还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抛弃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有本事的人依然过的很好,靠资本运作搞一家大医院的“早上在田间锄地,中午有人喊出去做生意,丢掉锄头脚都不洗当医院总经理”那些人最终回乡拿起了锄头的人多不胜数。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一颗垃圾,是什么样的垃圾,最终都会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垃圾桶。
当然了,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我还是觉得,人无完人,要辩证着看。
臧平立是我第一个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看待的人。他那种矫情,比我更甚:我亲眼见他把千里迢迢前来的患者骂出诊室。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找我是说明你相信中医,但是你作在这的种种质疑,说明你还是对中医存在顾虑。我可以不给你开方子,但请你不要不尊重中医。
还有一个场景:一位腰缠万贯的陕北煤老板,在臧先生的诊治下有了可喜的疗效,于是派马仔携巨资前来请臧先生出山,要办一所医院。那天我在场,依然在“西红柿蛋蛋”那家菜馆谈事,马仔传达了老板的想法,臧先生示意我先别说话,不要表现出对资本的“孙子”心态,然后他很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办医院可以,不要为了挣钱而办医院。事情当然黄了,我很在意,而臧先生呢?出了门依旧在和街边的烤红薯大叔聊着风月、聊着天气……
臧先生很怪!我和他喝了无数次的酒,但是他从不劝酒。每次我想买了单,餐馆老板就是不收我的钱,就连臧先生的助理黄老师都很自信:你去么,你去买单看老板收你钱不?
臧先生很怪!二十年来,我始终不了解他的家庭状态。我们共同的好朋友利旭老师也总是三缄其口。直到今年夏天,臧先生在他儿子的婚礼上的一番祝辞,我才了解臧先生多年的不易。
臧先生很怪!每当我“灵感爆发”想通过他认识的众多好友“走捷径”去办一件事,他总是苦口婆心劝我去走正道,年轻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应得的报酬。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臧先生就应该被描述成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坚持自己的人。在世俗生活里,我认定臧先生是一个好大哥、好老师。
臧先生人很好!凡遇远道而来诚心求医之人,他是能免则免,甚至免费送药。所幸他的病人均有感恩之心,这一点从臧先生诊室所挂锦旗可见一斑。

臧先生人很好!在他还没有被“慧眼识珠”去同仁堂坐诊之前,他的诊室在一个很破旧的小楼里,暂且称他是“个体户”吧。他从不炫耀自己是“南臧北黄”中医流派传人,也从不屑于那种来“快钱”的门路,虽然在这方面,他可以做“教授”。
臧先生人很好!作为父亲,他一人将儿子拉扯成人,在儿子成婚那天,他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动容。我的好朋友、我的老师利旭说,这是我认识老臧这么多年来,他唯一一次真情流露。哈哈,我认识的老臧,始终这样啊!而今我已年过四十,见了很多人,经了很多事。回头想想,人类连自己从哪来、到哪去、要干什么都没有想清楚,整天发展各种高科技、搞各种创新,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老祖宗留下的神奇而宝贵的东西,我们到底继承了多少?在没有“阿莫西林”之前,中华民族是如何靠着自己朴素的道理度过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的?当然,作为个体,我们不可能想的太多,也不能想的太多。但矫情也罢、执念也罢,人生过半,怕是总得有几个信得过的朋友才能安稳地度过此生罢。
我很少为一个人写这么多的文字,我也曾经在某次酒局上答应过臧先生,要为他写一篇《牛人臧平立》。来赞颂他那几十年对中医药的坚守!而今十几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也不再是那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新闻记者,所以吧,这篇欠账十几年的随笔就以《好人臧平立》为题呈现出来吧。
人生是一场修行,所有遇见都是命中注定,好人遇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