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
文/陈金茂
从遥远的夜空
飘来一缕芬芳
将雀巢般的居室
扩展成浩淼烟波
我,撑一朵莲花飘浮
双手合十,叩住永恒虔诚
点点注入血脉
滴滴灌进心胸
如一枚长蕾
孕育着我的善念
在辽阔的思绪里
读风,读彩虹
读秋染的红叶
读稍纵即逝的晶莹细雨
有千只手
正拔去俗世的烦恼丝
拨去满天的乌云
天地间豁然开朗
所有的羁绊分崩离析
天空,是一片
无遮拦的蔚蓝明镜
梵音袅袅
我深深地吸一口
有一缕淡淡的莲香
穿越了生命的时光
我似乎可以用
一片落叶的意绪
去重新感受春的美妙苏醒
你无需读懂
只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应
如果人生需要躲避
那么这里就是灵魂
最舒适最温润最慈悲的
避 护 所
(2018/09/20于纽约)

评点《大悲咒》
文/穆紫荆(德国)
都说有神论和无神论犹如隔着一张纸的正反两面。这隔着一层纸的距离就是一个字:信(或者反过来说不信)。
陈金茂的这一首《大悲咒》显然表达的是从信徒出发信仰所能带给一个人的感受。比如是什么能够只用“一缕芬芳”就“将一个雀巢般的居室 扩展成浩淼烟波”?又是什么能够让“天地间豁然开朗 所有的羁绊分崩离析”?这种奇妙而难以让人置信的情景以及制造出这种情景的能力,不仅从被感动了的作者的笔下瀑布般流出,也深深地震撼和冲击到了读者。
因为我信有神,所以我知道陈金茂所写的这些情景都是真实的。
然而对无神论者来说,隔着这一层纸又如何能够懂得?全诗的高潮和亮点就为大家解答了这个困惑:“你无需读懂 只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应”。写诗的人不是最讲究灵性的吗?当你在用自己的灵去感悟世上万物的时候,你有去感悟过一点点神吗?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啪的一鞭挥在了读者的灵魂上。
这是很难得见到的一首能够触及并拷问到读者灵魂的诗。
故赞而推荐之。
原载 中诗网微信诗歌推荐(海外)第18期|《中国诗歌》第1923期

穆紫荆,德籍。1962年生于上海。自小受外公(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的薰陶。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出国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外联室翻译。1987年留学后定居德国。自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作品见诸于欧美华文报刊。微型小说《无声的日子》被《香港文学》收入2010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展。散文《又回伊甸》获2010年江苏省太仓市首届“月季杯”文学征文荣誉奖。微型小说《一份额外的礼物》获2013年黔台杯世界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外星人的故乡》获2014年首届世界华人微型小说双年奖。诗歌《我的莲心》获2015年莲花杯第三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银奖。著有散文随笔集《又回伊甸》和短篇小说集《归梦湖边》。多篇诗歌被收入“诗歌月刊”,2015 年5月欧洲华人诗歌专栏。现为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庐山陶渊明诗社副社长。欧洲华文诗歌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