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向东老师
朱向东,男1956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市、中共党员,警察退休。自幼爱好书法,临古追今,继承传统。现任北京市和谐盛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监利市公安局书法家分会副主席。
七十年代来我特别喜欢王遐举老先生的书法,他是我们家乡人,定居北京,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
遐举老先生书法以隶书行草取胜,隶书结体稳重劲而不狂,放而不野,厚而不滞,散乱中寓工整,奇险中寄安闲。行草书凝重求飘逸,刚劲求潇酒,结体如行云流水,秀雅清劲,奇正相生,极尽汉魏碑神韵,深受世人瞩目。
老人家经常回湖北监利市老家看望家乡父老。我市文联和书法家协会借此机会组织王老先生书法讲座。事后我拜倒在先生门下,经常求教受益匪浅。先生说:“不要学我的字,学我者死,要学传统,要从古代优秀碑帖中汲取营养”。先生的教诲铭记心中。尔后就忙里偷闲,加强临碑帖学习。
1983年参加了河南省张海先生举办的书法函授班半年。
1985年——1987年参加了江苏无锡书法艺专首届函投班学习两年,主要是临习碑帖和学习书法理论。
通过王遐举老先生的书法指导和书法函授班学习,临习古人的碑帖,比如颜真卿、欧阳询、张猛龙、张迁、曹全、王羲之兰亭序、苏东坡寒食帖等等。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书法创作有了目标。我主要写行书或行草书,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行书的结构特点:一是表现在每个字的大小不同,笔画和字与字之间遥相呼应;二是收和放相结合;三是疏密关系;四是笔墨的浓淡。
书法作品入选多部书画作品集、杂志、报纸。被企业和个人收藏;
2003年荆州市联通杯书法作品展览获三等奖;
2003年获得抗击非典众志成城当代百名著名书画家绘画制百米长卷荣誉证书(北京);
2011年《书法报》林清箴言全国书法大赛获优秀奖;
2011年10月参加书法报在西安市主办的中国重阳节第四届书展现场评银奖;板书作品“龙”字2014年全球华人书龙画马公益大赛永久收藏,并发收藏证书;
2014年书法作品荣获作品湖北省第九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书法银奖;
2015年湖北省公安厅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十七届书画展书法一等奖;
2016年中国国际集邮网出版两册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华诞朱向东书法邮册;
2016年美国集邮团出版一册纪念中美建交三十七周年朱向东书法邮册;
2017年5月书法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恒正杯”;
2019年书法报社深圳工作站中国书画艺术名家联合会举办“春望杯”全国书画公益大赛获优秀奖;
2019年书法作品入展香港书画大赛。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文笔飞扬,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一幅书法作品,一般首字墨浓,末字墨枯,因为书写速度变化,线条粗细长短,力道轻重之间,呈现呼应和相间的姿态,灵活多变,跌宕起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定要有书法理论支撑,要有韵味,粗看不一定好看,但越看越觉得有味道。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像一杯茗茶,越品越有味。
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点染着华夏文明那么一种独有的文化灵气。在全世界几千种文字符号当中,只有中国的汉字能造就出这种书写的艺术,并且表现出它永恒的魅力。
朱向东一方面继承传统,把传统书法中的精华以自己的审美进行取舍,另一方面则摆脱传统的束缚,用多变的线条既营造精神的美学,也营造视觉的美学,同时也营造一种具有官能诱惑力的书法气氛,从而使观者具有内在的心灵和视觉效应双重感受。
作者:军 魂 2021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