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1848期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远去的行当一一“骆驼客”
作者:森严

骆驼,人称“沙漠之舟”,是西北大漠戈壁上常见的“运输工具”,也是昔日丝绸古道上一道最具特色的风景。唐诗中就有“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描述。过去,人们把专门从事骆驼运输和生意的人叫“骆驼客”或“拉骆驼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拉着骆驼从事长途运输生意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可这段久远的往事,却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和经济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来。今天我就带着大家重温一下这段曾经的记忆,从中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百态。
长期以来,兰州都是通往西域重要的交通要道。从兰州出发,向西可到新疆,往北可到宁夏、内蒙,朝南便可抵达雪域藏原。上世纪中叶,通往这些地方的道路交通还十分的落后,很多时候,这里的长途货运靠的便是这“骆驼客”。地广人稀的西北荒原多为沙漠戈壁,正好为骆驼很强的耐饥渴生理特性提供了“一显身手”的舞台,只要一次吃饱喝足,路途中往往可以数天不吃不喝,骆驼的这一生理特性,牛马等牲畜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解放前的兰州,每年一到入秋,古城兰州的“骆驼客”们也就多了起来,他们牵着骆驼拉煤、运木炭或其他的日用杂货,走街串巷,驼铃声不绝于耳,一队队骆驼出入各个城门,来来往往,很是热闹壮观。
牵骆驼和牵牛一样,牵的是它们最敏感的器官一一鼻子,只要控制了鼻子,骆驼也就任由人来摆布了。因此,骆驼幼小时就被人们用利器刺穿鼻孔,用一根小木棍从孔中穿出,再将细细的麻绳与这根木棍相连,从此,骆驼就成为了听话的“工具”,只要一牵这麻绳,再高大的骆驼也不敢“造次”。所以,这些“骆驼客”们靠着这根特殊的麻绳,拉着一队队骆驼走南闯北。每年只有四至八月四个来月的炎炎夏季是骆驼“养尊处优”积蓄能量的时间,八月后膘肥体壮的骆驼就又开始上路干活了。驼队可大可小,一般来讲,每九峰骆驼编为一串,大的驼队八九串组成,小的三四串,整个驼队有三到四名“骆驼客”牵着,他们穿沙漠越戈壁,活跃在大西北的城市乡村,人们只要听到悦耳驼铃声,便会与“骆驼客”购买或兑换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每峰骆驼一次可驮300来斤货物,进城时驮来的是羊毛、皮货、药材和食盐;出城时驼背上便成了水烟、砖茶、铁器、砂锅之类。艰辛的运输与贸易,丰富了市场,也给当时的千家万户带来了很多便利。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驼队和这“骆驼客”早已消失。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景观,现只有在一些沙漠旅游景区方能见到。
2021.9.23写于兰州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吥咻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大漠神鹰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小小
渤海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