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氏宗祠记
陈绍清
陈氏宗族,义门世家。惠皇恩之谕赐,誉“百犬之同槽”。承虞舜之血脉,源公满之姓氏。武王灭纣,封帝黄为蓟,帝尧为祝,帝舜为陈,乃《三恪堂》也。
唐中叶,两度迁浙赣闽南。光至漳州,邕至同安。遂衍就《大傅派》之陈氏也。
高祖邕之一部,徙江州(今江西)德安。拓土开疆,生息繁衍。发人丁三千之馀,居一户百载不分。宋仁宗恐反,旨其分居。故尊命迁湘赣闽粤,鄂豫晋陕。立族门而声誉大江南北,布人文而名扬长城内外。
吾之太祖,秀四公也。自德安瓦夹街(今湖北阳新)迁鄂于咸安石桥。膝下四子,谓之保一、保二、保三、保四。其长次二子留守石桥。三子(庆六公)则移至栗树下田庄耕农。幺子徙至嘉鱼湾湖落户。
庆六公记: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051年),时值域广人济,业旺家兴。源潜山溫泉,依罗霄山脉,顺淦河南溪,接牛鼻潭水。汇双溪,经法泗,出江夏。连绵百里,逐成一线。分支陈氏,立四十八门。首撰族谱,续立排行。始建宗祠于新田鋪之畈中。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典雅古朴,气势壮观。悬匾正堂,《义门世家》。雌雄双狮,镇守端门。步入前庭,中式戏楼,地方俗雅,梨园吭腔。沿华夏之文脉,承历朝之遗风。春秋两季,堂会祭祀,亲客满座,盛况空前。露天广场,青石地面。集会观摩,纳丁逾千。厢阁步廊,风雅别致。红墙碧瓦,宝瓶风铃。六尊石柱,矗身八丈;四汉联手,牵不合围。后殿神坛,清静肃穆。世代沿袭,火旺香浓。两侧厢楼,文房四宝。藏经集典,书味四溢。后庭花园,竹劲梅香。风雨百载,雅韵依然。古老之宗祠,堪称《天下第一家》也!
惜哉!岁在壬子(公元1972年),毁于一旦。千年古建,夷为平川。四十八年,祖无避所;夏无遮日,冬不御寒。吾之宗亲,无不为之痛心疾首。
幸哉!今逢国运昌盛,政通人和。顺潮流,应呼声;承文脉,炳初昕。几经商略,力举绍明先生受命出山,立重修宗祠于北畈岭头。还宗祠之原貌,承古典之风韵。复前庭中殿。后堂戏楼。厢阁亭台,碑廊步道,俱庭院成一体。设祀奉朝拜,文史展藏,翁妪颐养,闲娱健身,民事调庭,化解矛盾。创立基金,修缮维整。奖誉学子,扶贫济困,集多维于一身。
历时五载,承筹委之谋划,得宗亲之鼎助,久望之祖庙,傲然屹立,雄风巍然!
壮哉!看陈氏宗祠,流芳千古!
美哉!愿义门世家,万代其昌!
――丙申仲秋于宜昌桃花岭。(时年七旬逾三)

作者简介:
陈绍清,字泉,笔名(白水)。湖北咸宁人。一九四五年六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史学历。财政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宜昌市屈原学会,宜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华《孟尝居》文社贵宾。《神州文学家园》荣誉顾问。现存《山路》及《清泉》诗文选集。《清泉》集被咸宁档案馆与图书馆收藏。作品散见国内及港媒诗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