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二题》探异
徐栋梁
冬日随景
许碧霞
坝上芒花白,村边柿子红。
暖阳寻去处,三五钓鱼翁。
江西许碧霞诗家的这件作品,选自今年《潜山诗联》第一期《山水田园》栏中。
芒白柿红,设色明亮鲜艳,再用暖暖的太阳来提升环境的温度,冬的瑟缩一下子化解掉了。三五,不多,但也不少,在热闹与寂寞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点的手法可谓非常准确。这是诗中有关景的部分。而情的部分,则只用一个“寻”字去点醒:消闲的老翁成了三五,暖和和的太阳公公,一下子觉得自己反而落单了,于是去寻玩伴。这幅图画,是《夕阳红》的一个翻版,但表现方式显然有独自的特色。它不说老人抱团取暖,或暖来寻老人,即不直白白地说是某种关怀垂顾恩沛,而是把翁们主体人格先独立出,把他们内在的精神状态充扩起,然后把他们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清史稿 • 乐志五》的“风皞皞,影熙熙”,这是盛世景象;《孟子 • 尽心上》“王者之民皞皞如也”,这是盛世人民。换言之,盛世从什么地方看呢?就要从这里看。而你给我一点温暖,我给你一点湿润,这样的相呴濡,哪里能见气象呢?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即在于不直接地去作说明,而令景物自现,在我们眼前演出。整个场面,阳光亮丽、活跃简洁。而这种意象的呈现,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它的真实性是可以确切地感受到的。冬日题,诗人当次一共发了两首,不妨顺便看看第二首。
冬日晚晴随吟
许碧霞
清溪琦韵白鹅划,
雪鹭兜风绿竹斜。
一抹落晖开去处,
炊烟十万暖人家。
这一首与第一首,题虽略异,但手法却完全相同。设色,“红”换成了“绿”,“暖阳”换成了“落晖”,而把一个“暖”字移到了“炊烟”上,因此,情趣又有了很大差别。同时,上一首以简洁胜,这一首又以秾丽胜。最显著共同处,还在冬天连影子也找不到。跑题了么?不是,是盛景象。尤其有新意者,在古诗文中,那个可爱的冬日意象,往往都是格外的加持,而在这里,却只是点缀。
那么,照我这种说法,这两首诗不是非常非常好了么?话不能这样说,还是涉及到我上面已经提到的比如白也红也绿也,是人造饰色,还是本色真实?天机的泄漏与露马脚或者露尾巴,仅仅从现象上看,也许发现不了什么问题。比如,某省近年几次有影响的诗赛,高等奖作品中,一眼不难发现总有一条“尾巴”。其中评委,也许受了风气的影响,也许是担心世人读不懂。而这两件作品,我一时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破绽处,所以一时判断不了这诗的颜色是粘贴上去的,还是真色天香。当然,鉴定一件作品,是真品还是赝品,突破口只在这个地方。读者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照着这个方法细细地去辨别下。
作者简介:
徐栋梁,湖北咸宁人,咸安区政协四级调研员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理事,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咸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桂乡诗联》主编,现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潜山诗联》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