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阳光
毛 宇
我的家,是一个充满宁静温馨的幸福港湾,犹如鸟儿欢聚放歌的归巢,胜似一张珍藏在“幸福存根”上的温暖阳光,让家人格外留恋、思念和向往。每当我想到家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怀念、感恩已故的姥姥栗素芝,更加婉惜我们家这位功勋老人,没能够很好地享受当下祖国风和日丽、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成为无法弥补憾事,复杂的心情难以诉说。
之所以思念她,原因在于她是一位让我永远难忘的最亲近的人。虽然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是一位后生视为近乎完美、无比崇拜的人。更是一位被乡邻称道的没有读过书的文化人、明白人、大好人。
她饱经了旧社会苦难和人生艰辛。出生在穷乡僻壤,没有条件走进学堂、读书识字,却知书达理、满腹经伦,出口成章。在男女老少心目中,是一位喜欢的“故事大王”、“百科全书”,至今让人们提及仍赞不绝口,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或是传奇。
说她是位大好人、明白人。因为她一生勤劳善良、持家有方,与世无争、真诚待人,积善成德、颇有建树。让我们晚辈在和顺致远、家道兴隆的生活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印象至深的是,一年四季,茶余饭后或农闲时节,她如同磁盘一般的引力,大人小孩不约而同地围坐在她的身傍,聚精会神地讲述她那会声会色的童话故事、风趣幽默的笑话,被大家誉为“开心果”。很多人遇有农耕、农时、农技、种植、养植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都乐意向她请教,且有求必应,说她是个科技型“土专家”、“老顾问”。村里大凡红白喜事,每每请她张罗导演,乐此不颇地忙里忙外,,让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位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踏实依靠的“定心丸”。最令人佩服的是,就连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到她这里就能地云开雾散,让上门倾诉衷肠的人们,皆能笑逐颜开,哼着小曲儿回家了。她碰到类似邻里纠分的麻烦事儿,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的做好调解工作,让来者破啼为笑、和好如初,被誉为德高望重、无所不能“知心老人”。
谈论起时事政治、世界风云,社会发展、前瞻愿景,分析起来,也言之有理,很是透彻。比如今天社会的飞跃发展,一派进步繁荣景象,老百姓在五星红旗下,更加幸福地安居乐业,走进太平盛世新时代,真的是如她在六七年代所述一样。那个时候,她一见我们这些晚辈们,总是就笑着说道,后生们等着瞧好吧,捕下身子好好干,你们将会赶上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到时会家家住楼房,户户有现代化的农业机具,人人有工作,吃上商品粮,或许都会开上小汽车......,幸福的日子在向你们招手哩!现在人们回味起来,总是不禁感叹,未来几十年的事情,她咋都能想象得到。当时的人们,基本满足要求只是能够吃饱穿暖,土坯茅屋,能放心居住。追求的理想化生活,仅是当一个国有企业工人,挣工资吃上商品粮。农民们住房条件有所改善,青砖红瓦玻璃窗房,就算是顶级的追求了。看到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村天翻地覆的巨变,大家都过上了理想中的如歌生活......,一切也真的不正像她所讲的哪样,人们不得不信服地尊称她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预言家”。
她经常给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还有她经常讲述的那些西游记、红楼梦、民间故事......。张口就来、滔滔不绝,人们又送她一个“演讲家”头衔。如上所述,她也就很自然的成了大家敬仰而喜爱的家庭生活顾问、良师益友,人生导师、精神领袖。卓越的人生建树、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良好评,倍受爱戴,拥有众多粉丝,让人们铭记在心。
她在我们家中,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谁也离不开的人。尤其是我兄弟姊妹几个,无一不是依靠她的久恒疼爱,一手拉扯长大的,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也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顾及不到家里的一切事情,在那个年代称之为“一头沉”家庭。家中老小八口人,只有母亲一个女劳动力,是个出了名的困难户。靠农业生产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来说,那是相当不易的事情。就这样,我的母亲,白天既外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又要为全村人缝纫衣服以聊补工分的不足,时常加班加点,没明没夜的干,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经营我们这个极度困难的家庭。一切大事小情、繁琐家务,以及照料我们姊妹几个日常生活冷暖、管理、教育、培养,沉重的家庭内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及乎全部落在她身上。
天有不测风云,令家人们疚歉、惭愧的是,姥姥到了晚年,患上了严重的眼睛疾病。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当时医疗条件局限,错过最佳医治时机而失明了。在这情况下,万般无奈,她以惊人的毅力,没有因眼睛看不见放下繁重的家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得在漆黑的世界里,凭着感性知觉,从事着繁重的家务劳动。不仅生活上能习以为常地自食其力、完全自理,而且什么家务活儿都能及时地摸索着去做,还逐渐地越做越好。那个时候,她完全地凭着自我感觉,摸着养猪喂鸡、洗衣做饭。包括她上厕所,不知摔倒多少跤,从不告诉我们,为的是安定家人们牵挂的心。就连拆洗缝补被褥、衣物这样的眼力活儿,也是无一例外的硬是摸索着做了下来,慢慢地都做的很好。缝补的针线活儿,说来难以想象,这位失明老人,不可思议地创下了穿针引线的奇迹。每次缝补,系列艰难的操作,手指都会被扎破,经她缝补的被褥衣物上,都留下她的斑点血迹。洗涮衣物时,因看不见而被水桶、脸盆拌倒,弄得满身的泥水,好多次因身边无人、无助而艰难地站起。烧火做饭时,一边拉风箱,又一边续柴,还得利用感觉,掌握锅中的情况变化所需要的火候。想象得到,这是一个正常人、忙上忙下,都顾此失彼的事情,却让一个失明的老人仅凭知觉去完成,难度不言而喻。同样,由于眼睛看不见,多少次燃烧的柴火,已经掉到炉灶槽口了,燃着自己的衣服了,仍没感觉到。时有衣裤烧了个洞、腿脚被灼伤现象发生。手脚上也留下不少灼伤疤痕,成为她永久的磨难印记。对于所述情况,家人们也是无可奈何,也是深切的怜悯、心痛,外人知道后,也都投以同情的目光,无不钦佩老人的超强刚毅坚强。
这十多年间,先后好不容易把我们几个带大后,按说应当可以喘息一下了,可是,因我的小表弟没人照看,向她伸手求助,不得不接管照看小孩任务。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眼睛又看不见,只好力不从心的坚持着。看小孩时,常被拉一身屡.也浑然不知,手忙脚乱地总也处理不好,日子显得极其艰难。时间又过了几年,拉扯孩子的事情做完了,她也真的老了,一切事情对她来说,实在都是无能为力了。
让人为之动容的是,为了帮助我母亲完成生产劳动任务,千方百计去尽其微薄之力。除了处理好正常的琐碎家务事情外,一有时间,就让我们牵扯着她,到庄稼地里摸着去采摘芝麻叶,瓣玉米棒,收红薯。看到她的人们,不禁叹息这位老人太难了。如此一个无所不能的大好人,上天赋命不公,要不怎能让人看到这些,顿生怜悯之情呢?但我不得不说,老人为了照顾我们几个起居生活、读书上学等一系列繁重家务,一样也没有拉下。为了俺这个家,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声无响地超常规、超负荷地艰辛付出。尤其在进入老年双目失明后,本应受到别人关心照料的年迈老人,一反常态地维系着这个大家庭的不易生活,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出人意料的是,是她帮助我父母亲,把我们这一曾不看好的家庭,经营得有模有样,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好到提起我家日臻红火的日子,庆幸有她、无不称赞,算上是令人羡慕的好家庭。一切的一切,来自于劳苦功高、家人感恩不尽的姥姥。
在我们小时候成长过程中,她总是潜移默化的以身示范引领、影响带动。总是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个勤奋踏实的人。记得在那个非凡年代,还是红小兵的我,在她的引导下,记不清多少次,我在社员们劳动后的中午休息时间里,主动到地里,把大人们运送到地里粪土肥料撒开。积极和大人们一起锄草、收玉米。天还没亮,扛把扫帚,把大队部前的街面清扫干净。放学回来,作业作完,就让去帮助大人们干活,打扫公共厕所。她还时常教育我们,做人做个善良的好人,遇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要肋以一臂之力......,其用意让我们从小懂得向善助人、做品行端正人。我的姊妹们个小时候,记不得在外多少回外出时,主动帮拉人力车的人,推车助力、扶老携幼、拾金不昧、义务劳动等诸多令人开心的好人好事,成为人生甜蜜回忆之一。令我们姊妹几个谈论最多的,还是小的时候,一到晚上,她和我们一起躺在被窝里,听着她那些耐人寻味的歌谣彦语、成语故事,西游记、红楼梦,甜美的摸着她那緾足小脚,不知不觉进入无尽遐想的梦乡,也是值得回忆的最为惬意的童年时光。隔三差五,她还给我们讲述一些三字经、弟子规,自创儿歌、打油诗句,好人好事、成语猜谜等。这些基本内容,至今仍记忆犹心。我们娣妹几个打小都接受着了姥姥的言传身教良好,以及完美修为的影响,信奉着她念叨的诸如干活不吃亏、吃亏人常在、做人就做最好的人之道理。践行的是她给我们灌输的大量的类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而优则仕,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廉耻荣勇。懂得感恩,善待一切,怎样努力做一个文韬武略、德才兼备、有所作为的人。一系列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感染丰富了我们少小精神粮仓。她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教育有方、宽严相济。对我们注重开放天性的童真意趣、身心健康的进步快乐的引导。联想起来,我们现在的循规蹈矩、勤奋善为,乐观向上等,也都是得益于她的日常现身说法,回味榜样的力量,真是意味无穷。
深刻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因她的双眼失明,影响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带来的不便,更没让全家老小因吃饭问题误工误学,且而都走在友邻的前面。事实上,证明了她以超强的能量和实力,保障了我母亲一门心思外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力挣多一些工分养家糊口。谢天谢地,幸运由她一人的劳累奉献,换来我们温馨幸福的家境。在十多年这样的生活里,艰难困苦伴随她度过了苦中有乐的晚年生活。
无可奈何的是,在她最后一段日子里,疾病緾身,疼痛难忍,到了完全不能处理、难以应对的地步。恰逢那个时候,我所在部队正值特殊时期,也不能及时我回来探望照料,更谈不让为她治病了。给我尽报平安、少些挂念,这是她在非常时期常挂在嘴边的话。无论病痛怎样折磨,甚至多么渴望最后一刻见到我,她都强压内心 ,始终不予表露,用她的话就是家中所有的事情,都不要告诉我,什么时候也不能分我这个公家人的心,一个普通老人如此的家国情怀,让我很是感动。就连多少次吊瓶挂针,血管难寻,反复针刺,也不动声色。注射静脉针剂时,无意失误、扎到骨头,她仍然咬紧牙关、不吭一声,直至渗出汗珠,为的是不给医务人员和家人们太大的精神压力。服用中西药物,心会神领,配合默契,再难呑咽也积极配合,按治疗方案顺利推进,医护人员都说她是个最为刚强的人。在她患病医病期间,我的父母、姨母,忙碌于在外工作和生产劳动,只有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陪护照料。大部分事情,主要是依靠武建丽、武爱枝、武新伟、武彩云和武新红几个弟弟妹妹们,忙里偷闲,不厌其烦地紧紧围绕在她的身边,及时打针、送药、喂饭、全心全意地侍候照料着这位总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老人。这是让我对家人们,特别是弟弟妹妹十分感动的地方。更让我深为感动还是,姥姥在家人面前,从不流露一丝的痛苦,表现得很是轻松安然。在外孙、外孙女们等家人们的守候陪护下,直到她安祥的走完最为平常而并非简单的人生里程。我从小倍受她的疼爱,病重期间,我也没能回家照料她,在辞世的最后弥留之际,也没人及时回家为她送终,成为彼此的遗憾。让我觉得一丝慰藉的是,听到姥姥辞世的消息后,我的爱人晋现玲,抱着细小的思思,从百里外的工作单位赶到家,代我敬送老人最后一程,多多少少现能了却、聊补我内疚和憾意,在此,我应当对妻子说,我和家人们都真诚的感谢您。
我想,是上天赋予姥姥一定的强大能力,让我们家逐步摆脱困境庭,逐步过上平实而富有意义的生活。她为我们所有的不容易,都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简言之倾其心力、耗尽一生。今天良好的家庭经营状况,一定程度上完全得益姥姥的崇高品德、勤劳友善和良好家风的传承光大。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忙碌人身影,是我们家道兴隆的根本保证。这些作为后辈的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传扬。
说句心里话,一生坎坷的外婆,从未报怨命运的不公和不尽如意的生活。在她脸上没有留露丝毫遗憾与不悦,一天到晚呈现给人们的都是满面春风的知足笑容。让我们逐步体味到她完美的人格魅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深切感受到亲人关爱的温暖情怀,收获的是家庭和谐幸福。姥姥的良好修养,榜样的力量,生活的乐观,以及母亲的带动,后生们的上行下效,使我们家拥有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庭院也溢满欢声笑语。在我们心目中,姥姥永远是一尊高矗的丰碑。姥姥,我们欣慰地告诉您,现在所拥有的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正如您的心愿。热望我们的家业,继续在您温暖的阳光护佑下,更加兴旺发达,生活日臻美好。
敬爱的姥姥,您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亲人、追忆的功臣。
毛宇艺术简介
毛宇,笔名太空宇宙,河南遂平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少校军衔,退役军人。
诗文、书法、美术、摄影和新闻通讯,多篇(幅、首)散见国家级军地报刊杂志、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多次荣获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和特别金奖。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中外文学艺术大赛中,多次荣获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书画作品,先后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东方博物馆、香港国际艺术家协会展览大厅等多家艺术场馆展出。
中国百家文化网签约高级书画师、中国诗书画《羲之书画报》签约书画家、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签约诗人。
中国诗书画家网、中国散文网、中国百家文化网、中国诗书画研究会诗研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授其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致敬建党百年艺术传承人物、中外诗歌领军人物、中外诗歌形象大使等诸多系列荣誉称号。
中国洪泽湖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中国天中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一品堂书院会员、中国吴门八雅书画派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金山路帝豪花园 毛
